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下午,就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河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研討會。“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我就是那個前浪……”昨天下午,一句調侃,開啟了兩位資深媒體大咖的對話:河南廣電掌門人朱夏炎對話新聞界“前浪”。“前浪”是誰?資深媒體人、深圳商報原副總編輯張家勇。
兩位“老記”瞄準一個問題:導向正確是生命線
“今天,我和家勇兩個老記者和大家一起研討一些新聞宣傳的問題。”朱夏炎的開場白很簡單,他說,作為一名黨的新聞工作者,導向正確是生命線。這是因為“輿論導向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
政治家辦報,政治家辦臺,是朱夏炎經常說的話。“只有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前提下,才能談創新,才能談融合。”
對話一開始,張家勇也用了一個生動的比喻:“新聞報道很重要,時政新聞報道是新聞報道的重中之重,如何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要學會站在天安門城樓上想問題。”
張家勇說,時政新聞報道一頭連著黨和政府,一頭連著老百姓,黨和政府的聲音能否清晰、準確的傳遞給老百姓,關鍵就要看時政新聞這個橋梁作用發揮得好不好,就要做到“不跟風,不盲從,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對黨的重大決議如數家珍,對人民群眾的期盼了如指掌,只有這樣,才能準確的傳遞黨和政府的聲音。”
張家勇的夢想:成為中國的法拉奇
“我年輕時的夢想,就是成為中國的法拉奇。”如今已68歲的張家勇談及自己的夢想,依舊熱情不減。(PS:法拉奇,意大利的著名女記者,被稱為20世紀新聞采訪女王,采訪過鄧小平、尼克松、阿拉法特等眾多國際聞名的政治家。)
“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張家勇說,這幅字,掛在他家里醒目的位置。他認為,做一名記者,沒有什么捷徑可走,只有下功夫,耐得住寂寞,才能成功。“我剛到深圳的時候,每個月的工資吃方便面都不夠,但是我堅持了下來,我認為這是對我的考驗。我要是個狼,走遍天下都是吃肉;我要是個狗,走遍天下都要吃屎。我熬過來了,我相信你們也可以。”
“能下基層采訪,能與高層對話,還要主動設置社會議題,要成為學者型的編輯,專家型的記者。”張家勇認為,”浮躁的社會更需要記者沉下心來做新聞,雖然說一些傳統媒體現在面臨著危機,但是危機恰恰其中蘊藏著巨大機遇,只要有堅定的新聞理想,熱愛記者這個崗位,就一定能有一番作為。”
“記者就是要活到老,學到老,折騰到老。評價一個記者,不是看你身上穿的是什么名牌,而是腦子里裝的是什么樣的思想。”朱夏炎說,互聯網時代已經沒有獨家新聞,同一個新聞,就是要比角度,比深度、比思想、比觀念,誰的角度選擇得好,誰的道理說得明,誰能把海量的信息整合好,誰就是高手。而高手,是靠辛勤努力造就的!
面對現場很多年輕的記者,朱夏炎說,新聞這個舞臺,非常廣闊,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就要無怨無悔,矢心不改。只有對自己的職業心懷敬畏,滿腔熱情,才能干出名堂,有為才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辦媒體,要辦成香奈兒五號
從業幾十年來,張家勇一直在報業系統工作,從河南到深圳再到遼寧、新疆,南下北上,對于如何辦報,他有自己獨特的認識。
他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辦報紙,就要辦得像法國名香水香奈兒五號一樣。他說,在歐洲,香奈兒五號已經成了很多歐洲中年有文化、有錢的女士的身份標志,而辦報紙就要像香奈兒五號一樣,要明白自己的報紙是辦給誰看的,讓自己的報紙、臺成為受眾確認自我身份的標識,成為受眾的身份象征。雖然報紙的發展面臨著危機,但張家勇認為,危機恰恰是危險與機遇并存。“很多年前,我預言:平面媒體發展趨勢是分眾化,今天我的預言是:平面媒體,肯定還會有第二個春天。”
對于報紙的發展,朱夏炎同樣有業界著名的經典論斷:死的是紙,活的是報。朱夏炎認為,報紙、電臺、電視臺、客戶端,這些都只是傳播的介質,傳播的靈魂是思想和觀點,掌握住了規律和真理,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評論,是采訪出來的
“評論是采訪出來的,這是張家勇告訴我的,我也是這么要求自己的。”朱夏炎說,從自己開始做新聞,就一直按照這個思路去做。“七分采訪三分寫作,閉門造車是不行的,只有下到基層到人民群眾之中充分的采訪,才能寫出好的評論。當然,評論還要起好題目,這是新聞眼。”
朱夏炎說,20多年前自己曾經寫過的一篇評論,原題是“解放思想,大膽改革”,張家勇把原評論換了一個題目:《不怕議論紛紛,引得紛紛議論》,結果登出來后效果很好。
“除了采訪、題目,評論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確的觀點和立場。”張家勇說,新聞要客觀、全面,辯證說問題,評論代表的是一個新聞單位的立場。雖然不一定每個評論都能帶來很大的社會影響,但只要是選題正確且能講清楚,說明白,言之有理就行。
(圖為:2015河南大象融媒體集團說明會會議現場)
