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東方今報記者 米方杰)為了拍一個鏡頭,攝像師爬上險峰,其他工作人員在后面用腰帶拉著他以保證安全;為了查找一則古文或故事的出處,編導跑遍了全國各大圖書館等尋找古籍……兩年,足跡遍布全國14個省60多個城市,拍攝2萬多分鐘素材,最終剪輯成了8集紀錄片《鑒史問廉》。昨天下午,《鑒史問廉》的部分主創人員講述了這部紀錄片背后的故事。
【精品】
2萬分鐘素材剪成8集紀錄片
日前,《鑒史問廉》在央視紀錄片頻道完成了熱播,觀眾們好評如潮。這也讓河南電視臺專題部副主任、《鑒史問廉》的總編導李青春心中很是安慰。
從事電視行業20多年了,拍攝《鑒史問廉》這種題材的紀錄片,李青春說還是第一次,“2012年5月,我們搞了第一次專家座談會,隨后,《鑒史問廉》便進入了拍攝階段。”
大家觀看《鑒史問廉》,都感覺拍得很好,李青春說,兩年走了14個省60多個城市,拍攝素材長達2萬多分鐘,最終剪輯成了共8集每集45分鐘的片子,片比為50∶1,當然是精中選精了。
【艱辛】
為拍個好鏡頭能等幾個小時
“《鑒史問廉》雖然是部紀錄片,但拍攝這部片子的都是我們河南電視臺的新聞攝影記者,最開始壓力也是很大的。”《鑒史問廉》的攝像師郭健表示,在《鑒史問廉》的拍攝中使用了搖臂、軌道、航拍及水下拍攝等,一些設備也是邊學習邊拍攝。
據郭健介紹,為了拍一個云霧繚繞的鏡頭,他們曾爬上林州山里的一座險峰,“攝像師腰上綁著一條腰帶,爬到護欄外面去拍,其他同事則在護欄里面拉著這條腰帶,防止攝像師掉下去。現在想想,真的是非常危險的。”
為了拍攝一個好的鏡頭,有時候他們會待在一個地方守上四五個小時甚至更久,《鑒史問廉》的攝像師閆群表示,拍攝一個關于天安門的鏡頭時,他們從早上5點便開始拍攝了,直拍到了中午十二點,還不是特別滿意。
【嚴謹】
為講好故事跑遍全國找古籍
《鑒史問廉》雖然只有8集,但該片卻是縱覽了數千年的中華廉政史,從先秦到明清,重要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均有涉及。面對浩如煙海的歷史資料和眾說紛紜的民間野史,為了能講好故事,攝制組也是潛心研究、遍訪專家,據介紹,《鑒史問廉》的底稿也是修改了20多遍。
《鑒史問廉》的編導之一周洪波表示,拍攝之初,每到一個地方,他們都是先和當地的廉政文化研究人員進行座談,梳理當地的廉政文化資源,再進行拍攝。
作為《鑒史問廉》第一集的編導,盧超峰的感覺是責任巨大、壓力更大。“第一集能不能吸引住觀眾,對這部紀錄片的成敗至關重要,所以我最開始一直思考的就是咋能講好故事,吸引住人。”最終經過深思熟慮和多方討論,確定將開封城摞城作為整個故事的引子,這樣也更能表現朝代的興衰和更替。
對于《鑒史問廉》的拍攝,該片的另一位編導董玲也是感慨頗多,她表示,在拍攝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相關歷史資料的收集,比如一些歷史故事雖然網上能搜得到,但他們要求是必須從史書等古籍中看到原文,以確保其真實性,她也是跑遍了全國各大圖書館。
“我們一直是以一種新聞的理念來拍攝這部紀錄片的,”董玲表示,有些史書或古籍是非常難找的,從《鑒史問廉》播出后觀眾的反映來看,他們之前做的這些努力都是值得的。
1月11日,記者獲悉,1月11日晚8點,八集歷史文化紀錄片《鑒史問廉》將再次登錄央視在央視記錄頻道(CCTV-9)播出,此后每天同一時段均將播出一集。
9月9日,記者獲悉: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官網公布了2015年第一批優秀國產紀錄片名單,我省《鑒史問廉》、《永遠的焦裕祿》、《淮河船家》等3部紀錄片榜上有名。
2015年反腐將進入“升級版”,編制科學、有效、實用的制度“籠子”,把官員的權力牢牢關進制度這個“籠子”,是反腐的重中之重,是形成不敢腐、不能腐局面的關鍵。
——“朝有進善之旌,誹謗之木”,今天的“意見箱”就是從“誹謗之木”進化而來。后來,華表被歷代王朝立于皇宮、皇陵等重地,用以警示當權者——民意不可違,民心不可欺,人民的意志神圣不可侵犯。
央視九套推出的八集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鑒史問廉》第四集《道德之擇》,全片圍繞一個以廉政為核心的為官之道。《三國志.魏志.李通傳》曰“為官長當清,當慎,當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從此,清,慎,勤便用于官箴,也是對為官者最基本的要求。所謂清,慎,勤,就是為政做事要清廉,謹慎,勤勉。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看罷《興衰之思》,李商隱的這句詩蹦了出來,奢是禍胎,奢是壞兆——奢必將引起腐敗,腐敗必將失掉人心,失掉民心,必將亡國。這就是“歷史老師”給我們傳授的明鑒。
歷史的車輪滾滾行進在今朝,再看中國老百姓的“清官情結”不難發現,老百姓之所以對清官念念不忘千呼萬喚,正是對清明政治和社會正義的強烈期盼。而自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以來,持續以高壓態勢運行的整風肅紀反腐倡廉恰是順應了歷史潮流,滿足了百姓許久的心愿。“發現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問題77606起,處理黨員干部102168人”數以萬計的數字令百姓拍手稱快,貪者為之變色。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看罷《興衰之思》,李商隱的這句詩蹦了出來,奢是禍胎,奢是壞兆——奢必將引起腐敗,腐敗必將失掉人心,失掉民心,必將亡國。這就是“歷史老師”給我們傳授的明鑒。
據昨晚《河南新聞聯播》報道,由河南省紀委、中央電視臺、河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聯合攝制的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鑒史問廉》播出后,一直受到各界的好評和熱議,記者在兩會采訪時發現,《鑒史問廉》在央視一套的播出也成了不少代表關注的熱點。兩會期間在央視一套熱播的大型廉政文化紀錄片《鑒史問廉》引起了她們的關注。全國人大代表郭建華說,在兩會期間,每天晚上,她都收看《鑒史問廉》。
近日,由河南省紀委、中央電視臺、河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聯合攝制的八集文化紀錄片《鑒史問廉》,在央視紀錄片頻道首播后,又在河南電視臺衛星頻道等多個頻道進行了播出。中央黨校教授王杰認為,《鑒史問廉》以勤政、清廉、為民為主線,系統梳理了中國五千年廉政文化的精華。
鑒古知今,繼往開來。中國歷史的治亂興衰,中國政治的清濁明晦,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寶貴的思想財富、實踐鏡鑒和創作素材
時長:44分57秒
時長:44分59秒
由河南省紀委、中央電視臺、河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聯合攝制的8集文化紀錄片《鑒史問廉》日前在中央電視臺紀錄片頻道熱播完畢,在全國引起廣泛好評。
不僅是卜憲群,當天不少專家學者都提出,希望河南能續拍《鑒史問廉》,并就如何拍紛紛獻策。王杰、高波等與會專家學者也紛紛向胡恩呼吁,希望《鑒史問廉》能盡快在央視一套播出,以期讓更多的觀眾觀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