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9月,中共河南省委在開封重建,機關設在北道門大街共產黨員杜省吾家里。
河南戰時教育工作促進團團員在信陽柳林。
上世紀30年代,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不斷大規模入侵強烈震動了中國社會,抗日救亡運動隨之興起,中原人民也義無反顧地投入到了偉大的民族斗爭中去。
興起
九·一八事變激起民族義憤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進攻沈陽,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東北軍不戰而退。消息傳至省會開封,全城震動,各界民眾紛紛抗議日本侵略罪行,各大中小學校的學生立即行動起來,集會演講,游行示威,查禁日貨。
1931年9月23日,開封各界群眾10萬人舉行反日大會。隨之成立了“河南全省民眾反日救國總會”。
1931年9月27日,開封34所中等以上學校代表集會,決議正式成立開封各校反日救國聯合會,以“準備對日作戰,執戈御侮”為宗旨。10月1日,開封各校學生8000多人舉行集會和游行示威,向國民黨河南省黨部請愿,要求其轉呈國民黨中央,迅速出兵收復東北,并致電國民政府,要求對日絕交。鄭州、洛陽、信陽等地學生也紛紛罷課,舉行反日集會和游行,同時掀起了抵制日貨運動。至11月,全省100多個縣已成立或正籌備成立反日救國會。
1932年1月28日,集結在上海的日軍向中國軍隊發起進攻,駐守上海的國民黨第十九路軍官兵奮起抵抗,一·二八事變爆發。
開封學生上街查禁日貨,向社會募捐,支援第十九路軍。“省立第一高級中學抗日救國會”選派馬飛龍等16位學生代表向南京國民政府請愿,提出六項主張。“鄭州扶輪中學學生自治會”派代表王世昌等遞呈國民政府,“懇請迅派援軍,收復失地”。
2月初,開封各界以多種形式聲討日軍暴行,提倡禁止日貨。10日,開封舉行了萬人參加的日貨絕跡大會。10月,河南紳民捐助國民政府的三架飛機運抵開封。
高漲
一二·九運動迅速波及河南
1935年12月9日,北平6000多名愛國學生涌上街頭,反對華北自治,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轟轟烈烈的一二·九運動爆發,并迅速波及河南。北平30多名學生被捕的消息傳到開封,各校學生極為憤慨,河南大學、河南水利工程專科學校、開封北倉女中、省立開封高中等校紛紛發表通電。12月21日,開封40余所學校1.2萬余名師生齊集河南體育場,舉行反對華北自治大會。
12月23日,開封30余所學校的1.3萬余名學生游行至省政府門前請愿,提出5條要求。24日起,開封全市中等以上學校學生罷課。26日,開封38所學校萬余名學生再次齊集省政府門前要求答復,當局推諉,引起學生義憤,有人高喊:到南京去!到車站去!學生蜂擁奔向南關火車站,造成隴海路交通中斷。當夜,萬余名學生露宿車站。27日,學生拒絕返校,堅持臥軌。學生的愛國行動感動了社會各界,郵務工會購置了大批食品到車站慰勞學生。29日晚,南京政府派教育部秘書主任周淦、督學謝樹英等到開封,答復了學生請愿條件,勸慰學生返校。
在開封學生臥軌斗爭的同時,焦作工學院晉京請愿團在徐州南三鋪車站臥軌索車,津浦路交通中斷。許昌、鄭州、洛陽、信陽的學生也組織了請愿團,開展了臥軌索車的斗爭,先后6次中斷平漢、隴海、津浦鐵路交通,震動了全國。
1936年10月,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河南民先隊(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在開封成立。次年初,杞縣、漯河等地均建立了民先隊組織。民先隊以多種形式到街道、鄉村、工廠進行抗日宣傳,推動了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
發展
七七事變掀起全面抗戰
1937年7月7日,日軍炮轟宛平縣城,駐守盧溝橋附近的守軍奮起反擊。
七七事變立即引起全省各界群眾的極大關注和對日軍侵略行徑的無比憤慨。13日,省工、農、商、學、婦等群眾團體致電前線作戰的第29軍將士,盛贊他們的抗日壯舉,表示誓作后援。與此同時,洛陽、孟津、伊川等地均組織募捐慰勞。從都市到鄉村,全省無不激蕩著救亡運動的滾滾洪流。
