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提取過造血干細胞的武佳,在將愛心箱交到志愿者手里后,與志愿者握手。
4月18日14時44分,黃發碧眼的志愿者喬治(英文全名:GeorgesJeanMarianelli),走進河南省腫瘤醫院造血干細胞采集室,徑直走到病床邊,向正躺在病床上采集造血干細胞的河南姑娘武佳微笑示意,走上前去說“你好”,并為她豎起大拇指。幾分鐘后,病床邊的造血干細胞采集機停止運轉,這位26歲的河南姑娘捐獻的199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被醫護人員小心翼翼地取下……這份飽含河南大愛的“生命種子”,將搭乘飛機,輾轉被送到萬里之外的阿根廷,為一名8歲白人兒童送去生命希望。
這是中華骨髓庫成立以來,我國志愿者首次為阿根廷患者捐獻造血干細胞,也是我省第17例為境外患者捐獻造血干細胞。
成功捐獻后輕松愉悅玩自拍
“當時就想著,萬一哪天配型成功了,能救人一命也挺好。”昨天下午,正躺在床上采集造血干細胞的武佳,一臉陽光地聊起加入中華骨髓庫的初衷。
武佳1990年出生,是開封人,目前在鄭州做銷售工作,是一位熱衷公益、多次獻血的“熱心腸”。2013年4月27日,她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
2015年的一天,武佳接到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電話,得知自己和一名阿根廷8歲白人小男孩初配成功,激動之余,爽快答應捐獻。
經過高分辨檢測和全面體檢,武佳完全符合捐獻條件。接受動員劑注射后,4月18日上午10點半,她開始為素昧平生的阿根廷小男孩捐獻“生命種子”,直到下午2時50分順利結束。
當醫護人員把裝有造血干細胞混懸液的袋子密封好后,旁邊,志愿者喬治忙著填表做準備,武佳則興致勃勃地拿出手機玩自拍,和自己捐獻的這份“生命種子”合影留念。
冰袋備好了,保溫裹布裹了一層又一層,喬治熟練又小心地把這份寶貴的禮物放入造血干細胞運送箱。
“感謝你!”準備妥當后,喬治再次來到武佳面前,主動與她握手,并用中文對這位河南姑娘道謝。喬治已做取送造血干細胞志愿者6年,多次來中國,每次看到志愿者獻愛心,挽救別人的生命,都特別感動,這次,面對這位河南姑娘真誠陽光的笑容,喬治更是暖在心頭。
經歷親人離世痛苦更愿幫別人挽救家庭
下午3時50分,一場簡短的交接儀式,在河南省腫瘤醫院25樓陽光房舉行。
“生命因奉獻而美麗,社會因關愛而和諧。”鄭州市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劉光訪感謝眾多像武佳一樣的志愿者的愛心奉獻。
90后姑娘武佳,也在交接儀式上道出捐獻感言。她說:“我當時就想,不管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不管是黃種人還是白種人,都是一條鮮活的生命,所以,我一定要捐!”
不過,成功捐獻后,武佳也有一樁“心事”未了——晚上回去,要主動向媽媽“坦白”。
原來,這次捐獻,武佳事先并沒有告訴媽媽,這樣做,不是這姑娘“太大膽”,而是另有原因:去年10月底,武佳患病多年的父親不幸離世,留下她和媽媽相依為命,瞞著媽媽,是不希望媽媽為她擔心。說到這兒,這位成功捐獻后輕松愉悅的姑娘,突然眼含熱淚,“因為我經歷過失去親人的痛苦,更能理解患者家屬的心情,希望通過我的捐獻,能幫忙挽救一個完整的家庭”。她也相信,救人是好事兒,善良有愛的媽媽會理解。
河南人的大愛“生命種子”穿越萬里傳遞希望
交接儀式現場,從北京趕來的中華骨髓庫國際協調員宋曄,與專程趕來取送“生命種子”的喬治在交接書上簽字,并托起造血干細胞運送箱,完成交接。
隨后,喬治將帶著這份飽含河南大愛的“生命種子”,乘飛機先抵達廣州,再飛往美國紐約,經過巴拿馬,最后抵達阿根廷目的地,行程上萬里,大約40個小時后,武佳捐獻的“生命種子”,就可輸入患者體內。
“感謝你!”從采集室到交接儀式現場,喬治多次主動與武佳握手、擁抱、為她豎起大拇指,并用中文道謝。
據了解,武佳是中華骨髓庫第5585例捐獻志愿者,也是我國第234例、我省第17例為境外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捐獻志愿者。自中華骨髓庫成立以來,我國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為阿根廷患者捐獻造血干細胞,這是第一次。
省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此前,我省造血干細胞捐獻者捐獻的生命種子,被送往韓國、阿富汗、新加坡、美國、荷蘭等,跨境傳遞生命希望,河南的非血緣關系造血干細胞捐獻,連續多年在全國名列前茅,且先后17次跨境為境外患者送去生命希望,充分體現了河南人的大愛,也體現了河南人的基因具有多樣性。
