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南省委黨史研究室 張守四 張艷慧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八路軍、新四軍在河南周邊先后建立了太行、太岳、冀魯豫、豫皖蘇、豫鄂邊5塊抗日根據地。這些抗日根據地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挫敗了1941年、1942年日偽軍發動的多次“掃蕩”和“清鄉”,戰勝連年災荒,從1943年起度過了抗戰最困難的時期,在一些地區開展對日偽發起攻勢作戰。1944年河南戰役后,河南各抗日根據地根據中央向河南敵后進軍、綰轂中原的戰略方針,組成多支部隊向河南境內的日偽軍發起局部反攻。1945年8月9日,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的聲明。8月10日至11日,朱德總司令連續發布7道向日偽軍反攻的命令。遵照中央指示,河南各抗日根據地軍民組織反攻大軍,向日偽軍發起猛烈的全面反攻,最終迎來了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
太行抗日根據地:拉開反攻序幕
1944年2月,太行區軍民乘日軍從華北抽調兵力南侵發起春季攻勢作戰。太行軍區第七分區部隊挺進輝縣,逼退臨淇、四寨、十八盤等據點日偽軍,收復林(縣)輝(縣)交界地區。4月11日,太行軍區第五、第七分區攻克林縣城。隨后收復蟠龍、臨淇、渝社等日偽據點,打通了榆武路,肅清了林水公路沿線之敵,收復安陽大片土地,拉開了敵后根據地的反攻序幕。1944年9月以后,太行軍區和太岳軍區根據中央指示,先后組建五支抗日游擊隊挺進豫西,開辟了豫西抗日根據地。
1945年2月至4月,太行區黨委和太行軍區組織第七、第八分區部隊和冀魯豫分局黨校警衛團等,發起道清戰役。在兩個半月的作戰中,經過多次攻堅作戰,全部肅清了道清鐵路兩側,沁河、衛河以北兩大塊地區的日偽據點,解放了修武、獲嘉、博愛、武陟、輝縣、原武、陽武等縣廣大農村地區,殲滅日偽軍2500多人,收復國土2000平方公里,解放人口75萬,鞏固和擴大了道清路南北的解放區,使以新鄉為交匯點的平漢、道清、新汴三條鐵路均處于八路軍的直接打擊之下。5月29日,八路軍總部指示華北各大戰略區向日軍展開“更積極的攻勢”。6月30日,太行區黨委和太行軍區集中八個主力團和集總警衛團及3萬民兵自衛隊發起安陽戰役,至7月9日安陽戰役結束,共斃傷日偽軍800多人,俘虜偽軍2500多人,攻克據點30余處,收復國土1500平方公里,解放人口35萬。
1945年8月11日,太行軍區遵照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指示,發布對日偽軍反攻命令。至9月8日,由太行軍區第七、第八分區組成的道清支隊,先后收復博愛、溫縣、輝縣、獲嘉、武陟、焦作等縣城,取得了全面反攻作戰的巨大勝利。
太岳抗日根據地:發動豫北戰役
繼太行抗日根據地之后,太岳抗日根據地也開始反攻作戰。1944年6月至8月,太岳軍區第二、第四分區部隊在河南濟源和山西垣曲地區發起豫北戰役,經過三次大規模的攻勢作戰,先后斃、傷、俘日偽軍2000余人,攻克敵據點28處,收復國土2600多平方公里,解放同胞10萬余人,完全控制了濟(源)垣(曲)公路兩側及黃河北岸地區。1945年4月,太岳軍區部隊集中第二、第四軍分區主力及地方武裝,在道清鐵路以西的沁陽、孟縣、濟源間發動第二次豫北戰役,先后攻克日偽據點40余處,殲滅日偽軍4500多人,解放人口80萬,收復國土1800多平方公里。控制了黃河北岸除沁陽、孟縣、濟源三座縣城以外的廣大鄉村,打通了太岳根據地與豫西根據地的聯系。
在1945年8月的大反攻階段,太岳八路軍向日偽軍發起全面進攻,先后收復了濟源、孟縣2座縣城。11月8日,太岳軍區部隊向圍困了一個多月的沁陽縣城發起總攻,殲滅偽軍6000余人,結束了太岳區軍民抗日的最后一戰。
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南下開辟水西
在局部攻勢作戰中,冀魯豫邊區部隊紛紛向日偽軍出擊,拔除大批日偽據點。1944年初,南樂縣大隊先后拔除敵偽炮樓30余座。5月6日,冀魯豫四分區部隊一舉攻克內黃縣城,乘勝掃除了衛河以東的東莊、魏流河、田達、楚旺等日偽據點。5月29日,冀魯豫軍區七團奔襲清豐縣城,擊斃在縣城開會的邯鄲日軍聯絡部代理部長名取正熊等7名日軍和200余名偽軍,俘偽冀南道尹薛興甫以下官員40余名、日軍聯絡官7人和偽軍1300多名,乘勝解放清豐縣全境,使冀魯豫沙區和濮范觀冀魯豫中心區連成一片。在春季攻勢作戰中,冀魯豫抗日軍民共斃傷日偽軍近萬人,攻克據點碉堡200余處,收復內黃等3座縣城,恢復了昆張大部地區和衛河以東全部地區,為進一步向河南發展打下了基礎。
