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我省召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安排部署全省“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副省長王鐵出席會議并講話。
2003年以來,我省開始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力度,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投入易地扶貧搬遷資金109億元,搬遷安置貧困群眾12萬戶51.4萬人。“十三五”期間,我省還需對43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完成搬遷,約需總投資260億元,其中今年計劃完成8.6萬人的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王鐵說,易地扶貧搬遷是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內容,是脫貧攻堅“五個一批”中任務最重、難度最大的一批,是一場必須要打贏的硬仗。要堅持搬遷和發展“兩手抓”,既要妥善解決搬遷群眾的居住、看病、上學等問題,又要統籌謀劃安置區產業發展與群眾就業,確保他們生活有改善、收入有增加、發展有前景。
會上,省發展改革委、省扶貧辦、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和人行鄭州中心支行的負責人結合各自職能,對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做了安排,洛陽市、信陽市就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進行了經驗交流。(記者 黨文民)
記者10月16日獲悉,省政府辦公廳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創新搬遷補助方式,原先由搬遷農戶自籌的人均3000元資金由省、市、縣三級財政各分擔1000元。
《全國“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22日發布,明確5年內將對近100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
9月22日下午,省長陳潤兒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討論有關加快推進易地扶貧搬遷、提高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補助標準、調整全省高速公路網規劃等工作。會議強調,易地扶貧搬遷要始終聚焦脫貧目標,核實對象、妥善安置、堅持標準、落實資金、加快推進,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富得快,如期完成目標任務。
全國易地扶貧搬遷現場會8月22日至23日在貴州省貴陽市召開。批示指出:易地扶貧搬遷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提升特困地區民生福祉的重點關鍵。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長汪洋出席會議并講話。
(記者紀雨童)今年以來,三門峽市把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作為全市脫貧攻堅工作的重中之重,專題部署,精準施策,有力有序加快推進。整體考慮,堅持圍繞脫貧增收來搬遷,把易地搬遷和產業謀劃、后續發展相結合,確保群眾搬得出、穩得住、過得好。
6月28日,記者從省發改委獲悉,易地扶貧搬遷工程2016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已于日前下達我省,6.02億元用于幫扶計劃搬遷貧困人口8.6萬人。
昨日,鄭州市政府下發《鄭州市易地扶貧搬遷三年行動計劃》,宣布在2013~2015年,對省、市定貧困村范圍內建檔立卡的16958戶61813人,采取以自然村落為單元的整體遷出方式,遷至41個新型農村社區。政府投入77838萬元,群眾自籌100900萬元。
昨日,鄭州市政府下發《鄭州市易地扶貧搬遷三年行動計劃》,宣布在2013~2015年,對省、市定貧困村范圍內建檔立卡的16958戶61813人,采取以自然村落為單元的整體遷出方式,遷至41個新型農村社區。
為了讓貧困戶樂于搬遷、長久脫貧,該鄉把易地扶貧搬遷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把環山溝治理和村莊環境綜合整治相結合,綜合考慮山、水、林、田、路、房等因素,打造處處成景、步步入畫的“水美小村”。
11月30日,“噼里啪啦”的鞭炮聲打破了汝州市寄料鎮平王宋村的昔日寧靜,鄉親們徒步從十里八村匯聚于此,汝州市政府副市長張平懷,市政府黨組成員、秘書長楊兆華也專程驅車四、五十公里趕到這里……他們要和村民們及施工隊一起,共同參與和見證平王宋村易地扶貧搬遷項目開工奠基這一歷史時刻。
黑龍鎮兩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共安置易地搬遷貧困戶29戶、90人。涉及趙莊、趙朗莊兩個村,趙莊村易地搬遷戶安置在鎮龍泉社區幸福小區,趙朗莊村易地搬遷戶安置在趙朗莊村興華小區,兩個安置點總占地面積20畝,建筑面積2250平方米。
據悉,本次易地扶貧搬遷進城安置房屋分配方案,按照“以房定戶、最低保障、群眾自主、公開透明”的原則,并由司法公正人員全程公正,根據房屋類型按比例分配到各鄉鎮,分配地點是東方、丹陽兩個社區。
10月16日,記者在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淅川縣了解到一組數字:全縣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0222戶、68312人,占全市貧困總人口六分之一,是南陽市貧困人口最多的縣。
據悉,目前全國22個省(區、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扎實推進。2016年易地扶貧搬遷249萬人所需193.6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已全部下達完畢,22個省已將中央預算內投資全部分解下達到項目縣。
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印發《全國“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規劃》,計劃5年內對近100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著力解決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