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鄭州市惠濟區一宗不足百畝土地使用權的出讓,一改馬年下半年以來鄭州土地市場的持續疲軟態勢,晉身地王。其高達124.97%的溢價率,讓不少地產界人士為之驚嘆。一度遇冷的鄭州土地市場,春天真要來了嗎?
事件丨古運河畔誕生新地王,將刷新周邊樓盤售價紀錄
由鄭州市國土資源局掛牌出讓的該宗土地為“鄭政出[2015]10號(網)”地塊,位于鄭州市惠濟區天河路東、綠洲路南,臨近北四環,居于索須河與東風渠交會地帶,屬于政府儲備用地,土地用途為城鎮住宅。
按照掛牌出讓公告,該宗土地使用權面積6萬多平方米,約合90.64畝,出讓年限70年,土地容積率為1.6,建筑密度小于28%,建筑高度小于24米,起始價2億多元。
鄭州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網上交易系統信息顯示,從昨日上午9點網上競拍開始到9點35分38秒,經競爭對手大幅加價后,河南中創置業有限公司最終成功競買,成交價為5億多元,溢價率達124.97%,折合每畝約552.14萬元,刷新了鄭州市惠濟區土地交易單價紀錄,晉身該區新地王。
根據估算,該宗土地將來推向市場后,樓面價為每平方米5176.27元,將勢必刷新周邊樓盤售價紀錄。
該公司有關人士說,作為鄭州市惠濟新區核心起步區(弓寨、宋莊、李西河合村并城項目)的開發主體,他們競得該宗土地后,將致力于該片區近1萬畝土地的整體開發,打造世界級運河文化旅游樣板區,使之成為鄭州新的城市名片。
“索須河作為隋唐古運河河段遺存,預計近年即可蓄水,水深3~4米,周邊環境也將大為改觀。”他說,“目前與政府的合作開發協議已簽訂,拆遷也已經完成近半,預計五到八年全部建成。”
分析丨鄭州土地市場是否回暖,尚需進一步觀察
對該宗土地的出讓溢價率,鄭州市國土資源局土地交易中心有關人士昨日在采訪時表示很欣慰。他介紹,去年9月份以來,鄭州的土地交易市場一改以往“地王爭霸賽”的火熱局面,一度出現疲軟態勢。包括9月份掛牌出讓的鄭政出(2014)106、107、108、109號等多宗地塊,以及10月鄭州市的其他15宗共計超過千畝的土地,均未受到爭搶,全部以起始價成交。
“市場從遇冷,到現在的高溢價率重現,說明了市場信心在逐漸恢復和加強。”該人士說。與該人士不同,不少地產界人士對此次交易表示謹慎樂觀。按照他們的說法,該地塊較高的溢價率,應該與開發商看重該區域規劃住宅的低密度、低容積率,以及發展前景有很大關系。
此外,多位業內人士也表示,隨著鄭州市三環以內的住宅用地逐漸枯竭,鄭州三環以外的潛力地塊成為開發商爭奪熱點,但尚不足以說明鄭州土地市場已經全面回暖,市場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記者 李巖)
鄭州土地市場再迎“放地小高潮”。因為“鄭九條”及此前熔斷細則的要求,此次出讓的16宗土地也依然帶著“熔斷”限價的“緊箍咒”。基于此前土地市場中一項有著“凈地出場便遭哄搶”的傳統,在“熔斷”機制下,“凈地”究竟表現如何,也值得眾人期待。
在房企資金鏈全面收緊、開發商普遍對后市不樂觀的情況下,不少拿地較多、價格較高的房企面臨的風險在加大。如信達、融信等;中原地產預計,要消化“地王”房價至少要在一年內上漲50%,而這似乎并不可能。
在持續從嚴執行的樓市調控大潮下,此前高燒的中國土地市場出現降溫勢頭,多地開始陸續出現底價成交土地的狀況。不過,需要警惕的是,年內房企拍下的200多宗高價地可能面臨巨大資金壓力。
自10月份多地密集發布房地產調控政策以來,熱點城市土地市場開始降溫,“地王”明顯減少,前期一些“地王”項目也通過引入股東等方式積極調整,以控制風險。
自10月份多地密集發布房地產調控政策以來,熱點城市土地市場開始降溫,“地王”明顯減少,前期一些“地王”項目也通過引入股東等方式積極調整,以控制風險。
今年以來,房地產銷售市場普遍好于預期。在此背景下,三季度一二線熱點城市土拍競爭更加激烈,高價地數量持續激增,上海、深圳更是相繼誕生了新的全國最高單價、總價地塊。
1日來自鏈家研究院的上海監控數據顯示,2016年7月,上海經營性用地共成交12幅,成交金額合計為235.7億元(人民幣,下同),環比上漲27.5%,同比上漲46.6%,創下今年新高。
7月15日上午,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房地產關鍵數據全線放緩局面在持續。
在支持房價與地價上漲的“政策刺激、需求充足、資金成本”三大支柱中,前二大關鍵因素已走到盡頭,繼續支撐地價攀升的基礎不復存在。分析人士指出,下半年熱點城市土拍熱度將有所回落。
國家統計局15日發布的“2016年1-6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和銷售情況”顯示,由于上半年房地產市場回暖,房地產企業開發投資意愿增強,土地市場高溫不減。得益于上半年市場熱度,房企在2016年上半年都取得了不錯的業績,5家房企銷售額突破千億元。
這次的拍賣熔斷也許會加速南京的樓市新政出臺,但無論什么樣的調控政策,都應該尊重市場的規律,多一些對市場的宏觀調控,少一些對價格的直接干預。這才是政府面對市場的應有理性。
業內分析認為,由于自身融資成本較低以及為了在央企整合大潮中爭奪主動權等綜合原因,讓央企獲取土地儲備的過程中變得激進。
就在二線城市土地市場高溫難降,限購限貸風聲四起之時,合肥在昨天下午又迎來了一場備受矚目的土地拍賣會,13幅地塊中12幅順利出讓,當日“攬金”96.33億元。
由于二線城市市場交易持續火熱,使得房企持續看好。但是此類城市后續政策可能會收緊,這和全國市場有所不同。此類地塊價格持續上漲,可能引起財務費用居高不下的風險。
2月25日,上海也迎來了土地市場猴年首秀,青浦新城兩幅地塊在13家開發商的哄搶中,分別由中南和融信以8.57億元、9.8億元奪得,其中一幅純住宅實際樓板價超過2.2萬元每平方米,半年不到,同區位地價上漲了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