1945年4月24日,冀魯豫軍區集中第二、第七、第八、第九分區部隊發起南樂戰役,激戰兩晝夜,攻克南樂縣城,斃傷日軍47人及偽軍3000余人,俘偽軍旅參謀長以下官兵3000多人。5月15日,又對盤踞在浚縣以東郭小寨漢奸孫步月部發起進攻,斃傷偽軍1500多人,收復滑縣以東和浚縣大部地區。6月底,為配合太行軍區發起的安陽戰役,冀魯豫軍區發動成(安)臨(安)安(陽)戰役,連克北皋、馬頭等據點20余處,殲滅日偽軍1500余人,擴大了解放區。
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水東地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我黨我軍向河南發展的前沿陣地。河南戰役開始不久,毛澤東就指示要切實偵察豫東皖北敵情。5月18日,中央指示冀魯豫分局和軍區向水東地區增派兵力和干部,極力擴大水東根據地。據此,冀魯豫軍區抽調300余名干部戰士組成南下大隊,挺進水東,與在當地堅持抗日游擊戰爭的武裝合并新的水東獨立團,向日偽軍發起了一系列攻勢作戰。1945年1月,冀魯豫軍區又命令第八團南下與水東獨立團會師,協同作戰。3月,八團攻克扶溝縣呂潭鎮。為表達繼承烈士遺志、抗戰到底的決心,將部隊代號改為“吉鴻昌部隊”。5月,八團通過荒無人煙達數十里的黃泛區,強渡新黃河,向西挺進,迅速攻克西華、上蔡、商水等地,開辟了水西抗日根據地,打通了與新四軍五師北上部隊的聯系。6月,冀魯豫軍區決定成立豫東指揮部,并調軍區第十五團和冀魯豫分局黨校警衛團分別挺進水東、水西地區。至7月底,挺進水西的八路軍解放人口100多萬,收復國土3000多平方公里。
1945年8月,冀魯豫軍區所屬部隊組成南、北、中三路大軍向日偽軍展開大反攻。至9月底,先后收復延津、陽武、封丘、浚縣、長垣、滑縣、湯陰、通許、杞縣、太康、民權、虞城、中牟、原武等縣城及廣大農村。
豫皖蘇抗日根據地:西進收復失地
河南戰役后,豫皖蘇根據地成為淪陷區,黨中央命令新四軍四師進軍津浦路西地區,恢復豫皖蘇根據地。1944年8月20日,西進部隊在新四軍四師師長彭雪楓率領下,從宿縣北部越過津浦路,進入蕭縣以南地區,并對日偽軍展開攻勢,連克永城、夏邑等地,建立了三個縣級抗日民主政府,擴大了抗日武裝。9月11日,在攻克夏邑縣八里莊的戰斗中,新四軍四師師長彭雪楓親臨前沿陣地指揮作戰,不幸中彈犧牲,年僅37歲,這是我黨我軍的重大損失。9月13日,中共中央軍委任命張愛萍為第四師師長,韋國清為副師長,繼續完成彭雪楓將軍未竟之事業。到11月,西進部隊在冀魯豫八路軍大力支援下,殲滅日偽頑軍1萬余人,拔除偽軍據點36處,建立了永城、夏邑等8個縣級抗日政權,恢復了豫皖蘇抗日根據地。
1945年8月11日,淮北抗日根據地第二分區軍民開始對日軍發起大反攻,8月25日,新四軍四師部隊圍攻永城縣城,經四天激戰,斃傷日偽軍1200多人,解放永城縣城。之后又拔除了永城孫町集等據點。
豫鄂邊抗日根據地:北上挺進豫中
河南戰役結束后,豫鄂邊黨委和新四軍五師根據中央指示,于1944年8月派出以黃霖為兵團指揮長的豫南游擊兵團北上,迅速控制了正陽、汝南、確山的大部地區。10月,新四軍五師又兩次增兵,支援游擊兵團,在平漢路西開辟了以確山縣孤山沖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11月,豫南游擊兵團改為河南挺進兵團。部隊由最初的1000余人發展到5000余人。隨后,黃霖率部挺進豫中,至1945年4月,收復了遂平、西平、舞陽大部地區和葉縣、方城、郾城等縣部分地區,開辟了以嵖岈山為中心的豫中抗日根據地。6月,豫皖邊四分區汝蔡遂總隊與挺進水西的冀魯豫軍區八團在上蔡吳宋家寨會師。7月,新四軍豫中游擊兵團與八路軍河南軍區部隊在禹縣神垕鎮會師。抗戰中孤懸敵后的新四軍五師終于打通了與豫西八路軍和冀魯豫八路軍的聯系,完成了中央交給的戰略任務。在開辟豫中南新區的同時,新四軍五師還在豫西南淪陷后,于1945年4月派出部隊收復了信陽四望山根據地,把豫鄂邊區與豫中南地區聯成一片,解除了挺進河南的五師部隊的后顧之憂,打開了五師從平漢路西進軍河南的大門。
1945年8月11日,新四軍五師命令各分區部隊開始反攻。自8月中旬至9月上旬,豫鄂邊部隊先后攻克確山竹溝、楊樓、信應公路沿線的楊柳河、青石橋、小廟、西雙河及葉縣常莊等日偽據點。從新四軍五師派部隊北上到抗日戰爭最后勝利一年間,五師部隊先后與日偽頑軍作戰100余次,消滅日偽頑軍6000余人,解放人口300多萬,開辟了南自信陽、北到葉縣、西起泌陽、東到正陽10000多平方公里的敵后根據地。
豫西抗日根據地:中岳狂飆開新區
