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全國春季農業生產暨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會議在河南省漯河市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抓好‘三農’工作是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重要支撐。各地區、各部門要認真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的決策部署,切實抓好當前春季農業生產,抓緊開展春耕備耕各項工作,努力再奪夏糧和全年農業豐收,同時扎實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和動物疫病防治工作。要按照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全面深化農村改革,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完善強農惠農富農各項政策,穩定糧食生產,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增強農民增收后勁,在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中取得新成效。” 據新華社電
相關新聞
漯河糧產“11連增”成樣板
昨日,全國春季生產暨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會議在漯河召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蒞會并深入田間地頭、農產品生產企業參觀。與會的3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代表,在走入漯河市的國家糧食核心區建設現場時,對該市不斷加大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持續推動農業科技在生產中的應用、糧食產量實現“十一連增”嘖嘖稱贊。
目前,漯河已經累計建成108.7萬畝畝產噸糧的高標準糧田,30萬畝高標準糧田臨潁和郾城示范方、舞陽泥河洼16萬畝方,已經成為全省高標準糧田建設的樣板工程。2014年,漯河全市糧食總產達174.8萬噸,實現“十一連增”。(首席記者 劉廣超 通訊員 萬宏衛)
數據顯示,今年河南糧食生產實現三突破:夏糧總產量第一次超過700億斤、秋糧總產量第一次超過500億斤,全年糧食總產量第一次超過1200億斤。
汪洋強調,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是保障農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必然選擇和緊迫任務,從今年春季開始就要有行動、有舉措。要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要向新型經營主體傾斜,鼓勵他們擴大生產規模,采用先進技術,提高農業競爭力。
正陽縣真陽鎮李通村黃磊“家庭農場”正采用半機械化為小麥噴撒控旺藥劑。土地流轉帶動了農業生產方式的深刻改變,糧食生產正由傳統的一家一戶分散經營向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經營轉變。
糧食安全已經成為國家戰略,并將由省長全面負責。
《責任意見》在糧食生產、儲備、流通等方面對如何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做了全面闡述。會議提出盡快將城鎮周邊、交通沿線現有易被占用的優質耕地優先劃為永久基本農田,將已建成的高標準農田優先劃為永久基本農田。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畝均化肥用量21.2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1倍,糧食生產依然難以擺脫“大農、大水、大肥”的明顯特征。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改良障礙性土壤、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深耕深松……一系列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的努力正在進行。
高標準糧田打造“永久糧倉” 在秋糧遭遇63年來最嚴重旱情的情況下,我省全年糧食生產仍實現“十一連增”,除了“政策好”、“人努力”之外,高標準糧田功不可沒。目前,我省正加快制定出臺《河南省高標準糧田保護條例》,屆時,高標準糧田建設將納入法治軌道,依法規劃、建設和管護,糧食安全將更有保障。
高標準糧田打造“永久糧倉” 在秋糧遭遇63年來最嚴重旱情的情況下,我省全年糧食生產仍實現“十一連增”,除了“政策好”、“人努力”之外,高標準糧田功不可沒。目前,我省正加快制定出臺《河南省高標準糧田保護條例》,屆時,高標準糧田建設將納入法治軌道,依法規劃、建設和管護,糧食安全將更有保障。
11月30日,《河南省高標準糧田保護條例(草案)》提請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草案就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投入高標準糧田建設作出規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高標準糧田建設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
7月6日,記者從唐河縣農業局獲悉,根據預測產調查,今年該縣210萬畝小麥,預計單產469.7公斤,總產達到9.85億公斤。唐河狠抓糧食生產,強根固本打基礎,依靠高標準糧田引領糧食核心區建設的步子走得鏗鏘而又扎實。
5月20日,全省“三夏”生產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會議要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重托,全力以赴抓好“三夏”生產各項工作,確保夏糧顆粒歸倉,種足種好管好秋作物,努力在高基點上實現糧食生產新突破。
據朝鮮《勞動新聞》消息,朝鮮新溪郡2000多名婦女近期自愿下放到郡內各農場新組建的上百個分組,以加強農業建設和糧食生產。報道稱,郡內規定了各分組的規模并安排基層干部領導,同時,還采取措施保障耕作所需物資和農具。
加大良種推廣力度,全面實施良種化工程,全縣小麥、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良種覆蓋率達100%。加大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主體扶持力度,推進糧食生產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發展。
河南黃泛區農場機器轟鳴,麥田里奏響了豐收曲。該農場是國家現代農業示范農場。
昨天,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糧食局局長任正曉發言時稱,中國的糧食損失浪費令人觸目驚心,每年浪費達到1200億斤以上,浪費的糧食足可以養活兩億人口。任正曉進一步解釋,我國的糧食從生產出來到擺上餐桌過程很長,每一環節都存在損失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