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他們在新的家園生活幸福。”在2015年新年賀詞中,國家主席習近平專門向南水北調移民致敬,關切之情溢于言表。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移民征遷任務最重的省份,同時也是全國第三大移民省份,一組令人振奮的數據折射出河南省移民的幸福生活——
全省204萬移民人均純收入已從2006年的898元,提高到2014年的7472元,增長7倍多;丹江口庫區移民人均純收入由搬遷前的4200元增至8485元,經濟發展快的村人均年收入已經突破2萬元。
“移民群眾滿意是我們最大的心愿?!泵鎸v來被稱為“天下第一難”的移民工作,河南省委書記郭庚茂如是說。
強村富民 移民為先
“源源不斷的后期幫扶是我們移民村發展最大的底氣。”孟津縣平樂鎮妯娌村是小浪底水庫移民村,村支書李東風的話語道出了移民群眾的切身感受。
“要讓為國家重點工程作出犧牲和貢獻的移民,住得安心,生活得舒心,致富有門路?!焙幽鲜∈¢L謝伏瞻說。
河南省政府專門下發了《關于加強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移民后期幫扶工作的意見》。省直36個部門參與了幫扶工作,發改委、財政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等部門全力以赴,累計幫扶資金達50多億元。
在幫扶過程中,河南各級移民部門堅持因地制宜,壯大集體經濟,發展“一村一品”,形成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強村富民”經濟發展模式。此外,河南省還高度重視移民素質的提升,省政府移民辦與省委組織部、民建河南省委等部門聯合,舉辦致富帶頭人培訓班、村支書培訓班等。截至2014年底,共舉辦移民培訓班487期,培訓移民7.2萬多人次,新轉移就業3.4萬人。
“發展是解決移民問題的關鍵,經濟發展和移民的穩定息息相關?!焙幽鲜≌泼褶k主任崔軍說:“河南省全力推進‘強村富民’戰略,通過經濟發展謀求移民村的長治久安?!?/p>
目前,河南全省已編制完成了1200多個移民村發展規劃,按照省移民辦確定的“強村富民”總體目標,丹江口庫區移民收入3年內要達到當地居民平均水平,其他移民村5年內達到當地平均水平,2020年達到小康水平。
創新管理 共筑和諧
從村務民主管理、經濟發展模式、公共服務模式三方面入手,河南省開展了移民村社會治理創新工作,激活鄉村基層社會組織活力:創新村務民主管理模式,建立民主議事會、民主監事會、民事調解委員會,實現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和村民自治的有機統一;創新經濟發展模式,成立合作社等經濟組織,把扶持資金以項目資產的形式注入村集體;創新公共服務模式,建立便民服務中心、紅白理事會等各類公共服務組織,為移民提供全方位便捷服務。
目前,河南全省有1000多個移民村建立了“三會”組織,擁有成員兩萬多人;成立合作社、協會等各類經濟組織600多個,有效增強了發展活力和后勁兒,在引領移民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立便民服務中心200多個、紅白理事會等各類群眾組織500多個,有效解決了群眾計生、養老、低保等方面的問題?!皟晌敝鲗?、“三會”協調、群眾參與、法治保障的新型移民村社會治理體系初步形成。
“河南的移民村社會管理創新工作是一個方向性的舉措,不但對移民村意味著創新,對整個農村發展也是創新?!痹诤幽鲜∩钊胝{研后,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副主任蔣旭光深有感觸地說。
著名水利移民問題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祖煜則由衷感慨:在河南看到了移民今后發展的方向。
深入群眾 敢于擔當
“要把移民當親人,把信訪當家書,還有什么問題不能解決呢?”河南省移民辦干部陳定峰說出了許多移民干部的心里話。
在河南省丹江口庫區移民工作中,廣大移民干部用汗水、淚水,乃至生命鋪就了移民搬遷之路。僅南陽市就有馬有志、郭保庚等12位移民干部犧牲,300多名干部黨員在工作中暈厥。據統計,河南省移民辦工作人員全年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時間都在基層移民一線。“下基層、解民憂、辦實事”成為全省移民系統的常態性工作。
“各級移民干部經常到村里來,實實在在解決各種問題,許多小問題在萌芽狀態就消滅了。”中牟縣官渡鎮石井村村支書王建華覺得這是村里實現穩定的重要原因。2014年石井村喜獲全省“強村富民”一等獎。
經過積極探索,河南省結合移民實際,建立了信訪問題聯席會議制度、接訪處訪制度、掛銷反饋制度、集中會診制度、督察督辦制度等7項維穩長效制度,一批關系移民切身利益的問題按期得到解決。
“近幾年是河南省移民工作發展最好最快、移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河南省移民工作許多好的經驗和做法值得學習和借鑒。”水利部水庫移民開發局局長唐傳利說。
