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編輯 方毅夫/制圖
家長抱怨孩子“入學難”、“入園難”,其背后是中小學建設滯后,基礎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昨日,省政府發布了近日出臺的《關于優化城鄉基礎教育資源配置 解決城鎮基礎教育資源不足問題的意見》。省政府要求,到2018年,全省城鎮小學、初中消除66人以上的超大班,56人至65人的大班比例減少60%以上,全省基本普及學前三年教育,基本解決“入園難”問題。
目標
消除“超大班”,我省需新建1500所小學
教室過道走不動,坐在座位上難轉身。每到開學季,不少城鎮中小學爆滿。
省教育廳曾公布數據,2007年至2011年,全省城鎮人口增加700萬人、中小學生增加72萬人,城鎮新增中小學僅300所,個別地方城鎮人口翻了一番,而中小學近10年沒增加一所。
為此,省政府提出目標,到2018年,全省城鎮小學、初中消除超大班(66人及以上的班),大班(56至65人的班)的比例在現有基礎上減少60%以上。達到全國平均水平,需增加學位91萬個。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到2018年,全省城鎮共需新增學位約225萬個。以上兩項共需新增學位316萬個。
據此測算,全省城鎮需新建小學約1500所、改擴建小學約765所,小學新增學位190.1萬個;新建初中約720所、改擴建初中約360所,初中新增學位125.9萬個。
要求
中小學幼兒園建設用地 禁止改作他用
新建學校,首先要解決教育用地問題。從目前不斷飆升的房價看,開發商品房顯然比建學校有利可圖,如何防止一些開發商在利益驅使下,將規劃的教育用地開發成房地產?
意見明確,儲備的教育用地以劃撥的方式確保中小學、幼兒園建設需求,做到規劃到位、位置不動、面積不減。經規劃確定的中小學、幼兒園建設用地,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或擅自改作他用,不得建設與教育無關的永久性建筑物或其他設施。
對于新建的城鎮住宅小區,當地政府要統籌配建中小學、幼兒園。老城區未配套建設中小學、幼兒園的,要按本轄區居住人口規模配套建設中小學、幼兒園。
為防止老城區改造后,學校建設跟不上,意見要求,在老城區改造時,要按照改造后的人口規模變化情況和國家規范標準,合理確定中小學、幼兒園建設用地面積。
“嚴禁將義務教育用地改變性質用于其他建設項目,尤其是商業開發項目。”意見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