中共河南省委重建
七七事變爆發后,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1937年9月,中共河南省委在開封重建,朱理治任書記。1938年初,危拱之、彭雪楓、陳少敏等到河南參加省委工作。5月下旬,豫東戰事吃緊,省委由開封移駐確山竹溝鎮。
中共河南省委積極開展不同形式的統戰工作,推動了河南抗戰的全面發展。1938年初,日軍陳兵豫北。為動員全民抗戰,省委公開發表《中共河南省委保衛河南宣言》,從輿論上積極宣傳統一戰線。在黨、政、軍、文、教各界全面開展統戰工作,與第一戰區高級將領程潛、商震和國民黨河南省黨部建立聯系,協助第一戰區組織一批愛國青年,經訓練后分配到各縣任民運指導員,宣傳抗日救亡,組織救亡團體。
各地共產黨員也與駐軍總司令、軍長、師長及地方政府官員開展統戰工作,合作抗日。中共豫東特委與河南第七行政區專員劉莪青、西華縣縣長楚博等建立統戰關系,在西華、淮陽、周口等地聯合開辦了多期抗日軍政干部訓練班,建立抗日武裝。
此外,中共河南省委同宛西的別廷芳、泌陽的王友梅等地方實力派也建立了統戰關系。
“統一戰線在河南的建立,大大推動了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中共黨史專家、河南省委黨史研究室一處處長張守四對此評價。
抗日影片 五大經典面孔
抗日影片 五大經典面孔
回望歷史,抗日戰爭是近代中國久治難愈的傷疤,是國人心頭揮之不去的陰霾。烽煙四起,生靈涂炭,那一幕幕都是人們不愿提及的苦痛。面對入侵者,飽經磨難的中國人民最終以決然的勇氣,團結起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將入侵勢力驅離國土,捍衛了民族的尊嚴。
她們最美——閱兵徒步方隊中的女兵們。盡管閱兵的徒步方隊共11個,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恐怕就是這支被稱為最美的女兵方隊了。她們一個個身材出眾,成為人民軍隊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姑娘們就是美,難怪有網友在點評中高喊“我都愛你們!”,直呼加油。
繼太行抗日根據地之后,太岳抗日根據地也開始反攻作戰。
1937年秋,八路軍根據洛川會議精神開展游擊戰爭,配合友軍與日軍正面作戰。太原失守后,八路軍迅速挺進敵后,創建抗日民主根據地,游擊戰爭顯示出巨大的威力。
“日本統治下的偽滿洲國就是一個人間地獄,中國人完全失去了自由。東北的老百姓處處受到日本人和漢奸的監視,到處都有日軍的督導官。日本人殺中國人那就是如殺雞一樣,只要稍有不從或者漢奸告密,很快就會被日軍殺害。”賈里回憶。
位于河南省沁陽市常平鄉山區的“古羊腸坂”,自古以來就是連接豫晉兩省的重要軍事戰略通道,歷史上這條古道曾發生過40多次有文字記載的重大戰事。
南流寺村是安陽市殷都區治下的一個行政村,抗戰爆發后,該村成為淪陷區的隱形抗日根據地。孫氏族人中,既有自己拉起抗日武裝的草莽英雄,也有投筆從戎的同胞兄弟,更有共赴國難的抗日三父子。他們中有7人戰死,5人被追認為革命烈士。他們的傳奇故事,在當地口耳相傳。
豫西抗日根據地紀念館座落于革命老區——鞏義市新中鎮柏茂莊園內,紀念館以鞏義三大莊園之一的柏茂莊園1、2號院為館舍,建筑面積約5000平方米,現有展室50余間。
登封抗日縣政府東白坪村舊址位于鄭州市登封市白坪鄉東白坪村。
密南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位于鄭州市新密市超化鎮栗林村。
河南地處中原,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在全國抗戰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在八年的浴血抗日烽火中,河南軍民前仆后繼,不屈不撓,英勇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粉碎了侵華日軍無數次猖狂進攻,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反抗外敵入侵的壯麗詩篇,為奪取全國抗戰勝利作出了巨大犧牲和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