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起,家住航空港區的居民打開水龍頭就能喝到微甜的丹江水。隨著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一水廠接通南水北調水源,鄭州市已有4座水廠接通南水北調水源向市民供應丹江水,受益人口330多萬。
■數字
南水北調
全市受益人口
330萬人
市區
260萬人
港區
50萬人
新鄭市
20萬人
柿園水廠
丹江水占七成以上
去年12月29日,柿園水廠開始注入丹江水,初期丹江水和黃河水按照1∶3的比例“兩摻”流入千家萬戶。
昨日,鄭州市自來水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丹江水比例能達到百分之七八十,每日35萬噸的生產規模有30萬噸為丹江水,夜間全部供應的是丹江水,白天稍微補給些黃河水,即將全部完成置換。其他幾座水廠如白廟水廠也將采取同樣方式進行水源置換,最終達到丹江水在鄭州市的全覆蓋。
航空港區一水廠
供應100%丹江水
昨日上午,隨著南水北調干渠小河劉泵站水閘的開啟,清澈的丹江水通過干管匯入鄭州航空港區水務有限公司第一水廠。至此,航空港區居民打開水龍頭全部能喝上微甜的丹江水。
航空港區水務有限公司日供水能力為20萬立方米。該有限公司第一水廠目前日供水量為6萬立方米,服務于航空港區各企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用水。
南水北調向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年配丹江水達9400萬立方米,約占鄭州南水北調總配水額的1/5,除滿足航空港區生產、生活用水需求外,在鄭州市區供水壓力吃緊時,還可通過27公里長的管道向市區輸水反哺,滿足市區供水需求。
■提醒
除了柿園水廠、白廟水廠、劉灣水廠、航空港區水廠外,以后鄭州新建水廠,基本還要靠黃河水作為原水。鄭州計劃將中牟縣趙口作為新的黃河水水源地,向多個水廠供應黃河水。(鄭州晚報記者 張華 訊員 宋麗娟)
截至10月31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首個水量調度年度順利結束,北送丹江水共計21.67億立方米,我省暢飲7.38億立方米。
往年一到夏季高溫時,鄭州就會全城“喊渴”,特別是南部低壓區域,市民經常要凌晨起來儲水。去年底丹江水入鄭,今年夏天我市的供水狀況如何?
7月20日,記者從河南省水利廳獲悉,北送丹江水為河南省南水北調受水區壓采地下水提供了條件,近日河南省許昌市率先啟動關閉城市規劃區自備井工作。
7月20日,記者從省水利廳獲悉,北送丹江水為我省南水北調受水區壓采地下水提供了條件,近日許昌市率先啟動關閉城市規劃區自備井工作。根據我省制定印發的《河南省南水北調受水區地下水壓采實施方案(城區2015~2020年)》,將減少開采地下水2.7億立方米。
日前,我省南水北調工程供水價格正式公布,丹江水經過南水北調中線配套工程到達我市水廠的價格最終確定為0.86元/立方米。
昨晚8點,劉灣水廠第2條出廠水主干管將與全市供水管網并網運行,該條直徑1.2米,長4.3公里的供水管道自南向北通往中州大道方向。
昨日,河南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工作會議在鄭州召開,繼去年國家發改委公布的從南水北調干渠到分水口門的第一程價格后,會上透露,從分水口門到水廠的第二程價格因地域不同分為三種。
鄭州市已有4座水廠接通南水北調水源向市民供應丹江水。
隨著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一水廠接通南水北調水源,鄭州市已有4座水廠接通南水北調水源向市民供應丹江水,受益人口330多萬。
1月26日上午,記者在寶豐縣自來水公司水廠看到,一股股清澈的水翻滾著涌入沉淀池。“1月22日上午10點整,丹江水經過水質監測達到了國家二類飲用水標準,已經開啟送水泵并入城區供水管網,目前我縣10萬居民已經喝上了干凈甘甜的丹江水。”該縣自來水公司經理胡新太在水廠沉淀池旁向記者介紹。
滔滔丹水,自陶岔渠首噴涌而出,走中原穿黃河,依太行過河北。
新年來臨前,滋潤中原的丹江水已達2186萬噸
如果市民在水源置換期間發現黃水現象,不要驚慌。
12月29日15時,南水北調丹江水進入柿園水廠,經前期沖刷調整和多道生產工序后,今晚7點左右將進入了城市供水管網,流進了柿園水廠供水區域的用戶家中。鄭州自來水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預計鄭州市南水北調水源置換期間局部將可能出現黃水現象。
12月15日上午,隨著南水北調總干渠劉灣口門閘門徐徐升起,南水北調水進入鄭州市劉灣水廠,標志著河南省南水北調工程正式通水。據了解,鄭州南區市民后天就將喝上丹江水。河南省委書記郭庚茂,國務院南水北調辦主任鄂竟平、省長謝伏瞻出席并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