1944年9月,太行區黨委和太行軍區按照中央指示,抽調軍區第三團、第三十五團組成豫西抗日先遣支隊,由皮定均任司令員、徐子榮任政委,挺進豫西。先遣支隊在短短3個月內,與日偽軍作戰130多次,擊斃日偽軍521人,俘1077人,初步打開了豫西抗日局面。隨后,太岳軍區派八路軍豫西抗日第二支隊進入豫西,解放了新安、澠池等縣大部地區,打開了洛(陽)西抗日局面。1945年2月,在延安組建的河南區黨委、河南軍區進入豫西,將豫西的抗日武裝整編為6個支隊。至抗戰勝利時,豫西抗日根據地面積擴展到2萬平方公里,擁有300萬人口。豫西抗日根據地的開辟,打擊和牽制了日偽軍的大批兵力,溝通了陜北、華北與華中的聯系。
1945年8月,河南軍區部隊抽調主力部隊組織隴海、平漢支隊分別向平漢、隴海鐵路沿線進軍,先后攻占密縣、登封、宜陽、寶豐等縣城,拔除了鞏縣回郭鎮及登封大金殿、順店、大槐店等數十個日偽據點,收復了大片國土。
“萬乘旌旗分一半,八方風雨會中州”。從1944年到1945年8月15日日軍投降這一年多的時間里,由于國民黨軍隊在河南會戰中的大潰敗,日軍侵占了全省80多個縣城,國民黨在河南的統治區幾乎喪失殆盡,國民黨河南正面戰場上的作用已相當有限。而與此同時,八路軍、新四軍挺進河南敵后,迅速開辟和擴大了太行、太岳、冀魯豫、豫鄂邊抗日根據地,恢復了豫皖蘇抗日根據地,開辟了豫西抗日根據地,從日軍收復和解放了包括40座縣城在內的全省大部地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抗日地軍民在河南戰場實際承擔了對日反攻的主要任務。
1932年,從東北流亡到上海的愛國青年納蘭東,召集了余夏、曲楓、程諾、愛迪生等人組成了民間抗日特戰隊,在殘酷的環境下與日軍深谷大佐等人展開了周旋。
二戰時期,美國的援華物資經過滇緬公路到達昆明以后必須要經“二十四道拐”的滇黔線才能送到前線和當時中國的“陪都”重慶。
1937年的10月12日,南方八省十四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新四軍”。
9月6日,省委在鄭州召開河南省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座談會,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回顧我省抗日戰爭的光輝歷史及所作的貢獻,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偉大的抗戰精神,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開創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新局面。
同第一次世界大戰相比較,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最早開辟了反法西斯戰場,并成為東方主戰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占領德國在華的膠州灣租借地及膠濟路,并向袁世凱提出嚴重損害中國主權的“二十一條”。
9月7日上午,在新縣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英雄廣場舉辦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老區新縣舉辦抗戰勝利70周年全國集郵巡展(新縣站)開幕式暨郵票發行活動。
9月6日晚,由中共周口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新局主辦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抗戰題材優秀劇目展演活動,在申鳳梅藝術中心拉開帷幕。由省越調藝術保護傳承中心承辦的優秀抗戰題材劇目越調《張伯駒》,作為首場劇目在當晚精彩上演。市政協主席穆仁先,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牛越麗和川匯區干部職工、市民群眾共500余人一起觀看演出。
9月7日上午,秋高氣爽,艷陽高照。在信陽市鄂豫皖革命紀念館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戰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全國集郵巡展信陽站”儀式。“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條幅,懸掛在鄂豫皖革命紀念館場館上方,襯得現場更加肅穆。 活動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