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準入門檻,加大覆蓋力度。近日,省政府下發《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若干意見》,對我省未來5年的電子商務發展提出了規劃,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允許將住宅登記為經營場所;到2020年,實現重要公共區域WLAN(無線局域網)熱點覆蓋。
按照《意見》,“十三五”期間,全省電子商務交易額到2020年超過2.6萬億元,網絡零售額超過5600億元。全省電子商務產業直接從業人員達到520萬人,到2020年網商數量達到160萬個。
大幅提升從業人數,首先就是要降低準入門檻。《意見》提出,對于電子商務,注冊登記將實行“先照后證”,放寬名稱核準條件,允許使用“電子商務”作為企業行業表述;放寬經營范圍核定條件,可靈活選擇體現行業特點的經營范圍表述;放寬經營場所登記條件,征得有利害關系業主同意,允許將住宅登記為經營場所,允許“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逐步推行電子營業執照,推進全程網上辦理、電子化登記管理方式。簡化增值電信業務許可申辦程序,將審批時限由60日縮短至30日,推行網上審批。對快遞企業設立非法人快遞末端網點實行備案制管理。
另外,對于電商,還將實行合理的降稅減負措施。《意見》提出,鼓勵電子商務企業參與高新技術企業、軟件企業和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認定,按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記者 張渝)
10月8日,記者從河南省商務廳獲悉,省商務廳和省財政廳聯合下發《關于2016年開展電子商務進社區試點工作的通知》,決定在全省開展電子商務進社區試點工作。
為深入貫徹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戰略部署,2015年鶴山區在鶴壁工業中專謀劃建設了小微企業科技創新創業園,為電子商務企業搭建了良好的發展平臺。目前,該創業園已入駐企業45家,被評為河南省創業孵化示范基地。
近日,省政府下發《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若干意見》,對我省未來5年的電子商務發展提出了規劃,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允許將住宅登記為經營場所。
電子商務時代,咱們買賣東西可能一個微信、一兩分鐘就搞定了,朋友圈里熟識的、轉發的,買賣都很方便,可相互誠信守約,按時付款發貨一切都挺順暢,如果遇到了不守信的、或是發貨、退貨不那么好溝通的,買賣之間的糾紛又如何解決?有什么評判依據?電子形式交易,跟簽了合同后的結算、違約糾紛處理起來一樣嗎?今天《熱點看法》我們要來關注電子商務時代如何確定有效的買賣合同關系。
11月23日在內鄉縣夏館鎮寶天曼泓森土特產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基地里工人們正忙著將包裝好的香菇搬上運輸車。這批香菇將通過南陽叮咚電子商務平臺——淘內鄉,銷售到該縣城鄉訂戶手中。
10月21日,由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管委會、中部國際電子商務產業園主辦的2015中部(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峰會在鄭州開幕,來自國內的20余家知名電商企業代表參加了峰會。
數據顯示,至目前,全市各類電商平臺企業達到38家、應用企業近1000家,有4家企業被評為省級電子商務示范企業,東興電子商務產業園被評為省級電商示范基地,電子商務集聚效應初步顯現,產業鏈已基本形成。在日前召開的全省穩增長保態勢經驗交流會上,市委書記馬正躍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題為《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的發言。
據悉,本次大會以“讓互聯網擁抱線下!”為主題,目的在于探討移動電商新模式、新思路、新觀點,分享電商實戰經驗,剖析企業遇到的問題難題。大會邀請到省內外知名電商專家,高管,就當前電子商務發展趨勢進行分析,討論。
近日,沈丘縣北城辦事處的辛偉種植專業合作社里熱鬧非凡。20多名青年男女,有的在篩選香味四溢的葡萄、蜜桃等瓜果產品,有的按照電子商務交易訂單對葡萄、蜜桃進行包裝,并通過“賣貨郎”電子商務平臺向外銷售。據該合作社負責人介紹,合作社利用電子商務銷售平臺,實現了葡萄和桃子產、供、銷統一的產業運作機制,實現了農戶增產增收。
7月2日,市知識產權局與阿里巴巴·漯河產業帶簽訂《電子商務領域專利執法維權合作協議》。副市長栗社臣出席簽約儀式。
吳家進是屯昌坡心鎮高郎洋的一名普通菜農。他說,他至今對電子商務仍是“不太懂”。雖然不太懂,但并不阻礙他憑借電子商務發家致富。
越來越快的城市發展速度催生出越來越多的電子商務企業。2月8日,從鄭州市工信委了解到,經綜合評定,16家企業成為新的鄭州市電子商務重點示范企業。
近日,國家工商總局公布網絡交易商品定向監測結果,淘寶小二公開質疑……此事使得長期存在的“電商痛點”再次被公眾熱議。記者走訪后發現,京東、蘇寧易購等自營B2C電商都是按照國家規定納稅;但是有些電商平臺是C2C賣家,目前相當一部分不交稅。
1月20日,映象網記者從河南省商務廳獲悉,唐河、新安、光山等10個縣入選河南省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最后公示階段。
1月17日,映象網記者從河南省商務廳獲悉,河南省將利用1.4億元國家財政資金,從登封、新安、長葛、長垣、固始等14個縣(市)中選擇7個試點縣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建設。其中,每個示范縣可獲兩千萬專項發展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