“2015年,全省移民人均純收入增幅達到12%以上,丹江口庫區移民村、老水庫移民重點村,村村要有集體收入,移民到省赴京上訪率下降30%以上。”在崔軍眼里,移民順利搬遷之后,并不意味著移民工作的結束,而是工作才剛剛開頭。(光明日報記者 劉先琴)
一年前,移民王建華已從河南淅川遷到中牟。把老樹收集起來的人叫李愛武,他為此幾乎花光半輩子積蓄,又押上了全部家當。有的移民代表到北京觀看通水,那清絲絲的丹江水從團城湖涌出來,“是老家的水啊”,他們趴到水面上,捧起來就喝。
今年7月,在幾十年不遇的強暴雨襲擊下,延安的大量窯洞出現倒塌、破損,引發了公眾對“土窯洞是否安全”的討論。延安“上山建城”規劃提出已經兩年,梁宏賢介紹,目前延安新區北區一期巖土工程完工,已經實現造地1.5萬畝,行政中心、上山道路、綠化等項目全面展開。
18日,湖北省省長王國生宣布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湖北省移民搬遷任務圓滿完成。3年時間里,他們放棄祖輩眷戀的家鄉,各自收拾家當,背上包裹,在南水北調倒計時的日程表前,搬遷到了陌生的新家園。在南水北調中線移民搬遷結束之際,我們都該記?。河幸环N奉獻叫搬遷。
2014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了2015年新年賀詞。倉房村選擇香菇大棚作為主導產業,用各級扶持資金建成香菇大棚74座,產品漂洋過海銷到了韓國,搬遷前年人均收入僅3600元,去年已超過兩萬元。
這些溫暖人心的話語讓移民群眾心情格外激動。
2014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了2015年新年賀詞。倉房村選擇香菇大棚作為主導產業,用各級扶持資金建成香菇大棚74座,產品漂洋過海銷到了韓國,搬遷前年人均收入僅3600元,去年已超過兩萬元。
一路蜿蜒三千里,福澤百姓,直送京津。
歷經五十年幾代人的構想,經過百萬建設大軍的雙手,別離故土的四十萬移民,再過三個月,“一渠清水送京津”——丹江口水源地的一泓清水將通過南水北調中線,一路蜿蜒三千里,福澤百姓,直送京津。
寬敞的樓房、現代化的家電……一走進新家,于都縣段屋鎮楓樹村村民王檢秀臉上就寫滿了幸福,“這些以前做夢也沒想到。目前,于都縣25000余名貧困戶和深山群眾通過移民搬遷,“進城進園”,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昨晚,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欄目播出《河南:安移民 凈水源 確保清水北上》,對河南南水北調移民搬遷和水源地水質保護工作進行了報道。一系列移民新村扶持政策,讓河南省丹江口庫區以及總干渠沿線22萬多人的搬遷工作大大提速,四年任務兩年完成。
網上近期反映河南陜縣王家后鄉崖底村張彥軍居舍遭強拆一事,近日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走訪。該村現有6個村民組,283戶,926口人,移民搬遷工作由王家后鄉政府統一牽頭,陜縣錦江礦業公司具體實施,全村283戶已完成搬遷282戶,唯一尚未搬遷一戶就是張彥軍家。
2011年6月26日,何兆勝在三女兒的陪伴下漫步在搬遷現場。淅川縣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區,也是工程主要淹沒區和移民安置區,更是河南唯一的移民遷出縣。1959年,淅川首批2萬多移民支邊青海;1966年至1968年,淅川7萬多移民遷往湖北;上世紀70年代,隨著丹江水位的不斷升高,淅川再次移民……這次南水北調,淅川需要再次移民16.5萬人。
這次南水北調,淅川需要再次移民16.5萬人。
據能源局網站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日前在全面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工作會議上講話時強調,必須確保3年內全面解決全國273萬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完成3年行動計劃。確保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加強技術和人才培養,提高電力建設和管理服務水平,做好項目長期運行維護工作,保障長期可靠供電服務。
據能源局網站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日前在全面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工作會議上講話時強調,必須確保3年內全面解決全國273萬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完成3年行動計劃。確保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加強技術和人才培養,提高電力建設和管理服務水平,做好項目長期運行維護工作,保障長期可靠供電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