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 (記者 劉長征)輕巧的私人飛機在空中橫滾、爬升、俯沖、翻筋斗;巨大的風洞把人吹到半空中體驗萬米跳傘的刺激;航模“鋼鐵俠”在空中飛來飛去,如同將電影搬到了現實中……昨天上午,“2014鄭州華彬航空嘉年華”在上街機場開幕。現場各種航空表演讓觀眾大飽眼福,展出的各種真實的私人飛機更是令人觸摸到了未來“飛行時代”的生活。與此同時,來自民航管理部門、民航高校、通航企業的國內外專家和業內人士集聚上街,共為河南和鄭州的通用航空產業出謀劃策。
【現場】 觀眾冒雨觀看特技飛行
“2014鄭州華彬航空嘉年華”將延續到9月14日,除了國際知名的特技飛行表演隊進行特技表演外,還有100余架航空器參展,市民更有機會在現場體驗精彩刺激的游戲活動。
連日來,鄭州連綿的秋雨給航空嘉年華活動帶來了不小的影響:原定的大型商務機無法降落上街機場,特技飛行飛機也因雨無法預演。不少人擔心,在12日的開幕式上無法看到飛行特技表演。
不過,開幕式當天,仍有很多觀眾冒雨來參加活動。特技飛行隊也沒有辜負大家的熱情,在雨中為觀眾奉獻了一場精彩表演。
開幕式結束后沒多久,一架特技飛機就在眾人的注目中起飛了。它在跑道上空不斷做出爬升、俯沖、橫滾、翻筋斗等一個個特技飛行動作,充分展示了私人飛機的靈活性和安全性。
在特技飛行表演中,機場上空始終籠罩著細雨薄霧,能見度很低,特技飛機在薄霧中若隱若現,仿佛飛入了萬米高空的云層,倒令觀眾有一種別樣的感受,也替飛行員捏了一把汗。
【暢想】
私人飛機帶來“飛行時代”
雖然在開幕式上特技飛行表演沒能過癮,但在飛行器靜態展出中,各式各樣的飛行器卻讓參觀者感到驚奇。
從蜘蛛模樣的航拍機到可以進行空中監視的海燕固定翼無人機,從乘坐4人的穆尼M20小型私人機到12標準座帶小型衛生間的塞斯納大型商務機,飛行器的種類和用途讓觀眾目不暇接。
“看這飛機就倆座,才230公斤,真輕……”“這飛機才牛,飛上天就不用發動機了,靠滑翔就行。”不少人一邊看著飛機的數據,一邊議論著,“咱啥時候有架這樣的飛機就好了……”
實際上,通用航空器離我們的生活并不遠。
比如,最高時速可達185公里的Magic GS-700輕型私人飛機,可以在上街機場輕松起降,售價約85萬元,和一輛豪華進口轎車的價錢差不多。而穆尼M20小型私人機加滿油可飛行3000公里左右,從鄭州起飛基本上全國各地都可以飛個來回。
前不久一男子從天津乘坐7000萬元私人直升機回江蘇老家過中秋引起國人圍觀,河南嘯鷹航空產業有限公司副總趙一鳴對此頗有感觸:“10年前,人們見面會問‘會開車嗎’,現在常問‘會打高爾夫嗎’,也許再過10年,大家就該問‘會飛嗎’,其實,飛行時代正在逐步走進中國人的生活。”
【體驗】市民也能過一把“飛天”癮
飛行時代不僅僅意味著富商們享受豪華私人飛機的便捷,也意味著更多的就業機會和行業。
曾幾何時,“司機”曾是一種職業,現在已經成了許多人的基本技能。而在即將到來的飛行時代,“飛行員”也可能是普通人。
在航展上,一家企業展出了飛行模擬訓練儀。觀眾可以坐在模擬的駕駛室里,手握操縱桿,通過面前的舷窗形電腦屏幕,體驗駕機飛上天空的感覺。
這種被許多觀眾誤以為是“游戲機”的模擬器在中國多家航校都有。據介紹,普通人想學會開飛機也并不困難。私人飛機3個月左右即可學會,學費15萬~20萬元,商務飛機則需要1年左右,學費在50萬元以上。
此外,航展還為觀眾設計了一些體驗活動,讓他們也能過一把“飛天”癮。
航空嘉年華總負責人鄧軍說,觀眾可以搭乘通用飛機和熱氣球,體驗“飛天”感覺,也可以參與極限運動,感受驚險、刺激。對于攝影愛好者而言,也有巨大的創作空間,可以聚焦精彩瞬間,也可以定格震撼場景。
【論壇】專家建議建設通航交通樞紐
昨天下午,作為“2014鄭州華彬航空嘉年華”活動之一的“2014鄭州通用航空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鄭州市上街區舉行。
來自民航管理部門、民航高校、通航企業的國內外專家和業內人士為河南和鄭州的通用航空產業出謀劃策。
在論壇結束后的上街區招商引資項目及企業合作項目簽約儀式上,包括華彬集團通航基地項目、華彬集團紅牛文化廣場項目等成功簽約,共簽訂項目32個,簽約金額達251億元,協議購機106架。
隨著國家低空領域開放以及對通航產業的政策支持,全國有100多個地區都在發展通航產業。鄭州上街通航試驗區該如何發展?
出席論壇的中國民航大學校長吳桐水說,上街通航發展的“牛鼻子”在于商務航空和私人航空,要把鄭州公務機市場挖掘出來,把潛在需求變成現實需求,才能將通航產業鏈條運行起來,建設成為全國通航樞紐城市。
國家空管委副局長梅水發和中國民航局通用航空處處長靳軍號也為通航企業帶來了好消息。
梅水發表示,未來我國低空空域改革會改變航權“多頭管理”的狀況,明確通航用戶只用向軍航或民航的一個空管單位申報飛行計劃。
“比如,上街將來建立通航服務站,起飛只需要向服務站申請就可以了。”他也建議上街發揮地理優勢,打造通用航空交通樞紐。
靳軍號表示,中國這幾年的通航實踐證明,通航發展應該靠市場需求來引領。
他說,今后通航經營的行政許可,將從審批前置條件改為后置,即從“先證后照”改為“先照后證”,減少審批條件;同時申請通航經營的企業也將由“必須擁有兩架航空器”放寬為可以租用一架航空器。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