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磊 譚勇
初冬時節,游覽開封。白天登龍亭逛翰院漫步古都大街小巷,舉目四望,滿城菊花在寒風中競相綻放;夜晚徜徉在鼓樓廣場,在數百個仿古造型的小吃攤前大快朵頤。開封的宋風宋韻讓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沉醉其中,流連忘返。
曾幾何時,開封何時能“開封”的呼聲不絕于耳。如今,開封和鄭州實現金融同城、電信同城,正朝著國際性旅游城市邁進。《中共河南省委關于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指導意見》提出這樣的目標:“鄭汴一體化取得新進展,開封向新興副中心城市邁進”,讓古都開封再次迎來嶄新的機遇。
落子一處,輻射周邊。鄭汴一體化,是我省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大格局中的重要一子,也是城鎮體系規劃的重要一環。獲得國務院批復的城鎮體系規劃,勾勒出了我省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新筋骨”。
鄭州航空港區成核心增長極
作為鄭州機場二期工程的主要內容,到今年11月底,飛行區工程和T2航站樓均通過民航局方面的行業驗收,標志著機場二期擴建工程的飛行區和T2航站樓已具備投產運營條件,鄭州機場也因此正式邁入雙跑道、雙航站樓時代。到今年年底,T2航站樓、鄭州至機場城際鐵路建成投用,屆時鄭州機場將成為航空網、高鐵網、公路網“三網融合”,客運“零距離換乘”和貨運“無縫銜接”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
如果問什么是我省搶占區域競爭制高點、創造競爭新優勢、實現發展新跨越的關鍵舉措?答案無疑是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隨著鄭州航空港建設的全面鋪開,戰略效應日益顯現。
省委書記郭庚茂指出,鄭州航空港是全國首個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航空港經濟發展先行區,主要是解決內陸省份在全球化背景下構建對外開放平臺,打造戰略突破口、核心增長極的問題。
作為全國首個以航空經濟為主題的國家級實驗區,鄭州航空港從誕生之初便備受矚目。港區管委會副主任張春陽介紹說,今年以來,實驗區積極搶抓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機遇,確定“三年打基礎、五年成規模、十年立新城”的總體目標,確立“萬千百”工程,甄選“八大產業集群”,謀劃了“四大片區組團”,呈現出迅猛發展的勢頭。
羽翼漸豐的航空港區,成為我省城鎮體系規劃建設的一大亮點,其輻射帶動作用顯著,有力地促進了新型城鎮化的發展。省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前三季度,實驗區完成生產總值334.2億元,增長25.0%,高于全省16.8個百分點;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66.66億元,增長31.6%,高于全省1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8.8%,高于全省20.3個百分點;進出口總額完成309.03億美元,增長40.6%,
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61.4%。
中原城市群引領新發展
年終歲尾,行走在鄭州市金水區劉莊街頭,機聲轟鳴,施工正酣,這里的拆遷工作正在井然有序展開,按照規劃今年年底前將全部完成。
由此,這個給外來務工者留下諸多回憶的城中村,將融入鄭州都市區的建設中,鄭州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地位將進一步提升。
按照鄭州、開封和鄭州航空港區“三位一體”的原則和1000萬左右人口規模拓展城市空間,我省加快鄭州都市區規劃建設和鄭汴一體化發展,力爭到2020年形成800萬至1000萬人的特大城市。
“2009年年底,我省把18個省轄市全部納入中原城市群。隨著我省大力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中原城市群不斷發展壯大,實力日益增強,成為國家重點培育發展的中西部地區三大城市群之一。”省發改委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許貴舫說。
當前,以鄭州為中心,以米字形城鎮產業發展軸帶為支撐,涵蓋開封、洛陽、新鄉、焦作、許昌、平頂山、漯河、濟源8個省轄市市區的中原城市群半小時核心圈已初步形成,涵蓋安陽、鶴壁、濮陽、三門峽、南陽、商丘、信陽、周口、駐馬店9個省轄市市區的中原城市群1小時緊密圈正在加速形成,全省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補、向心發展、協調推進、共同繁榮的發展格局加速形成。
在此基礎上,省委省政府《關于促進中心城市組團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促進中心城區和城市組團產業合理分工、協同發展,引導各地根據自身特色,促進產業分工和專業化,全省64個中心組團在發展技術、資本密集型產業的同時,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城市服務業,提升地區性中心城市集聚產業和人口效應,完善中心城市空間結構和功能布局。
大中小城市千帆競發
到2017年,全省人均道路面積要達到15平方米,公共供水普及率達78%以上,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85%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0%以上,主干道機械化清掃率達85%以上,綠地率達31%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8.5平方米……這是我省實施提升縣級城市管理水平三年行動計劃訂立的目標。
大刀闊斧進行縣級城市管理水平三年提升計劃,原因何在?“我省縣城、縣級市數量多,影響面廣,縣級城市在全省城鎮體系中承擔著承上啟下的獨特作用。近幾年,全省縣級城市吸納農業轉移人口占到總數的40%左右,對帶動縣域經濟發展和加快城鎮化進程有著重大影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裴志楊說,以產業集聚區、“兩區”建設為科學載體,縣域經濟的大發展帶來了城鎮化的大發展。
