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京7月8日電 2萬多噸工業用鹽,在一個七八平方米的小作坊里,通過一臺分裝機就改頭換面被包裝成了食用鹽,其后被運往北京、江蘇、天津、河南、河北、安徽、山東等7省市銷售。
這樣一條非法產業鏈運行長達7年才被發現。江蘇泰州警方日前破獲的一起假鹽案令人震驚。
“加碘精制鹽”實為工業用鹽,夠泰州500萬人吃1年
江淮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四大鹽場之一,淮鹽產量巨大、質量上乘。2014年11月,泰州市海陵區鹽政執法部門和公安部門在當地農貿市場發現大量標注“北京中鹽加碘精制鹽”字樣的食用鹽。產鹽區出現大量低價外地鹽,引起相關部門關注。
經鹽政取樣檢測,發現這種“加碘精制鹽”的“碘”含量為零,且檢測出致癌成分--亞硝酸鹽。最終,檢測部門認定,這些“精制鹽”實為工業用鹽。
追查假鹽來源,警方發現這些假鹽產自北京郊區。在北京市大興區青云店鎮東趙村一個七八平方米的小作坊里,犯罪嫌疑人王某雇傭5名工人,用1臺分裝機,將工業用鹽分裝后出售。這些工業用鹽多數購自王某姐夫姜某的工業鹽業公司。這家名為“北京豪杰京通工業鹽銷售有限公司”的企業,經營各類工業用鹽已有兩年。
據記者調查,公司成立前,姜某就一直向王某提供工業用鹽。販賣工業用鹽的姜某長期從事食鹽批發,2005年曾因制售假鹽受到過行政處罰。在明知妻弟制售假鹽的情況下,不僅向其提供工業用鹽,還向其銷售制假用的包裝袋、包裝箱。
警方介紹,從這個小作坊查獲的26本賬冊來看,這一犯罪團伙自2008年以來已累計制造和銷售有毒有害的假劣食鹽2萬多噸。
“2萬噸鹽夠泰州500萬人吃整整1年。”泰州市鹽業管理局副局長周律剛說,“這一案件所涉假鹽量之大,銷售時間之長,十分少見。”
大巴司機參與販賣假鹽,腌菜、鹵菜加工作坊大量使用
據調查,這些假鹽主要被銷往北京、天津、江蘇、河南、河北、安徽、山東等7省市。多年來,我國食鹽一直實行專營,這些假鹽是如何進入市場銷售的?
在泰州警方和鹽政部門走訪中,有居民透露:“這些鹽是大巴車運回來的。”據警方調查,王某生產出假鹽后,會在深夜轉運給幾個熟悉的批發零售商,其中既有北京市區農貿市場的商戶,也有位于交通物流節點的批發商戶。
這些批發商戶又通過各自的關系,把鹽賣給司機或請司機代運,通過大巴車運走。在北京市豐臺區的麗澤橋長途汽車站,警方調查了車站附近兩家與長途大巴司機來往密切的百貨批發店,都發現了王某制售的假鹽。
調查顯示,僅在北京至泰州這一線,直接參與運輸假鹽的司機就有十余人。這些大巴司機將鹽運到泰州后,以低于當地市場價的價格,分散批發給監管相對薄弱的城郊接合部和農村的小商戶,形成了相對穩定的銷售網絡。
“這些假鹽利潤巨大。”參與案件偵辦的泰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隊副支隊長朱金華說,每噸進價400元至450元的工業用鹽,分裝“變成”食用鹽后,每噸售價高達800元至1000元。即便如此,這些鹽每包零售價仍比正規渠道的加碘食用鹽便宜1元多錢,因此在一些地方不愁銷路。
朱金華說,不僅有大量居民購買這些便宜的假鹽,還有許多腌菜、鹵菜加工作坊在大量使用這些假鹽。
防范工業鹽進入食鹽市場的違法沖動
“鹽還能有假?”面對記者采訪帶來的消息,在假鹽行銷的泰州市姜堰區,村民王先生感到很疑惑。他習慣在家門口的小賣鋪買鹽,一次買五六袋吃上幾個月,因為便宜往往是拿了就走,不會計較價格辨別真假。現在,他感到很擔心,因為有些小賣部沒有營業執照,他也不懂得如何分辨食鹽的真假。
案中工業用鹽本是用于冬天除雪和工業生產,食用后對人體有哪些危害?南京市第一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徐英介紹說,工業鹽包括亞硝酸鹽和含有亞硝酸鹽的工業氯化鈉等。成人攝入0.2-0.5克亞硝酸鹽即可引發中毒,攝入3克即可致死。亞硝酸鹽中毒可導致腸源性紫紺,甚至昏迷、呼吸衰竭、心律紊亂、死亡。含亞硝酸鹽的工業氯化鈉長期小量攝入后對人體危害極大,可能致癌,還可能透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導致胎兒畸形。
