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首席記者 梁新慧)昨晚8時,由河南省紀委、中央電視臺、河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聯合攝制的8集廉政文化紀錄片《鑒史問廉》在中央電視臺紀錄片頻道隆重推出,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好評。
為什么在此時推出這部紀錄片?名字為何敲定為《鑒史問廉》?拍攝過程中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昨天上午,《鑒史問廉》策劃、河南省紀委常委、河南省監察廳副廳長付靜,《鑒史問廉》出品人、河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河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局長朱夏炎,《鑒史問廉》總編導、河南電視臺新聞專題部副主任李青春,《鑒史問廉》創作總監、央視紀錄頻道節目管理部主任石世侖做客央視網,介紹了《鑒史問廉》的幕后故事。
【緣起】高壓反腐成為常態 推出該片符合各界期待
作為一部全面梳理中國歷史廉政文化的大型紀錄片,《鑒史問廉》一開播就受到了社會的關注。據悉,該片是在河南省紀委發起策劃和主導協調下創作完成的,那么,該片的創作緣起是什么呢?
“河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其四,而且從學術研究上還有‘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之說,河南的歷史文化資源非常豐富,文化內涵非常深厚,尤其是廉政文化資源豐富多彩,燦爛奪目。”付靜說,我們所知道的“周公吐哺”“甘棠遺愛”“羊續懸魚”“精忠報國”這些成語都發源于河南。
此外,還有魏征、狄仁杰、包拯、鄭板橋等一大批清官廉吏在河南任職,受到歷代百姓的傳頌和敬仰。河南還保留下來一些與廉政文化有關的器物文化,比如說包公祠、南陽府衙、內鄉縣衙等。同時,在反腐敗的制度設計和律令制定方面,古代統治者也有很多積極的探索,對我們今天的反腐敗工作還有很多啟迪。
十八大以后,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高壓反腐,以零容忍來懲治腐敗,黨風廉政建設和黨風政風民風都有了非常好的變化,成效非常顯著,但新一代領導集體在重視懲處的同時也非常重視黨員領導干部的教育工作,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還提到要積極借鑒歷史上優秀的廉政文化,來提供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的能力。王岐山同志也講,我們要從古代的廉政文化里面汲取為政以德、禮法相依、德主刑輔、治權管吏、正心修身這樣的一些思想和做法。
付靜說,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省紀委覺得開展這項工作正當其時,同時,隨著打老虎拍蒼蠅的常態化,人民群眾對反腐倡廉的文藝作品關注度非常高,期望一些高水平、高質量的廉政文化題材作品問世,所以,省紀委就聯合中央電視臺和省新聞出版廣電局、河南電視臺一起,來打造一個大型的文化紀錄片《鑒史問廉》。
【內涵】觀察歷史然后回答疑問:為什么要高壓反腐?
該劇播出后,《鑒史問廉》成了網絡上的一個熱詞。那么,該劇的名字又是如何敲定的?具有什么內涵呢?
用朱夏炎的說法,取《鑒史問廉》這個名字,“再確切不過了”。
“河南是中原文化的發祥地,同時中原文化又是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的核心,而中華文化里頭有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廉政文化,那么這個‘鑒’就是觀察和審查的意思,在字典上解釋,‘問’就是有疑問,引發出來的求知欲望。‘鑒史’就是通過這種觀察審核我們源遠流長的歷史,特別是這個廉政文化史,來回答我們當前的疑問:為什么要高壓反腐?為什么既要打老虎又要拍蒼蠅?習近平總書記最近也強調,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歷史的教訓更應該引以為鑒,這就是我們拍《鑒史問廉》的核心。”
看了《鑒史問廉》,很多觀眾發現,這部紀錄片涉及了很多古代的故事,可能有人心存疑慮,畢竟這些歷史故事所處的環境、政治體制和我們現代不同,那么,這些故事對于現代領導干部有什么借鑒意義呢?
在朱夏炎看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而且是一脈相承,實際上中華文化的哲學理念積淀,應該是從周易開始,所以中華有讀書不下先秦之說,而通過拍攝這部紀錄片,就是“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拍攝這個跨度幾千年的廉政文化史,通過歷史上這些廉吏和貪官的對比,使人們從中得到教育。
【作用】 通過講故事的方式 讓廉政入腦入耳入心
《鑒史問廉》是通過歷史來關照當下,那么,歷史上的廉政故事和歷史興衰之間,又具有什么樣的關系呢?談及這個話題,付靜認為:從歷史上看,一個朝代官員廉政與否,民眾廉潔與否,是這個朝代興衰的重要指標。用著名作家二月河的話來講,就是腐敗不會導致一個王朝的速亡,但是通過量的積累,如果你對腐敗不加以遏制和懲處的話,它一定會導致這個朝代最終滅亡。
作為一部廉政文化題材的紀錄片,《鑒史問廉》對中華傳統文化精華進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整理。論及這種影視作品對于當前黨的廉政建設的作用,朱夏炎說,“我們是思想靈魂的工程師,所以我覺得一番事業被毀壞了,首先是千里之堤潰于蟻穴,不是制度上的缺陷,是人的思想放松了警惕,因此我覺得對思想的教育,文化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朱夏炎說,當前中央提出高壓反腐,提到要建立從“不敢”到“不能”再到“不想”的長效反腐敗機制,“不敢”和“不能”都是從制度上說的,就是要扎起制度的籠子和樹起法律的高壓線,叫你“不敢”和“不能”。“不想”必須是思想解決問題,而思想解決問題就是要靠教育,古代稱之為“教化”。
