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改革的意見》,要求界定行政機關與事業單位職責,將事業單位承擔的行政職能劃歸行政機構;另外,“能轉職能的不轉機構”,確需轉為行政機構的從嚴控制,確保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
行政改革劍指事業單位
《意見》指出,對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的職能進行全面梳理,在此基礎上,按照權力清單徹底清理,凡是沒有法定依據的行政職能及時取消;對雖有法定依據但不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法定依據相互沖突矛盾的,調整對象消失、多年不發生管理行為的行政職能,及時提出取消和調整的建議。
對完全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屬于各級政府直屬且編制規模不大的,并入相關部門;確需單獨設置的,探索通過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解決;部門所屬的,原則上將行政職能劃歸主管部門內設機構承擔;無相關內設機構的,所需行政編制由機關內部調劑解決。完全承擔執法監督職能的事業單位,可繼續依法履行職責,嚴禁參與或變相參與市場中介服務和經營活動。
對承擔部分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凡是能夠將行政職能劃歸主管部門的,原則上將其行政職能剝離并劃歸主管部門。
職能萎縮的事業單位可撤銷
職能調整后,重新明確定位、劃定類別,公益服務任務飽滿、本部門沒有其他類似機構的,劃入公益類;工作任務不足、職能萎縮或與其他事業單位職能交叉重復的,將其并入其他事業單位或予以撤銷。
對行政職能難以劃歸主管部門的單位,經機構編制部門批準后,可將公益服務職能和生產經營活動剝離并相應核減編制后,繼續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的職責。
《意見》強調: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改革必須嚴格堅持“兩個不突破”:不得突破各地政府機構限額,不得突破現有行政編制總額。
對認定為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過渡期內實行總量控制,人員只出不進、編制只減不增,在編人員退休或調出的要及時核減編制。嚴禁借改革之機,擅自提高機構規格、突擊提拔干部、增設機構編制和超職數配備領導干部。(記者 李肖肖)
記者12月26日獲悉,省政府辦公廳近日下發《關于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改革的意見》,要求切實界定行政機關與事業單位職責,將事業單位承擔的行政職能劃歸行政機構。
行政審批改革要確保“瘦身后不反彈”、“瘦身后體質健康”,除了嚴格控制、監督,推出配套跟進機制,還需培養社會組織進行及時補位。行政審批改革的配套跟進機制,其所鎖定的兩層功用就不言而喻,一是確保瘦身后不反彈,二是確保瘦身后體質健康。
對行政職能難以劃歸主管部門的單位,經機構編制部門批準后,可將公益服務職能和生產經營活動剝離并相應核減編制后,繼續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的職責
針對事業單位養老金改革,專家分析指出,這一改革的最大難點在于如何彌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運行多年來形成的巨大空賬。丁元竹:進一步深化事業單位改革,涉及公共服務體系的改革,要把事業單位,尤其是從事公益服務類的事業單位與非競爭性的國有企業一道考慮。
目前事業單位中,人員身份很復雜:有事業編制的人員;沒編制但各項待遇與在編人員一視同仁的“內招人員”;聘用人員。單位多年脫離養老保險的原因很多,我不想對此作出評價,只是希望有關部門能盡快有一個相對明確的說法。
14年上半年,引發社會熱議的養老金并軌問題終于有了實質性進展。5月14日,國務院發布《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自7月1日起實施,其中明確,“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依法參加社會保險,工作人員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有專家表示,全國范圍內完成城鄉養老保險制度合并還需要一個過程,但應該不會遲于2015年。
事業單位管理、專業技術崗位上的在職工作人員,取得國家承認的大中專畢業生學歷后,其崗位等級低于上述規定的相應學歷崗位等級的,在相應崗位空缺的前提下,可按相應學歷的崗位等級確定。
事業單位管理、專業技術崗位上的在職工作人員,取得國家承認的大中專畢業生學歷后,其崗位等級低于上述規定的相應學歷崗位等級的,在相應崗位空缺的前提下,可按相應學歷的崗位等級確定。
2011年啟動的新一輪事業單位改革已經有了初步成果,但改革的結果顯然打了一些折扣。在人社部今年重點推進的改革中,針對機關事業單位的分類改革、養老金“雙軌制”改革、收入分配改革等,都被列為“重頭戲”。
2011年啟動的新一輪事業單位改革已經有了初步成果,但改革的結果顯然打了一些折扣。在人社部今年重點推進的改革中,針對機關事業單位的分類改革、養老金“雙軌制”改革、收入分配改革等,都被列為“重頭戲”。
2011年啟動的新一輪事業單位改革已經有了初步成果,但改革的結果顯然打了一些折扣。在人社部今年重點推進的改革中,針對機關事業單位的分類改革、養老金“雙軌制”改革、收入分配改革等,都被列為“重頭戲”。
據介紹,這2萬多個事業單位,自治區本級分類工作,于今年底前基本完成;市縣事業單位分類方案和分類指導目錄總體上已正式印發,目前進入組織實施階段。按照改革目標,今后還將在配套政策、推進法人治理結構以及研究公益事業單位平價標準體系等方面做好工作,穩妥推進三類事業單位的改革。
鄭秉文,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長,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2》主編,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鄭秉文:根據《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2》的數據,2011年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計收入16895億元,支出12765億元,2011年當期結余4130億元,年末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19497億元,比2010年底增長了26.89%。
“1.7萬億養老金缺口”之說尚未平息,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再次拋出重磅炸彈,“事業單位改革將加大養老金缺口。有數據表明,我國擁有近4000萬的事業單位人員,巨額的“視同繳費”賬戶均屬于空白賬戶,這必然造成養老金嚴重不足。
南方周末記者走訪多個事業單位發現,被撤銷的事業單位,多是自收自支性質,而撤銷之后,那些編制多數被轉移到了差額撥款或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合并前,農業廳這兩個辦公室都是正處級、財政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各有一正一副兩個領導,編制都是7個,加起來是四名副處級以上領導,14個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