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鄭州市祭城路改名一事,雖然鄭州市地名辦給出了改名的幾個理由,但昨天網上參與調查的近500人中,85%以上的人仍持反對態度。
不少人認為,不能為了迎合少數的外來客商而丟掉本地文化。只有保留我們自己的東西,才是文化自信的表現,也是一個城市的執政者該做的事兒。
聲音
保留本地文化 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現
昨天,鄭州市地名辦關于祭城路改名原因的回應,并沒有讓一些市民和專家釋然。
網上的一項調查顯示,參與調查的近500人中,85%以上的人不能接受將祭城路更名為平安大道。
“如果說是因為路名不統一而需要更改,為什么不把平安大道改成祭城路呢?”
曾在祭城村居住的海先生致電商報說,他并不認同地名辦的解釋。“如果說是因為路名不統一而需要更改,為什么不把平安大道改成祭城路呢?而且,不管是在鄭州還是別的城市,名字不統一的路多了,怎么不改?”
另外,在海先生看來,改名方便外來客商的理由更是站不住腳,“對于鄭州的執政者來說,是常年生活在這兒的人意見重要,還是外來客商的意見重要?鄭州有多少外來客商?他們一年能來鄭州幾次?我們才是住在這兒的人。當初的祭城村、祭城鄉、祭城公社、祭城鎮、祭城區政府等都沒有嫌這個字生僻,現在更不應該拿這個字做文章。”
“平安大道之類的路名全國一抓一大把,祭城路是鄭州獨有。”
田先生曾經在祭城工作過40多年,在他看來,不管是古祭城,還是原先祭城的治所,本來就包含如今中牟地區,即便把平安大道那段都叫祭城路也不為過,不能為了迎合外來者而丟掉本地文化,“只有保留我們自己的東西,才是文化自信的表現。這也是一個城市的執政者應該為這座城市以及市民所做的事。”
而且,在田先生看來,不管是平安大道還是幸福路,全國一抓一大把,但是祭城路卻是鄭州獨有,拿出去也是一張名片。
釋疑
“祭”字不吉利?這絕對是誤讀
雖然多數人反對祭城路改名,但也有人對改名表示支持。鄭州市民王女士說,她也是看了《河南商報》的報道才知道,“祭”這個字只有在鄭州才讀zhà,“我外地的朋友都以為這是祭(jì)城路。祭這個字,有人會覺得有點不吉利,改了也好。”
鄭州地名專家石小生并不認同這一說法。
他說,此前相關部門幾次正式、非正式地提出祭城路改名一事,也表達過“祭”字不吉利的意思。“這絕對是一種誤讀。古時候,有‘國家大事,在祀與戎’的說法,祭祀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祭’是高貴、莊嚴的儀式,意味著美好的祝福,是一個非常好的字。”
舉例
在石小生看來,如果說“祭”不吉利,那是不是說鄭州的“鄭”字也不吉利呢?
石小生說,鄭州的“鄭”字,繁體字的寫法是左邊一個“奠”加上“耳朵旁”,本意就是鄭公的祖先是國家的祭祀官。“鄭”除了作為地名,就是“鄭重”的意思,“‘奠’字至今還被寫在花圈的正中間,難道‘鄭州’這個名字也要改嗎?”
麻煩
市民要經常去派出所證明“這條路就是那條路”
連日來,不少市民致電商報,表達對祭城路改名以及鄭州路名“朝令夕改”的不滿。鄭州市民劉先生是金水區某派出所的戶籍民警。因為工作的緣故,他注意到鄭州的路名很混亂,隨意修改路名的現象非常突出。
劉先生的兒子在鄭州七中上高一時,學校門口的路叫新柳路,等到高中畢業時,新柳路已經成了三全路。劉先生說,像這種讓他無法理解的路名更改還有很多。比如,河南公安高專老校區北門口的那條路,2000年之前叫宋寨東路,2003年改名為信陽路,又過了幾年改成了現在的博頌路。“路名一改,不光路牌要跟著換,相關居民的身份證、戶口簿、房產證、醫保社保等相關信息都要改。這得給老百姓、企業添多少麻煩啊。”
從2005年至今,劉先生說,他遇到了很多因為路名更改需要到派出所開證明的市民。“有人因為孩子上學,有人因為房子要過戶,還有人因為用氣用暖來找我們開證明,證明這條路跟那條路是同一條路。”
反饋
不管是命名還是改名 希望能保留本地文化
昨天,不少市民在致電商報時,都表達了希望鄭州路名更多保留本地文化的愿景。
鄭州市民張先生說,他住在經開區。外地的朋友來鄭州,提過一件讓他很尷尬的事兒:你們給路取名字的人只會用數字嗎?給道路命名,從第一大街到第二十幾大街。有什么特別的含義嗎?
