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住著小平房 卻花百萬修公路
映象網訊(記者 馮曉玉 /文圖 通訊員 申延霞)
在延津縣馮班棗村,有這么一個包工頭村長,你說他窮,他墊資100多萬,給村里修公路,給老年人送過年費。你說他富,他沒別墅,一家幾口還住著小平房。他說:“年紀越大,越想為家鄉老百姓做點好事。”
韓永魁,今年60歲,年輕時,他獨身到山西長治打工掙錢。隨后組建隊伍,當起包工頭。
2011年他被村民們選舉為馮班棗村村長。村里人這樣評價他:“能吃虧、沒私心,是個好人。”
1月25日下午,記者見到了韓永魁。“這些年,也掙了些錢,在外面越久,年紀越大,越想為家鄉老百姓做點好事。”
2006年,在外打工的韓永魁過年回家,聽村里人說因為沒路燈,小孩們挑著紙燈籠去上學,他就找來施工隊,安裝路燈。
2009年,馮班棗鄉村兩委負責人找到韓永魁,希望他能先墊資,把村里的土路修修。
修路得花百十萬。韓永魁說,墊資就墊資吧,他先作作難,讓村民們走上平坦馬路就行。
此外,韓永魁還給村里的老人發過年費,為老人、殘疾人過生日。“年輕人大部分在外打工,留在家里的老人難免感到孤獨,花錢不多,讓老人高興高興。”韓永魁說。
在今年剛落幕的村長選舉會上,韓永魁又以高票當選村長。村民對韓永魁都很認可,但他的老婆“抱怨”說:“你看鄰居家,都是二層小樓,你看俺家,小平房,住了都快30年了,還不蓋新的。兒子到結婚年齡了,想蓋套新房,和他叨叨幾年了,都不見動靜。”
連續6年貸款 給農民工發工資
在很多人眼中,一到年底,包工頭就玩起“潛伏”,拖欠農民工工資。而新鄉的賈連棟則從做包工頭的第一天起,就以誠信為本,不管發包方給不給錢,他都會想盡辦法為農民工結清工資。“一定要講誠信,讓跟著我的弟兄們都過個好年。”
又到年底了,原本是該開心過年的,但對于新鄉市衛濱區平原鎮賈屯村的賈連棟來說,這是一年中最困難的時期,帶領工人干活的工程款要不回來,他又要四處借錢給工人發工資了。
今年42歲的賈連棟從20歲起開始在建筑工地干活。2008年他開始帶領一批農民工承包工程。
“2008年年底,最后一批工程款遲遲下不來,沒錢給工人發工資。”賈連棟說,能借錢的親戚朋友都借遍了,還差十萬元,于是他去貸款,趕在年前把錢發到了工人們手里。
“現在還有兩萬元的貸款沒還清。”賈連棟說,但就因為他不欠工資,現在手下已有40多名工人,時間最長的已有6年了。
一般來說,工人的工資一般是一季度一結算,而從2010年開始,賈連棟開始每月一結算。“他們跟著我不容易,家里都是上有老下有小。”
即將到來的2015年春節,賈連棟的工程款還沒到賬,工人的工資沒有著落。他在貸款2萬元的情況下,又找親戚、朋友借了3萬元。
“現在雖然困難,但大家相信我,借錢我也要發給工人工資。”
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說白了,就是賴賬、欠薪。
核心提示丨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說白了,就是賴賬、欠薪。2015年2月5日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認為被告人張某構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并處罰金5000元。
“法律是聽我說的,我是代表執法的,我就是法,隨時刑拘你……”網傳一段河南湯陰縣包工頭趙先生全家戴枷討薪的視頻。
一包工頭因拒不支付農民工近30萬元勞動報酬,日前被濟南市天橋區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2年,并處罰金2萬元。據濟南市勞動監察支隊介紹,去年1月29日,茆中安等29名江蘇籍農民工到濟南市清欠辦投訴包工頭彭扣成拖欠他們的勞動報酬。
他墊資100多萬,給村里修公路,給老年人送過年費。
“包工頭”從建設單位領取工程款后,不是先向農民工支付勞動報酬,而是玩起了失蹤,逃之夭夭。近日,魯山縣人民法院審結了包工頭崔某領取工程款逃逸后造成工人工資不能發放的案件,以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判處崔某拘役四個月,并處罰金2000元。
兩人分別判處一年零二個月和一年有期徒刑,罰金2萬元。
其妻子竟當著執行法官的面甩出一捆冥幣和黃紙。
宿松一包工頭拒不履行法院判決,被依法拘留后,其妻子竟當著執行法官的面甩出一捆冥幣和一捆黃紙給申請人,作為賠償金。拘留期滿后,齊成富仍不履行賠償義務,宿松縣人民法院遂以齊成富涉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
老板、包工頭們要注意了,拖欠工資不發會被追究刑責。
包工頭高某在白銀市平川區人社局兩次下發責令書后仍然拒付24人工資并逃亡外地。高某的行為構成了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5月22日記者獲悉,高某被法院依法判處有期徒刑10個月,并處罰金20000元。
工程完工后,包工頭趙某某向糧庫主任先后兩次送了15萬元感謝費。昨日,記者從省高院獲悉,趙某某因行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3年。
1月12日,汝陽縣包工頭陳武現給農民工送上拖欠15年的工錢。
“這是一份遲來的道歉,因本人年輕失誤及管理不善,創業失敗,使得你們的工資當時無法按時結算……”這是現年38歲汝陽縣小店鎮趙村村民陳武現寫的道歉信的內容。從今年1月6日,他就開始到處找尋自己15年前所欠工錢的60多名工友,他想把這19982.6元歸還給他們。
3月31日,出院不久的傷者找到大河報記者:當時包工頭把另一位工友的保險用于為他治療,可這筆款項他一分錢也沒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