(記者 蔡君彥/文 許俊文/攝)
2008年11月,張可軍通過一次公益活動,了解了造血干細胞捐獻相關知識,加入了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也稱中華骨髓庫),希望有朝一日能有機會捐獻,救人一命。這份飽含河南大愛的“生命種子”,隨后被鄭州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乘飛機送往重慶,當晚10時許就能輸入患者體內。
2015年由世界骨髓捐獻者協會(WMDA)倡議,在世界骨髓庫(BMDW)和歐洲血液與骨髓移植協會(EBMT)的支持下,把每年9月的第三個星期六定為“世界骨髓捐獻者日”。
這是中華骨髓庫成立以來,我國志愿者首次為阿根廷患者捐獻造血干細胞。
剛剛提取過造血干細胞的武佳,在將愛心箱交到志愿者手里后,與志愿者握手。這是中華骨髓庫成立以來,我國志愿者首次為阿根廷患者捐獻造血干細胞,也是我省第17例為境外患者捐獻造血干細胞。
今年以來,全市各級紅十字組織充分發揮紅十字會作為政府在人道救助領域的助手作用,積極推動造血干細胞捐獻、無償獻血、人道救助等工作的深入開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成效。
王爭氣相信,隨著造血干細胞捐獻知識的普及,社會上理解和支持的人會越來越多,也會有更多的人參與到這樣的行動中來。
昨日上午,周口市太康縣轉樓鄉村民王爭氣,在河南省腫瘤醫院注射了首針造血干細胞“動員劑”。
2003年,鄭州市紅十字會啟動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當年9月24日實現第1例捐獻,2011年11月25日實現第100例捐獻;2015年11月16日實現第200例捐獻。
11月16日,在省腫瘤醫院造血干細胞移植中心,鄭州愛心市民杜靜為江蘇省一位46歲的男性白血病患者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給他帶去生的希望。
11月16日,在省腫瘤醫院造血干細胞移植中心,鄭州愛心市民杜靜為江蘇省一位46歲的男性白血病患者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給他帶去生的希望。
7月29日下午,來自新野縣民政局的公務員耿偉在河南省人民醫院辦理住院手續,根據安排,他將于8月3日為天津的一名血液病患者捐獻造血干細胞,成為河南省第500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7月22日,陳浩在河南省腫瘤醫院捐獻造血干細胞。2015年4月,他與一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并順利完成高分辨配型、體檢等流程,于2015年7月22日在河南省腫瘤醫院捐獻造血干細胞。當日,為挽救一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鄭州公交司機陳浩在河南省腫瘤醫院捐獻造血干細胞,成為河南省第498位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志愿者。
7月22日,陳浩在河南省腫瘤醫院捐獻造血干細胞。2015年4月,他與一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并順利完成高分辨配型、體檢等流程,于2015年7月22日在河南省腫瘤醫院捐獻造血干細胞。當日,為挽救一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鄭州公交司機陳浩在河南省腫瘤醫院捐獻造血干細胞,成為河南省第498位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志愿者。
7月17日上午,河南省腫瘤醫院病床上,來自南陽市監獄特警大隊的孫竟成為一名北京患者捐獻造血干細胞,這是中華骨髓庫第5033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也是河南省第496位捐獻者。
“這是山西第一次向澳大利亞捐獻造血干細胞。據左彤介紹,2015年4月8日,27歲的山西小伙張偉(化名)將225毫升造血干細胞通過中華骨髓庫捐獻給澳大利亞骨髓庫,成為山西省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成立10年來,首位向澳大利亞捐獻、第四位向外國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捐獻者,也是該省第112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