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市規劃局獲悉,中原新區核心區(起步區)7條道路規劃出爐,其中4條為主干道。
這7條道路位于須水河以南、常州路以西。
金花路(凌霄路-隴海路),位于須水鎮,無現狀路,規劃為東西城市主干路,規劃道路全長約1.09公里,紅線寬度為45米。其中機動車道寬22米,兩側各有3.5米寬的人行道和5米寬的非機動車道。
新田大道(御馬莊路-金花路),規劃為南北向城市主干路,有現狀路,規劃道路全長約1.17公里,紅線寬度為35米,機動車道寬14米。兩側各有3.5米寬的人行道和5米寬的非機動車道。
文博大道(凌霄路-常州路),規劃為東西向城市主干路,無現狀路,規劃道路全長約1.598公里,紅線寬度為45米。其中機動車道寬22米,兩側各有3.5米寬的人行道和3.5米寬的非機動車道。
常州路,規劃為南北向城市主干路,無現狀路,規劃道路全長約895米,紅線寬度為45米。其中機動車道寬22米。
此外還規劃有3條次干道和支路。具體為玉揚路(金馬路北-金鳳路),規劃為南北向城市支路,無現狀路,規劃道路全長約459.7米,紅線寬度為25米。其中機動車道寬15米。金馬路(杭州路-常州路),規劃為東西向城市次干路,無現狀路,規劃道路全長1.092公里,紅線寬度為30米。其中機動車道寬20米。金鳳路(金花路-常州路),規劃為東西向城市次干路,無現狀路,規劃道路全長約686.6米,紅線寬度為20米。其中機動車道寬15米。(記者 冉小平 實習生 董一鳴 李丹妮)
新聞加點料:
中原新區規劃圖
中原新區是鄭州市中原區2013年年初提出的概念,范圍東起西四環,西到滎陽,北到高新區,南到二七區。根據鄭州市都市區規劃,中原新區在未來的3到5年內,將建成未來鄭州城市的核心區,按照現代新型化城市建設,宜居宜業生態環保,主要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
事實上,這個中原新區是在原來紡織產業園區的基礎上規劃和建設的。而作為中原新區的核心區,中原新區起步區規劃范圍東到南水北調運河,西到凌霄路,南到須水河,北到鄭西高鐵,面積4.2平方公里。
其中,起步區的核心區是由南水北調干渠西、鄭西高鐵南和中原路北側構成的三角形區域,總面積2000多畝(1.3平方公里)。該區域共涉及須水、廟王、白寨、二砂、張莊、高莊、王玥、梨園等8個村莊12個村民組,人口5200多人,需拆遷建筑物等各類附屬物80多萬平方米。
“鄭州中原新區起步區城市設計”方案進行國際征集,設計方案超鄭東新區CBD。》》詳細
一個小區規劃五條路 鄭州21世紀社區首先推行街區制
裝修之前,不少業主都會提前做足功課,但是往往還會遺忘很多細節。有些細節如果在裝修過程中遺漏或未注意,日后生活中容易形成各種“死角”。
許倞:規劃最顯著的特征,是不僅僅為科學技術研究本身的改革和發展,更加關乎國民經濟主戰場,關乎面向科技前沿,關乎面向重大需求。呂薇:本次規劃從創新全鏈條出發,體現了整體性協調性,突出了頂層設計,系統思維和戰略思維。
規劃最顯著的特征,是不僅僅為科學技術研究本身的改革和發展,更加關乎國民經濟主戰場。
016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綱要的開局之年,也是決勝全面小康的關鍵之年,要讓“十三五”規劃的宏偉藍圖變為現實,就必須讓規劃成為剛性約束。
全國兩會正在召開,關于“十三五”規劃的討論,成為會場內外共同關注的熱點。
城市地上鋪“海綿”,地下建設綜合管廊……當鄭州市用先進的城市理念規劃未來,用科學的態度合理開發地下空間,這樣的花園城市,你可喜歡?
城市地上鋪“海綿”,地下建設綜合管廊……當鄭州市用先進的城市理念規劃未來,用科學的態度合理開發地下空間,這樣的花園城市,你可喜歡?
北京現代滄州工廠開工儀式上,多臺挖掘機齊鳴。北京現代滄州工廠開工儀式也于昨天在滄州隆重舉行,該工廠系北京現代首次在京外地區投建的工廠。目前張家口地區已有、在建及開展前期工作的風電電源項目總規模為837.4萬千瓦,到2020年張家口地區風電規模將達到1170萬千瓦。
北京現代滄州工廠開工儀式上,多臺挖掘機齊鳴。北京現代滄州工廠開工儀式也于昨天在滄州隆重舉行,該工廠系北京現代首次在京外地區投建的工廠。目前張家口地區已有、在建及開展前期工作的風電電源項目總規模為837.4萬千瓦,到2020年張家口地區風電規模將達到1170萬千瓦。
將明確區域整體定位及三省市定位。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權威人士處獲悉,《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或于4月底下發。根據《規劃》,到2017年,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要取得明顯進展,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和產業對接協作三個重點領域,要集中力量先行啟動并率先突破。
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規劃、中原經濟區規劃、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規劃三大國家戰略規劃,賦予了河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戰略平臺。其中,在經濟發展分項評估中,按照中原經濟區主要規劃指標構成,采用河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比重這2個指標進行分項評估。
大別山、伏牛山、太行深山貧困地區是我省扶貧開發的重點區域,也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規劃》提出,“三山地區”群眾脫貧工程主要圍繞搬遷聚居、改造提升、轉移就業、產業發展、生態環境等五個方面展開。
經鄭州市政府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的《美麗鄭州建設規劃(2014—2020)》提出:用5到7年時間,把鄭州建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文明城市。《規劃》圍繞“空氣、水、綠”三大領域,重點從大氣污染治理、生態水系建設、綠色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等四個方面推進美麗鄭州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