身穿校服的學生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身穿校服的學生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青春的印跡里總有校服的影子,松松垮垮、難辨男女,但進入這所高校,仿佛走進了小清新的電影片場,百褶裙、墨綠領結、白襯衣,一片“英倫風”。
伴隨“英倫風”的還有學校的“魔鬼”制度:6點自習,6點半跑操,8點上課……走,跟著記者瞅瞅去。
【美】 學生發微博 校服被點贊
眼下又到了畢業季,以校園為背景的美照又開始“網絡泛濫”了。
4月19日,微博上一網友把自己美美的校服展示給網友看,百褶裙、墨綠領結,好看的不要不要的,網上一片贊美聲,伴隨贊譽而來的,還有對該網友爆料的“6點早讀,8點自習”的制度議論紛紛。 “這是大學嗎?6點開始早讀,比高中還嚴格。”“我的大學時光都去哪兒了?”“好殘酷”…… 有網友稱,大學是提倡張揚個性的學校,不應該嚴守高中的學習形式。 也有網友認為,從高中到大學,緊繃的神經一下子松了,容易迷茫、不知所措,白白浪費時間,學校的規章制度,倒是給“懶癌”上了金箍。
【苦】 校規雖然嚴厲 每天都很充實
昨天下午4點,記者來到學生爆料的高校——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
正值上課期間,學校里靜悄悄的,廣場有一群建筑工程學院的學生在做實訓課,他們統一穿著墨綠鑲邊的西服,打著領結,黑色皮鞋,恍惚進入了日韓校園劇的片場。其實,這是該校打造的“英倫風”校服。 說起學校的“殘酷”制度,記者隨機詢問了幾名正在作業的學生。 “從進校就是這樣啊,早習慣了,不覺得有啥不妥的。”大二學生周浩說,因為學校要求有早讀,他正好利用這個時間背英語單詞,練口語,或者閱讀專業課書籍,過得挺充實的。 對大一學生楊麗來講,最痛苦的就是跑步了,“剛開始挺不習慣的,平時很少運動,現在堅持跑大半年了,體重輕了兩三斤,體質也好了許多,覺得跑步真真挺不錯的。”楊麗說,到了大二就不用每天跑了,不過她應該會堅持到大三。
【酷】 校服很花心思 制度旨在育才
看到校服被網友贊美,學校宣傳部部長李娟娟也非常開心:“建校初,我們就有校服了,之前的是運動版的,2013年根據當前學生多樣化的需求,開始改版為‘英倫風格’的套裝,花了不少心思呢。”
按照網友的爆料,全校學生6點早讀,大一學生6點半早操20分鐘左右。對學校作息制度問題,李娟娟說,一來是按照《河南省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十項規定》來的,二來也是為了約束學生勿荒廢時間,成人成才也得抓緊點。 “作為一所民辦高校,建立比較好的學風很重要。我們從辦校起就有早讀的制度,而早操也是根據十項規定中要求設立的,很多學生本身自覺性就差,想學到東西,時間確實不能荒廢。”李娟娟說。
(記者 付雨涵/文 李新華/圖 )
“中國孩子的校服”已經與“不好看”畫上了等號,為此還誕生了拯救校服“顏值”的機構——北京市中小學校服研發中心。
青春的印跡里總有校服的影子,松松垮垮、難辨男女,但進入這所高校,仿佛走進了小清新的電影片場,百褶裙、墨綠領結、白襯衣,一片“英倫風”。伴隨“英倫風”的還有學校的“魔鬼”制度:6點自習,6點半跑操,8點上課……走,跟著記者瞅瞅去。
伴隨“英倫風”的還有學校的“魔鬼”制度。
學生的衣服上的反光條反射出刺眼的光。
校服從學生穿著的場合上可分為禮服、常服和運動服。
同時,學校不得強制或者變相強制學生穿著或購買校服。
近日有爆料稱,福州金橋學校要求學生定制校服,兩套880元,有網友直呼“穿不起”。
近日,教育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這是第一個國家層面系統構建校服治理體系的指導性文件。
繼國家標準委發布中國首個專門針對中小學生校服產品的國家標準后,昨天,教育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
早前由新浪校園和臺灣校園微博發起的最美校服女生巔峰對決中,來自大陸組的16歲女生高晴打敗臺灣組上過臺灣知名娛樂節目康熙來了的田蜜妮榮獲最美校服女生冠軍。
昨日,深圳市教育局學校安全管理處王老師告訴商報記者,深圳從2002年開始統一校服,博物館展出的那套是中學冬裝運動服,男女同款。張玲稱,在中國校園文化中,校服應能夠體現一種與時代同步的品位,這樣學生才會從內心愿意穿。
昨日,深圳市教育局學校安全管理處王老師告訴商報記者,深圳從2002年開始統一校服,博物館展出的那套是中學冬裝運動服,男女同款。張玲稱,在中國校園文化中,校服應能夠體現一種與時代同步的品位,這樣學生才會從內心愿意穿。
國內中學的校服出現在倫敦V&A)博物館成為藏品!
學生著裝工作涉及面廣,質量和式樣不僅關系到教育行業形象,也關系到學生的安全與健康,因此,穿不穿校服,穿什么樣的校服,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和家長所關注的問題。
中小學生統一著裝征求意見書要存檔保存,以備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