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提高農村生產生活水平,全省確定了175個鎮(鄉)、271個村莊為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試點,我市10個鄉鎮18個村莊入選”。這是記者昨日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獲得的消息。
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的宏偉目標;2013年的中央1號文件,第一次提出“建設美麗鄉村”的奮斗目標。按照建設目標,到2016年,全省各縣(市)區都將啟動一批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試點,并建成1個以上省級美麗宜居鄉村示范;到2020年,全省將建成10個美麗宜居鄉村示范縣(市)區、100個省級美麗宜居小鎮示范、1000個省級美麗宜居村莊示范,爭取有條件的縣(市)區建成2~3條美麗宜居鄉村示范帶。
美麗宜居小鎮試點:中牟縣雁鳴湖鎮、中牟縣姚家鎮、滎陽市崔廟鎮、滎陽市高山鎮、新密市茍堂鎮、新鄭市龍湖鎮、登封市告成鎮、登封市潁陽鎮、登封市宣化鎮、登封市盧店鎮。
美麗宜居村莊試點:中牟縣雁鳴湖鎮朱固村、中牟縣姚家鎮姚家村、滎陽市高山鎮高山村、滎陽市高村鄉劉溝村、新密市大隗鎮河屯村、新密市平陌鎮白龍廟村、新密市白寨鎮翟溝村、新密市米村鎮朱家庵、新密市米村鎮白槐村、新鄭市龍湖鎮泰山村、新鄭市辛店鎮北靳樓村、登封市潁陽鎮宋爻村、登封市大冶鎮周山村、登封市宣化鎮王村村、登封市宣化鎮鐘樓村、登封市白坪鄉寨西村、登封市石道鄉李窯村、登封市送表礦區馬窯村。
(鄭州晚報見習記者 宋文雅)
2014年2月,洛陽市委書記陳雪楓在市委政法工作會議上強調,“全市各級黨委政府必須高度重視平安建設,切實發揮好總指揮、總舵手作用”。
12月19日,記者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了解到,我省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試點示范工作實施意見正式發布,到2020年,全省將建成1000個省級美麗宜居村莊示范。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試點突出產業支撐,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就業,增加農民純收入。
到2020年,河南省將建成1000個省級美麗宜居村莊示范。
12月19日,記者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了解到,我省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試點示范工作實施意見正式發布,到2020年,全省將建成1000個省級美麗宜居村莊示范。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試點突出產業支撐,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就業,增加農民純收入。
83平老屋改造 舒適宜居退休生活
對于每個購房自住的人來說,房子是關系到日后幾十年生活的大事,有一定經濟條件的人都想擇優買房,左挑選、右對比,以期購買到一處最宜居的樓盤。
7月14日,記者從省委辦公廳了解到,省委省政府聯合下發的《關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指導意見》,為我省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設定目標任務:到2020年,全省將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麗宜居村莊;全省行政村80%以上達到省級農村人居環境達標村標準,40%以上達到省級農村人居環境示范村標準。
中國社會科學院9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在中國城市的宜居程度排名中,珠海成為中國最宜居城市,而首都北京位列第41位。報告課題組根據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宜居城市、宜商城市競爭力指數以及可持續競爭力指數,分析了包括港澳臺在內中國294個城市的綜合經濟競爭力的現狀與格局,以及港澳和內地289個城市宜居、宜商競爭力以及可持續競爭力。
近年來,我市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注重環境保護工作,污染物排放總量逐年降低,為市民打造了生態宜居的家園。圖為藍天下正在快速建設的新鄉城區。本報記者 王藝元 攝
閱讀提示 | 近年來,滑縣按照“東拓西進、南延北擴”的城市發展戰略,科學修編城市總體規劃,啟動滑東新區建設,強力實施老城改造,城市功能日趨完善,人居環境日益改善,城市面貌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閱讀提示 | 近年來,滑縣按照“東拓西進、南延北擴”的城市發展戰略,科學修編城市總體規劃,啟動滑東新區建設,強力實施老城改造,城市功能日趨完善,人居環境日益改善,城市面貌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LOFT起源于20世紀40年代的美國紐約SOHO區,并在同世紀90年代成為席卷全球的藝術時尚!LOFT的內涵是高大而敞開的空間,具有流動性、開發性、透明性、藝術性等特征。面對現在日益嚴峻的房地場市場,LOFT小戶型已成為廣大年輕人的首選戶型。而金島金橋壹號針對當下單身女貴族,傾其所需,給女貴族一個完美歸宿。
“創建國家園林城市作為我市‘三城聯創’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市委、市政府立足我市實際,推動城市快速、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對我市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市競爭力、改善市民群眾生活環境、打造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開封具有重要意義”。昨日,市創園辦主任,市城管局黨委書記、局長李國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11月4日,我市召開城市管理工作階段講評部署會。市委常委賈全明就迎接省住建廳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檢查考核和農村環境衛生專項檢查工作作出具體部署和要求。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號召下,全市人民積極響應、廣泛參與造林綠化,每年義務植樹盡責率達96%以上。弘揚生態文明,大興愛綠、植綠、護綠的新風尚,提高全社會參與綠色生態建設的積極性,提高全民參與義務植樹盡責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