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去年共有幼兒園15821所,義務教育大班額消腫緩慢……昨日,省教育廳曬出家底,公布了《2014年河南省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統計顯示,2014年全省有幼兒園15821所,比上年增加1336所,相比2010年,我省幼兒園數量增加8123所。其中,民辦幼兒園仍是主力軍,2014年全省民辦幼兒園12585所,占幼兒園數量的近八成。
幼兒園數量的增加,讓越來越多的孩子能夠享受學前教育。去年,我省學前三年毛入園率78.56%。2013年,這個數字為75.43%,而在2009年,全省有幼兒園6355所,在園幼兒不足1民辦幼兒園72萬。
從2007年起,我省就提出要消除大班額。而如今,我省小學的大班額“消腫”緩慢,2014年,全省小學2.56萬所,大班4.49萬個,占18.31%;初中4566所,大班3.20萬個。
“一是人多,再一個建校速度跟不上學生增長速度。”教育部門一位工作人員分析,加上去年正好是2007年出生的“金豬寶寶”入學高峰,抬高了入學人數。
此外,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一直是政府關注的熱點,鄭州市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幾乎是“零門檻”。至于接受義務教育之后,能不能在當地參加中考、高考的問題,社會各界也呼吁多年,2013年,異地高考破冰,包括我省在內的12個省市組織實施了隨遷子女在當地參加高考。
統計顯示:“異地高考”門檻降低后,我省隨遷子女人數也增加了不少。2014年,我省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在校生68.41萬人,比上一年增加7.04萬人,其中小學46.91萬人,初中21.50萬人,隨遷子女占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總數的5.15%。而2012年,全省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在校生為56.58萬人。(記者王燦)
10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聽取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修正案(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草案新增加規定,不得設立實施義務教育的營利性民辦學校。
民辦教育促進法修正案草案10月31日提交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進行三審。草案新增加規定,不得設立實施義務教育的營利性民辦學校。
完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網絡,今年年底,全省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3%左右,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5%以上,新建、改擴建幼兒園4100所,努力實現城鄉幼兒就近入園、方便入園。
在義務教育階段,全面免除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對農村學生和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對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提供生活補助。
教育部財務司副司長趙建軍介紹,從今年秋季學期起,免除公辦普通高中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包括非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的學雜費。
為進一步規范中小學招生行為,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和省教育廳《關于做好2016年義務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結合汝州市情況,該市2016年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工作意見日前往出臺。
報告顯示,不同區域之間教育均衡發展滿意度存在差異,基本呈現“東高西低”的態勢。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于今日15時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就“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去年全國共有545個縣(市、區)通過國家認定,實現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通知要求,各地要將規劃預留的中小學建設用地納入教育用地管理范圍,實行儲備管理,做到規劃到位、位置不動、面積不減。
緩解“擇校熱”,促進區域教育資源均衡,我省將推進縣域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校長交流輪崗。
5月11日,映象網者從河南省教育廳獲悉,為做好今年的招生工作,該廳出臺《關于做好2015年義務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義務教育招生要堅持免試就近入學,實行陽光招生,嚴禁采取考試方式選拔生源。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教育部今日舉行發布會,介紹《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方案》有關情況。教育部督導辦負責人表示,義務教育量大面廣發展不平衡,要實現有效的宏觀管理,必須轉變教育管理方式,強化督導評估監測,對我國義務教育質量在地區、城鄉、校際之間的差異進行全面把握和及時監控,對未來變化趨勢作出預測,引導和推動科學決策,更好地發揮監督和監管的作用。
我省去年共有幼兒園15821所,義務教育大班額消腫緩慢……
9月19日,全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現場經驗交流和工作推進會在濮陽召開。據悉,我省將推進縣域內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提高城鎮中小學教師和校長到鄉村學校任教任職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