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融媒飛象隊·東方今報特派北京報道小組/文圖
3月10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分組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趙素萍提出問題:立法,究竟應以什么為導向來立法?
她舉例說,近些年,一直提保障農民工利益,讓進城務工人員享受到市民待遇。但如何通過法律保障,使他們能切實享受到無差別權益呢?對此,她建議,立法一定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把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用法律規范出來,這樣的立法才是良法。
說到良法,她提起3月9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聽取的《慈善法》草案的說明,多年主抓志愿者活動的她,在分組審議時分享了心得:《慈善法》很有必要,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體現。
她舉例說,深圳的“大衣哥”,在深圳收舊衣服,給窮困的農民工送。到鄭州后,“大衣哥”還要繼續做同樣的事,卻發現鄭州要求收的舊衣服要消毒后才能送出。這種對志愿者活動的管理,就有效避免了志愿者在慈善行為中可能造成的傷害。“不僅要做好事,還要有規則地做好事。”她說,《慈善法》內容還需細化。
良法還需善治。她建議:執法監督上還是要嚴。社會要監督,人大也要監督。對一些已有的法律,要把人大的剛性拿出來。
昨日下午2時30分許,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在蒼南法院開庭審理章某等26人拐賣兒童案(該案本報曾做過詳細報道)。
時長:33分04秒
時長:05分56秒
他是一名普通的的哥,家中生活十分拮據,可他卻常年免費接送老弱病殘人士,歸還失主財物超過80萬元,并倡導成立了“雷鋒車隊”。2013年1月,腎衰竭病人李寶軍每天要去醫院做透析,坐車打的很不方便,通過別人介紹聯系到婁建黨,從此他風雨無阻,10個月接送從未間斷。
實際上,目前鄭州市正在探索政府部門和社會團體雙引擎獻愛心的救助方式,通過搭建公益平臺,使捐助渠道更暢通。我們唯有通過制度保障,嘗試新模式、營造好環境,才能讓每一份愛心更好地安放。
昨日,市民譚女士不慎丟失了自己的挎包。正當她不再抱有希望之時,突然接到愛人的電話,說兩名熱心人撿到這些錢物后交給了市一高分校警務室的民警。欣喜之余,譚女士欲向拾金不昧的好心人表示感謝,對方卻沒有留下任何信息。
昨日上午,市民苑先生致電本報稱,請本報幫他尋找一位品德高尚的出租車司機。幾天前,他的兒子將價值4000多元的手機忘在一輛出租車上,幸運的是那位的哥輾轉聯系到他并第一時間把手機送到了他手上。讓苑先生遺憾的是,那位的哥連個名字和聯系方式也不愿留下。
除了自行車,現在修得更多的是電動車 這個“大兵修車隊”成立于1989年3月,是原解放軍測繪學院(后合并組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測繪學院,2012年又更名為信息工程大學地理空間信息學院)學員發起的。
18年間,他挽救了13名徘徊在生命懸崖邊的女子,把撿到的22萬元現金、40余萬元現金支票、40多部手機、120多件物品全部歸還失主,免費運送危難、老弱群眾400多人次,沒收過一分車費。這些都是一名出租車司機做的事,從開出租的那天起,郭志社做好事的腳步從來沒有停過。
“送藥哥”姜德強:運動和做好事都讓我快樂。
近日,河南電視臺各頻道陸續播出了2012佐今明杯“感動中原”十大年度人物頒獎晚會,反響強烈。1月7日在“感動中原”十大年度人物頒獎晚會領完獎后,曾偉連夜就趕回了家里,因為他惦記著家里的病人。
“你是重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訛你,重大法學院給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敗訴了,重大替你賠償。” 11月17日,重慶大學一條微博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原標題:陳光標接受專訪回應質疑:仍會高調做慈善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近日,媒體通過多篇報道“揭底”陳光標,質疑他債務纏身,調查他慈善捐款的真實情況以及私刻公章的糾紛。
去年快過年的時候,河南張大爺出去遛彎,看見一個老太太坐在路邊很可憐,并且不斷呼救,張大爺心善,當時也沒多想,就把老太太攙扶回家,讓她在家歇歇腳。
5月17日早晨8點50分,四川眉山城區岷東大道上,一名身著紅色制服的女清潔工牽著拐棍一頭在前面領路,而拐棍另一頭則是一名白發盲人。宋秀芬回憶,當時她正在岷江大道中段清掃垃圾,突然看見街對面有一個白發老人,拄著拐棍,一直在喊三輪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