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4日中國共產黨河南省第九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通過)
中國共產黨河南省第九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精神,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總引領,對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全面依法治省作出安排部署,審議并原則通過了《中共河南省委關于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省的實施意見》,聽取了郭庚茂同志受省委常委會委托作的講話,聽取了鄧凱同志受省委常委會委托就《實施意見(討論稿)》向全會作的說明。
全會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這“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一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我們黨治國理政方略與時俱進的新創造、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新飛躍,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的戰略抓手,是統領我國發展的總綱。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制定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藍圖、路線圖、施工圖,體現了我們黨對治國理政規律的科學認識和準確把握、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政治定力和高度自覺,開啟了我國法治建設新時代,具有里程碑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四中全會和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站在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高度,統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出了關于法治建設的一系列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科學指南和基本遵循。全省上下要深入學習、準確把握,切實用中央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全會認為,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全面依法治省,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是我們黨治國理政方式又一次偉大歷史轉折,事關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推進改革開放,實現社會和諧穩定,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實現長治久安,都必須依靠法治。改革開放以來,我省扎實推進依法治省、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立法、執法、司法及法治宣傳教育等都取得了長足進步,有力促進了現代化建設,但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相比,與人民群眾的期盼相比,法治建設還有許多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更好地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鞏固和發展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平、生態良好,確保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必須在全社會進一步弘揚法治精神、樹立法治信仰、用好法治方式,把各項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發揮好法治的規范和引領作用。全省上下要切實增強使命感和緊迫感,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堅定信心、加快行動,推動我省法治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全會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省,必須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總引領,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把依法治省貫徹到打造“四個河南”、推進“兩項建設”各個方面,跟進落實中央提出的重大舉措,聚焦解決影響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突出障礙、影響群眾利益和社會穩定的突出熱點問題、領導干部在法治建設方面的突出問題,
堅決維護憲法法律權威,依法維護人民權益、維護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以法治建設的扎實成效,讓中原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更加出彩。
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省的主要目標是,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堅持依法治省、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推進地方法規規章更加完善、法治實施更加高效、法治監督更加嚴密、法治保障更加有力,推進黨內法規更加健全,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我省法治建設水平進入全國先進行列。到2020年,法治信仰普遍樹立,立法水平全面提高,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有效提升,依法執政能力明顯增強。
全會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省,必須堅持黨的領導,認真貫徹中央“三統一”“四善于”的要求,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省全過程和各方面,確保方向正確、政治保證堅強;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增強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使法律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運用;必須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必須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實現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必須堅持改革方向、問題導向,用改革的思路和舉措破除法治建設的體制機制障礙,以法治建設引導、推動、規范、保障改革,實現改革和法治同步推進;必須堅持統籌兼顧、務實推進,加強總體設計,強化落實,善作善成。
全會提出,要把握全面推進依法治省的重點任務。緊緊圍繞提高立法質量積極審慎推進地方立法,完善地方立法體制機制,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加強重點領域地方立法,注重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使每一項立法都立得住、行得通、切實管用。緊緊圍繞建設法治政府著力落實嚴格執法,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完善依法決策程序和機制,持續推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大力推進服務型行政執法,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緊緊圍繞提升司法公信力深入推進公正司法,確保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加強司法規范化建設,嚴格落實司法責任制,完善司法為民長效機制,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緊緊圍繞建設法治社會樹立法治信仰、促進全民守法,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把信訪納入法治化軌道,健全矛盾糾紛化解機制,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使全省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全會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省關乎各項事業發展全局,必須強化保障措施。要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依法治省的領導,提高依法執政水平,推進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和落實,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強化全面依法治省的根本保證。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提高領導干部法治思維和法治能力,樹立正確用人導向,加強對領導干部嚴格管理監督,推動領導干部自覺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帶動全省上下共同推進全面依法治省。要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推進法治專門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加強法律服務隊伍建設,創新法治專業人才培養機制,為全面依法治省提供組織和人才保障。要完善法治監督體系,強化對憲法法律實施的監督,強化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強化對司法活動的監督,確保全面依法治省有效推進。
全會號召,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要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總引領,積極投身全面依法治省的偉大實踐,崇尚法治、建設法治、厲行法治,為讓中原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更加出彩而努力奮斗!
“報告中,謝伏瞻同志提到,要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2015年,對于河南來說,是依法治省的開局之年,也是有著里程碑意義的一年。為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省政府法制辦牽頭制定落實意見,梳理行政執法權責清單,完善執法程序,規范執法流程和行政處罰裁量權,開展法制教育培訓,建立督導體系。
改革就是破舊立新,30多年改革開放,極為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必須處理好破與立、發展活力與社會穩定的關系。
“我們正在從事的事業是偉大的,堅忍不拔才能勝利,半途而廢必將一事無成。”2015年新年鐘聲敲響之時,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致辭中,如此勉勵為實現夢想而奮斗的人民,如此鼓舞行進在復興之路上的中國。
“四個全面”為加強縣域治理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作為縣一級的領導干部,必須準確把握縣域治理的特點和規律,堅持問題導向,創新思維方式,以堅定的政治自覺、強烈的使命擔當,推動“四個全面”在縣域開花結果。
近日,余愛水少將他關于“中國為什么勝利,日本為什么失敗”的研究之作投書光明理論,授權光明網首發,以饗網友。其中的原因很復雜,但深刻總結起來,可以得出如下判斷:在這場偉大斗爭中,中國必然勝利,日本必然失敗。
無論是簡政放權的行政體制改革,或是公平公正的司法制度改革,都依法治國之國家戰略的實施步驟,是法治社會建設的基礎臺階。盧梭說過:“法律既不是銘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銘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們的內心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深化審判、檢務、警務、獄務公開,依法及時公開執法司法的依據、程序、流程、結果和生效法律文書,加強法律文書釋法析理。
3月23日至24日,中國共產黨河南省第九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擴大)會議在鄭州舉行。全會認為,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全面依法治省,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從人情往來、奢靡浪費的困擾中跳脫出來,回歸親情團圓、安樂祥和的節日內涵,春節的返璞歸真,正是黨心民意之所向 春節往往被視作觀察風氣、把脈文化的重要窗口。春節從人情往來、奢靡浪費的困擾中跳脫出來,回歸親情團圓、安樂祥和的節日內涵,正是黨心民意之所向。
法治的邏輯起點在立法,生命力和特色則在于實踐。科學和民主是貫穿我國立法始終的兩條紅線,互為表里,不可偏廢 日前,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二審稿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從一部良法誕生和施行的過程來看,立法的科學性和民主性離不開立法規劃的科學設計、立法內容的廣泛調研、立法程序的合理設計、立法過程的民眾參與,等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努力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
收到總書記回信一年來,“本禹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們充分發揮著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聚集起越來越多的愛心大軍。廣東惠州形成了人人爭當志愿者、處處都有志愿服務的生動局面;吉林全省農村開展“鄰里守望”志愿服務活動;
—寫在首個國家憲法日 12月4日,首個國家憲法日到來。11版·法治·國家憲法日特刊 同樣,我國國家憲法日的設立,將使得憲法教育、憲法宣傳更加有的放矢。總的看來,國家憲法日的設立標志著依憲治國邁出了嶄新的一步,鑄就了新中國憲法史上的里程碑。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繪就了依法治國的新路線,依法治網成為網絡管理的前進方向。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要把握互聯網生態規律,清醒認識“網絡即現實”。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要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立體構建四層“法治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