徐英表示,從臨床接診的案例來看,存在工業鹽攝入高風險的人群包括邊遠地區居民和外來務工人員,應當對這些人群加大宣傳力度,避免購買非正規廠家生產的廉價鹽。
江蘇省鹽業管理局局長童玉祥認為,這一假鹽案暴露的問題值得警惕,但人們沒必要過分擔心,只要從正規商場和超市購買食鹽,一般不會買到假鹽。據介紹,目前市場上流通的正規食鹽每包都有獨立的物流碼,物流碼重復或者包裝不規整的就有可能是假鹽。
“門檻低、成本低、利潤高,是假鹽流入市場的根本原因所在。”泰州市公安局局長趙建生分析認為,本案及其他一些假鹽案中,不少犯罪分子都有制售假鹽的前科,這些人之所以屢犯,關鍵在于工業鹽銷售監管乏力,處罰力度不夠。
更令人擔心的是,工業用鹽有進入食鹽市場的“沖動”。據了解,目前全國每年鹽產量約9000萬噸,其中約8200萬噸是工業鹽,食鹽僅有約800萬噸。而全國每年鹽產能有1.1億噸,產能嚴重過剩導致工業鹽過剩。在暴利驅使下,如果監管乏力工業用鹽極易流入食鹽市場。
趙建生等人士建議,應完善工業鹽生產、運輸、使用環節的全流程監管,像監管危險化學品一樣,對工業鹽進行監控,并要求生產企業建立健全相關生產、銷售臺賬記錄,防止工業鹽違法進入食鹽市場。
童玉祥表示,今后,食鹽專營制度可能逐漸淡出,屆時,全國的食鹽可隨意流通,僅從產地上就難以識別。因此,有必要在全國范圍內協調完善食鹽流通監管體系。(完)
2萬多噸工業用鹽,在一個七八平方米的小作坊里,通過一臺分裝機就改頭換面被包裝成了食用鹽,其后被運往北京、江蘇、天津、河南、河北、安徽、山東等7省市銷售。
工業鹽禁止食用,然而個別小店為節省成本,竟用工業鹽代替食用鹽制作食品。昨天,記者從梅溪派出所獲悉,警方和鹽業部門聯合,查處了兩家涉嫌使用工業鹽的不法商戶,收繳工業鹽400余公斤。
食用鹽成分是氯化鈉,工業鹽含亞硝酸鈉 兩者顏色相同,但前者對人體有益,后者有害 鄭州市鹽業管理局工作人員在該街道一雜貨店,查獲了兩個品牌的工業用鹽20箱,又在附近另一商店查獲了工業用鹽5箱,這25箱總重為0.57噸。
公安部近日指揮江蘇、北京等地警方偵破一起特大工業鹽冒充食鹽案件,涉及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安徽、山東、江蘇等7個省市。
9月21日早上8點半,戴偉像平常一樣去城管局上班。澎湃新聞從多方采訪獲悉,今年1月,戴偉剛從泰州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海陵大隊副大隊長調任至海陵分局副局長。
5月17日晚9時許,江蘇興化市交警大隊一中隊民警張際勇在執勤時突然失聯。昨日下午,泰州警方告訴新京報記者,尸檢過程全程符合規定,由泰州權威法醫進行,張際勇的家屬和家屬邀請的專家,見證了尸檢過程,未提出異議。
尸檢結果稱,張際勇系生前溺水窒息死亡,排除他殺。
怕暴露下毒手,已56歲,每月還拿父母一千塊錢。
10月8日,殺害揚州7歲女童王彥雯的犯罪嫌疑人王冶,在泰州市姜堰區橋頭鎮被警方抓獲,舉報人為嫌犯父親。警方供圖 10月8日,殺害揚州7歲女童王彥雯的犯罪嫌疑人王冶,在泰州市姜堰區橋頭鎮被警方抓獲,舉報人為嫌犯父親。
涉嫌殺害女童的犯罪嫌疑人王冶現居住在泰州市海陵區,附近村民說,他之所以潛逃到這里,是因為王冶的爺爺曾經居住在橋頭鎮楊院村。10月6號傍晚,警方在華港鎮港口附近的河邊找到女孩遺體后,在全城發布了犯罪嫌疑人的照片,王冶的父親認出了照片中的犯罪嫌疑人正是自己的兒子,于是向警方提供了第一線索。
江蘇省泰州市公安局8日證實,涉嫌殺害揚州7歲女童的犯罪嫌疑人王某,于當天11時50分許,在泰州市姜堰區橋頭鎮被排查蹲守多日的警方抓獲。據警方初步調查,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記錄,也沒有精神問題,更多是一種臨時起意,防范確實有一定難度。
因陸劍波系當地公安局副政委之子,砍人現場曾稱“公安局是我家開的”,該案去年8月在網絡引起關注。據此前官方通報,持刀砍人者陸劍波系江蘇省靖江市公安局副政委之子,事發時系靖江市東興鎮黨委宣傳委員、統戰委員,負責宣傳、文化、統戰、民族宗教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