11月10日,省地方經濟社會調查隊發布了一年一度的省百強鄉鎮名單。“百強鄉鎮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城鎮化水平較高。”調查隊隊長劉明憲說,“我省促進小城鎮集聚式發展,充分發揮其在統籌城鄉發展中的重要節點作用,著力推動土地集約利用、人口集中居住、功能集合構建。”通過因地制宜、突出重點、梯次推進、集聚發展,我省支持全省308個中心鎮率先發展成為“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示范鎮,帶動廣大農村地區全面發展。
《省政府關于進一步規范農村村民住宅建設的指導意見》的出臺,目的在于引導村民依法有序進行住宅建設。這是我省堅持“政策引領、規劃先行、突出主體、保障權益、規范有序、拓展創新、互動聯動、一體運作”的原則,因地制宜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一個縮影。我省不斷探索城鄉發展一體化實現途徑,新農村建設成為我省城鎮體系中的末梢神經。
隨著米字形高速鐵路網、城際鐵路網加快建設,城市群交通一體、產業鏈接、服務共享、生態共建格局逐漸形成,我省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現代城鎮體系日臻成熟。
伴隨著中原城市群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一個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現代城鎮體系日臻成熟,為河南優化經濟結構蓄積動能。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把制度建設作為核心,以開放倒逼改革提速,最終推動河南經濟實現提質增效。
起草組多次召開座談會,聽取部分省轄市、省直管縣(市)、省直部門、高等院校和國有企業黨委(黨組)負責同志的意見建議。
中國共產黨河南省第十次代表大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進入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
對于報告中對洛陽新的戰略定位,李亞認為,這是省委、省政府對洛陽寄予的厚望,是洛陽發展的新的重大機遇,同時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就大戰略布局來說,鄭州、洛陽同屬“一帶一路”節點城市,通過產能合作,可以帶動全省更快、更全發展。
除了鄭州、洛陽,剩余的16個“小伙伴”如何發展,黨代會報告也根據各地市的特點,分別支招。支持省際交界城市提升跨區域競爭力和吸引力,支持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和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支持省直管縣(市)加快發展。
核心提示丨對于“副班長”洛陽的未來,黨代會報告給予了明晰定位。報告提出,未來五年,將鞏固提升洛陽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地位,并首次提出“推動豫西北與洛陽的聯動發展,形成帶動全省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下個五年,河南娃上學那些事是這樣的 報告用這樣一句話開啟未來五年河南的教育規劃,“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推動高等教育內涵發展、轉型發展等,支持鄭州大學、河南大學等有條件的高校爭創一流大學、一流學科,積極引進嫁接國內外名校開展合作辦學。
9月10日6點31分,隨著G1908次列車緩緩駛出鄭州東站,鄭徐高鐵正式上線運營,我省“米”字形高鐵的“十”字形骨架也正式形成。線路全長:361.937公里 設計行車速度:350km/h 河南省境內長度:252.826.km 全線設站:9個,分別是鄭州東站、開封北站、蘭考南站、民權北站、商丘站、碭山南站、永城北站、蕭縣北站、徐州東站
9月10日6時31分,鄭徐高鐵第一趟列車G1908次駛出鄭州東站。⑨6本報記者史長來攝 本報訊(記者董娉)9月10日早上6時31分,鄭徐高鐵首趟列車G1908次緩緩駛出鄭州東站,歷經三年半的建設,鄭徐高鐵正式開通運營。
8月12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謝伏瞻主持召開專家學者座談會,圍繞謀劃推進未來五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建設的重大戰略性問題,征求意見建議。座談會上,張大衛、劉炯天、張改平、尹書博、李庚香、谷建全、張占倉、劉榮增、耿明齋、鄭泰森、高衛星等省內知名專家學者先后發言。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那么,在整個“十三五”的5年中,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之后,河南如何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中需要中原更加出彩”的殷切期望,成為全省上下十分關注的話題。
謝伏瞻提出,要牢牢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夯實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的物質基礎。
在河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共同奮斗的這個關鍵時刻,李長春同志在河南工作期間文稿選編《中原大地奮進曲》出版發行,這對于我們鑒往知今,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很有意義。
在機遇和挑戰并存的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實現河南經濟的快速騰飛,一定要繼續用好“中原城市群”、“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這兩大“利器”。
在“交通建設重點工程”中,指出要“基本建成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長江中游、中原、成渝、山東半島城市群城際鐵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