“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都說鄭州是古都,我希望,咱們鄭州的路名能讓人看到這個城市的歷史和文化積淀。”張先生說。
韓先生是姜寨老住戶,如今姜寨面臨拆遷,也許鄭州不會再有姜寨這個地方。他說,當初不少人希望附近的一條路命名為“姜寨北路”,但最后還是成了“文勞路”。“文勞路太普通了,如果叫姜寨北路,也許以后還有人知道這里曾經有個姜寨。”
互動
地名要“記得住鄉愁”
在鄭州,不少地名和路名背后都有著動人的故事,代表著老鄭州人的記憶。
近日,民政部表示,要保護好老地名,要“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對于鄭州的老地名和路名,你有什么想說的?歡迎致電河南商報,跟我們聊聊。(記者 李肖肖 記者 丁亞菲)
這個以“祭城社區是先進文明社區”為榮的祭城社區居民,之前從沒想過要和政府抬這個杠。即便是走上了行政訴訟的路,他也不停強調,“我們是文明社區,不能素質低。”即使對市政府改路名的事兒不滿,他們也從來沒鬧過群體性事件,而是一直派代表申訴,討要說法。
這個以“祭城社區是先進文明社區”為榮的祭城社區居民,之前從沒想過要和政府抬這個杠。即便是走上了行政訴訟的路,他也不停強調,“我們是文明社區,不能素質低。”即使對市政府改路名的事兒不滿,他們也從來沒鬧過群體性事件,而是一直派代表申訴,討要說法。
原先生還說,《河南省地名管理辦法》第十九條中有:重要地名的命名、更名應當征求社會公眾和有關部門的意見,必要時可以舉行聽證會。
關于鄭州市祭城路改名一事,雖然鄭州市地名辦給出了改名的幾個理由,但昨天網上參與調查的近500人中,85%以上的人仍持反對態度。
關于鄭州市祭城路改名一事,雖然鄭州市地名辦給出了改名的幾個理由,但昨天網上參與調查的近500人中,85%以上的人仍持反對態度。
鄭州市地名辦負責人說,“祭城路”改名,不代表“祭城”改名,鄭東新區向市政府提出更名申請的同時,還提出了對“祭城”這一古老地名的傳承保護方案:在祭城遺址附近命名一處“祭城公園”或“祭城廣場”以示紀念。
據鄭東新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更名前的祭城路位于鄭東新區熊兒河北岸,西起商務內環,東至東四環,長9.8公里。
祭城路改名平安大道 專家質疑:千年文脈被斷
祭城路改名平安大道 專家質疑:千年文脈被斷
祭城小區居民王新軍說,昨天一天,小區居民見面,討論的就是這件事,“一大早,我們都在微信朋友圈轉報道,這個話題在我們這里都炸鍋了。”他說,非常支持朱廣義幾個人的做法,“堅決支持恢復原路名,祭城為鄭州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CBD附近都曾是我們的地,現在不能連個路名都不留下。”
祭城小區居民王新軍說,昨天一天,小區居民見面,討論的就是這件事,“一大早,我們都在微信朋友圈轉報道,這個話題在我們這里都炸鍋了。”他說,非常支持朱廣義幾個人的做法,“堅決支持恢復原路名,祭城為鄭州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CBD附近都曾是我們的地,現在不能連個路名都不留下。”
62歲的朱廣義把鄭州市政府告了。今年5月底,鄭州市政府發文,公告“祭城路”更名為“平安大道”,隨即引發廣泛爭議。
最近,一則鄭東新區“祭城路”改名“平安大道”的消息引發網絡熱議。
時長:21分55秒
2月2日上午9點30分,新鄉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原告朱某義等4人訴被告鄭州市人民政府請求政府撤銷通告并恢復原路名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