融媒體,要做到四個統一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就在意見后通過后的第二天,河南廣電宣布:啟動組建河南大象融媒體集團。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后全國第一家啟動組建的新型媒體集團。10月29日,河南大象融媒體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這也是全國第一家以“融媒體”來命名的集團。
對于河南廣電融媒體的發展,張家勇認為:河南廣電成立融媒體集團,恰逢其時,具有電、廣、報、網等所有傳播方式的河南廣電做融媒體,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有的新聞工作者在微信上發辭職報告,有的說傳統媒體到某年就要死了,我不這樣認為。”張家勇說,自媒體雖然發展勢頭迅猛,但是無序的擴張,野蠻的生長,抄襲成風,日益稀釋著自媒體的自我閱讀價值,這弊病恰恰給傳統媒體騰開了一條路:融合發展之路。
對于融媒體的發展,張家勇認為一定要做到四個統一:一個領導班子,一個采編隊伍,一個經營隊伍,一個廣告價目表。只有進行全面、深度的融合,才能真正的融出效益,融出未來,融出“四力”。
寄語廣播,新聞永遠是春天
作為一名資深的新聞人,張家勇卻對廣播有著特別的偏愛。“我一回到河南,就要聽廣播,因為它能告訴我,路怎么走,哪有好吃的,天氣怎么樣等等,這些都是非常有用的貼心服務。”
作為廣播的忠實聽眾,張家勇也對廣播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廣播一定要做專業化,細分受眾,通過節目,增強與受眾的粘合度,通過兩微一端等新媒體,讓節目更好的與聽眾互動交流,要做有用的新聞,有用的節目。
“明天會是什么樣,一下子說清楚很難。但我相信,新聞永遠是春天。”張家勇如是說。
18:53 導視 18:55 聚焦中原 19:21 導視 19:25 新聞365 19:55 導視 20:00 風云百年 20:28 導視
最終都市頻道、河南商報分列本屆比賽的冠亞軍。
窗外赤日炎炎,室內如沐春風。7月28日上午,為期兩天的新聞發言人培訓班在河南省汝州市司法局五樓會議室正式開班,來自該市各鄉(鎮)、街道、市直單位的新聞發言人及骨干通訊員,市屬新聞媒體中層以上領導及骨干編輯、記者共計200余人參加。
新聞觀察:“地王潮”來襲為哪般
新聞特寫:萬人相送 淚別驕子
“邦之所興,首在得人。”在1000多年前的許都,求賢若渴的曹操三下“求賢令”,廣開進賢之路。時光越千年,在創業創新的發展浪潮中,我市出臺了《關于實施“許昌英才計劃”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廣納各方英才,充分發揮人才對創新驅動發展的引領支撐作用,助力許昌發展。
在全省上下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之際,我們迎來了第十六個中國記者節。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線,突破生命線將產生十分惡劣的后果。新聞工作者和新聞單位必須牢牢堅守真實生命線,絕不能讓假新聞混淆視聽。
8月28日周五下午是新學期第一個放學時間,校門外來接學生的家長,把校門口圍得密不透風,各種車輛接學生回家的車輛,一度使交通中斷,學校保安認真耐心的疏導著各種車輛,盡量確保著校門口的暢通。
為規范省直新聞單位駐地方機構的管理,根據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有關文件精神和部署,自2015年2月開始,河南省清理整頓省直新聞單位駐地方機構工作領導小組組織開展了專項清理整頓省直新聞單位駐地方機構工作。
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網站消息,4月7日,中央電視臺召開領導干部會議,會上宣布了中央關于中央電視臺臺長調整的決定。中央決定,由于年齡原因,胡占凡同志不再擔任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成員、中央電視臺臺長職務,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黨組副書記聶辰席同志兼任中央電視臺臺長。
新聞回顧:吳英案始末
新聞回顧:吳英案始末
本書主要研究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新聞輿論監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新聞輿論監督,在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段歷史時期內,是我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中無法回避的一個重要課題,是中央領導、普通群眾和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直接關系到每一個人的生活,既具有歷史和現實意義,又具有理論和實踐價值。
9月10日上午,河南省新聞道德委員會成立大會在鄭州舉行。會上公布了該委員會辦公室的舉報電話,受理社會各界對我省新聞機構及新聞從業人員失范行為的舉報和投訴。據了解,大會上研究通過了《河南省新聞道德委員會章程(草案)》(以下簡稱《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