朱夏炎介紹說,王岐山同志曾說過,要加強理想信念的教育,使領導干部不想腐,其實這三個不,最高的境界是“不想”,不想腐,把社會教化同國家治理結合起來。王岐山同志曾引用中國最著名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個字來解釋這個長效機制的內涵,其實這八個字就是中華民族道德標準的基因,是滲透到中華民族每一個子孫骨子里的東西。所以,我們要通過講好一個個故事,達到入腦入耳入心,以此凈化人們的思想靈魂,最后實現“不想”。
【信心】觀眾一定會在好故事中得到深刻的教育
影視作品對于廉政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影響和作用,人們對這部作品期待的同時也有一個擔憂:精彩的影視效果會讓觀眾覺得特別好看,通俗易懂,但會不會削弱廉政文化的警示教育作用呢? 朱夏炎直言:不會。
“文化一個最大的特點是寓教于樂,觀眾在全神貫注地看故事、賞細節之中得到教育,得到思想的升華,就像每一部文學作品的價值觀,主人公肯定不會站出來說什么是價值觀,而是通過故事、細節來展示一個深刻的道理,而《鑒史問廉》實際上就是通過一個個清官的感人故事,來展示廉潔對一個政權、對一個國家、對一個社會的重要性。腐敗對一個國家、對一個民族、對一個社會的傷害。所以,我相信觀眾一定會在該片的好故事中得到深刻的教育。”
令人欣喜的是,該片中出現很多歷史典故,非常有名的詩詞、楹聯等,讓觀眾倍感親切的同時,也對人們產生了深深的觸動。對此,朱夏炎也有深刻的體會,尤其是對范仲淹的“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有著深刻的感悟。
“范仲淹說這句話的時候,已經不是宰相了,但他還在思考著‘進亦憂,退亦憂’,個人榮辱都在所不惜。所以他最后得出了一個堅定的信念: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朱夏炎認為,一個國家,一個朝代,一個政府,如果做不到這兩句話就會滅亡,因此,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才是根本之根本。
1月11日,記者獲悉,1月11日晚8點,八集歷史文化紀錄片《鑒史問廉》將再次登錄央視在央視記錄頻道(CCTV-9)播出,此后每天同一時段均將播出一集。
9月9日,記者獲悉: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官網公布了2015年第一批優秀國產紀錄片名單,我省《鑒史問廉》、《永遠的焦裕祿》、《淮河船家》等3部紀錄片榜上有名。
2015年反腐將進入“升級版”,編制科學、有效、實用的制度“籠子”,把官員的權力牢牢關進制度這個“籠子”,是反腐的重中之重,是形成不敢腐、不能腐局面的關鍵。
——“朝有進善之旌,誹謗之木”,今天的“意見箱”就是從“誹謗之木”進化而來。后來,華表被歷代王朝立于皇宮、皇陵等重地,用以警示當權者——民意不可違,民心不可欺,人民的意志神圣不可侵犯。
央視九套推出的八集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鑒史問廉》第四集《道德之擇》,全片圍繞一個以廉政為核心的為官之道。《三國志.魏志.李通傳》曰“為官長當清,當慎,當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從此,清,慎,勤便用于官箴,也是對為官者最基本的要求。所謂清,慎,勤,就是為政做事要清廉,謹慎,勤勉。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看罷《興衰之思》,李商隱的這句詩蹦了出來,奢是禍胎,奢是壞兆——奢必將引起腐敗,腐敗必將失掉人心,失掉民心,必將亡國。這就是“歷史老師”給我們傳授的明鑒。
歷史的車輪滾滾行進在今朝,再看中國老百姓的“清官情結”不難發現,老百姓之所以對清官念念不忘千呼萬喚,正是對清明政治和社會正義的強烈期盼。而自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以來,持續以高壓態勢運行的整風肅紀反腐倡廉恰是順應了歷史潮流,滿足了百姓許久的心愿。“發現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問題77606起,處理黨員干部102168人”數以萬計的數字令百姓拍手稱快,貪者為之變色。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看罷《興衰之思》,李商隱的這句詩蹦了出來,奢是禍胎,奢是壞兆——奢必將引起腐敗,腐敗必將失掉人心,失掉民心,必將亡國。這就是“歷史老師”給我們傳授的明鑒。
據昨晚《河南新聞聯播》報道,由河南省紀委、中央電視臺、河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聯合攝制的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鑒史問廉》播出后,一直受到各界的好評和熱議,記者在兩會采訪時發現,《鑒史問廉》在央視一套的播出也成了不少代表關注的熱點。兩會期間在央視一套熱播的大型廉政文化紀錄片《鑒史問廉》引起了她們的關注。全國人大代表郭建華說,在兩會期間,每天晚上,她都收看《鑒史問廉》。
近日,由河南省紀委、中央電視臺、河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聯合攝制的八集文化紀錄片《鑒史問廉》,在央視紀錄片頻道首播后,又在河南電視臺衛星頻道等多個頻道進行了播出。中央黨校教授王杰認為,《鑒史問廉》以勤政、清廉、為民為主線,系統梳理了中國五千年廉政文化的精華。
鑒古知今,繼往開來。中國歷史的治亂興衰,中國政治的清濁明晦,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寶貴的思想財富、實踐鏡鑒和創作素材
時長:44分57秒
時長:44分59秒
由河南省紀委、中央電視臺、河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聯合攝制的8集文化紀錄片《鑒史問廉》日前在中央電視臺紀錄片頻道熱播完畢,在全國引起廣泛好評。
不僅是卜憲群,當天不少專家學者都提出,希望河南能續拍《鑒史問廉》,并就如何拍紛紛獻策。王杰、高波等與會專家學者也紛紛向胡恩呼吁,希望《鑒史問廉》能盡快在央視一套播出,以期讓更多的觀眾觀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