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網絡安全、凈化網絡環境,網信企業應發揮主體作用,配備足夠的人力、物力、財力,不能只顧著跑馬圈地、占領市場。”2月6日,在洛陽舉行的全國網絡信息安全工作經驗交流會上,國家網信辦副主任任賢良接受采訪時表示,治理網絡環境,企業應像治理環境污染一樣,發揮主體作用。
網上辦公、移動金融、微博微信、電子商務……伴隨著網絡深刻改變了人們生活方式的同時,網絡詐騙、網絡攻擊等現象也不時發生。“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事關國家安全、政權安全和國家發展、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的重大戰略問題。”任賢良說,中央對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視,尤其是國家網信辦成立以來,采取系列措施大力推動網絡安全工作深入開展,如在凈化網絡空間方面,2014年以來,先后開展了20多項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治理微博、微信和客戶端,出臺了“微信十條”;以黨政軍重點部門為重點,加快推進信息技術產品國產化;協調相關部門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研究制定網絡安全審查辦法,加快推進網絡安全法立法工作和商用密碼管理條例修訂工作,積極加快個人隱私保護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等專項立法,同時,抓緊建立國家統一的網絡安全標準體系和急需的網絡安全技術和管理標準。
“雖然我國網絡安全工作積極推進,但依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任賢良坦言,這些挑戰,既有技術方面的滯后,也有法律方面的不夠完善,比如我國信息技術產品很多核心技術依然受制于人,網絡安全防護綜合能力較低,在網絡立法方面,亟須加強網絡立法執法體系建設。
“做好網絡環境和安全工作,既需要政府主管部門加強統籌、整體推進,更需要相關企業、行業組織和社會公眾等共同參與、主動作為,尤其是網信企業應發揮主體作用。”任賢良說,網信企業做好這方面的工作,首先應配備足夠的人力物力,其次可以開展行業合作、實現業務聯動,比如與網絡安全企業建立聯動機制,主動配合有關執法機關開展專項打擊等活動,第三應暢通客戶參與渠道,大力宣傳接受舉報的渠道,限時給予反饋。
(記者 李旭兵 實習生 王正星)
3月9日(星期三)下午3時,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聽取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關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的報告,聽取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建國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草案的說明。
全國政協5日下午在京召開第45次雙周協商座談會,圍繞“加快推進品牌建設”建言獻策。全國政協委員項宗西、劉平均、李玉光、李奇、何一心等,以及企業家代表董明珠等在座談會上發言。
為營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網絡環境,提高青少年網絡安全意識,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家網信辦)近日開展“護苗2015 網上行動”。團中央將全面配合中央網信辦落實好相關工作,為廣大青少年營造健康陽光的網絡成長環境。
在“六一”國際兒童節來臨之際,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向社會發出倡議書,呼吁社會各界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共同努力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打造清朗的網絡空間。青少年健康成長,是全社會的共同心愿;保護青少年遠離網絡有害信息侵害,也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在“六一”國際兒童節來臨之際,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向社會發出倡議書,呼吁社會各界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共同努力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打造清朗的網絡空間。青少年健康成長,是全社會的共同心愿;保護青少年遠離網絡有害信息侵害,也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先后8次提到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興行業,并且提出了“互聯網+”這樣的新概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事關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的重大戰略問題”。
最引人注目的是,政府發起了多項網絡治理專項行動。
2015年1月底,國內知名民調公司零點調查開展了一項網絡生態環境的調查,對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內網絡生態環境的各方面變化情況進行了系統調查。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2月4日發布《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管理規定》。《規定》通過對網絡賬號的“十大亂象”進行有針對性的清除治理,按照“后臺實名,前臺自愿”的原則,有利于保障網民利益、保持網絡生態、維護社會安全。
日前,國家網信辦部署新一輪網絡環境整治工作,堅決遏制淫色低俗信息反彈,引發強烈的社會反響和輿論關注。加強行業自律,建立健全自查自糾機制;封堵淫穢信息傳播源;提升技術手段和能力,增強對網絡淫穢色情信息的辨別、處置能力。
全國網信辦主任26日在京座談學習宣傳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研討如何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只有積極推動網絡社會的法治化建設,讓法治的陽光普照網絡空間,堅持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才能真正凈化網絡環境,維持網絡秩序,把網絡真正打造成為傳遞“唱響好聲音”、“傳遞正能量”的平臺。
今天下午,北京郵電大學國際學院院長、互聯網治理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李欲曉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以“維護網民合法權益、大力懲治網絡侵權”為題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
8月10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舉辦“網絡名人社會責任論壇”,提出網絡空間的“七條底線”,成為大家的共識:一是法律法規底線;二是社會主義制度底線;三是國家利益底線;四是公民合法權益底線;五是社會公共秩序底線;六是道德風尚底線;七是信息真實性底線。互聯網是我們共有的網絡家園,應該共建、共享文明、綠色、健康的網絡環境,共同抵制有害公共利益和網民權益的言論,既是我們的權力,也是我們的義務。
有了健康的網絡環境、文明的網絡秩序,在線生活就會提升公民生活質量,網絡也會釋放更強大的正能量。有了健康的網絡環境、文明的網絡秩序,則在線生活就會提升公民的生活質量,網絡也會釋放更強大的正能量。
“炒作”是一種商業技巧,其目的是聚焦人氣吸引眼球增加知名度,實現名利雙收的目的。作為一種非常規的新型傳播模式,正常的炒作無可非議,但是無底線的惡俗炒作,則是網絡傳播中的害群之馬,是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網絡毒瘤,必須加以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