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記者在鶴壁市淇濱區黃山小區看到,小區里幼兒園、診所、超市、文化健身廣場等服務設施一應俱全,花木爭艷。記者遇見剛下班的郭俊榮,“俺活大半輩子了,現在的日子過得最舒心。”她兩口原是浚縣化肥廠的工人,一家四口蝸居在兩間破廠房里,工廠倒閉后租房住了十幾年,2011年購買、搬進了廉租房,臥室、客廳、廚房、衛生間布局科學實用,裝上了液晶電視、空調,郭俊榮的小家整潔而溫馨。
鶴壁市經過四五年努力,像郭俊榮這樣的困難戶住房問題基本得到妥善解決。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著力解決困難群眾住房難,只是這個市傾情書寫民生答卷、建設幸福之城的一項內容。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鶴壁市基于這一思路,統籌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把民生工程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在群眾關注的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出行便捷等方面一項接著一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
讓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該市不斷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城鎮居民醫保補助、新農合財政補助、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費用、城鄉低保、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標準、農村五保標準,進一步完善覆蓋全市城鄉的社會保障和救助體系,保障房建設和棚戶區改造規模居全省前列。
全民醫保制度實現全覆蓋,城鎮居民和新農合參保率高達95%、99.6%。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人均補助標準由2009年的80元提高到目前的320元,僅此全市就支出4億多元。新農合最高支付限額達20萬元。
鶴壁教育、文化、衛生、交通等社會事業全線提速。投資數億元的職教園區、藝術中心、體育館投入使用,客運中心、市人民醫院主病房樓、市中醫院康復中心拔地而起。石武高鐵、安新高速鶴壁段拓寬工程建成投用,鶴輝高速、晉豫魯鐵路通道順利推進,七縱七橫干線公路和十字形高速公路網絡已經成形,全市村村通油路、通班車,實現了從鄉到縣區、從縣區到市中心半小時交通圈,公路密度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5個百分點。
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鶴壁市完善基本公共教育資源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擴容整合優質教育資源,持續提升城鄉教育教學水平,學前教育入園率、義務教育鞏固率均居全省前列,普通高招成績連年攀升。
鶴壁市持續實施文化惠民提升工程,削平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鄉鎮綜合文化站門檻,鄉鄉建有綜合文化站,村村建有文化大院、農家書屋,每村每月一場電影。從市到縣,每周兩次文藝演出。
鶴壁市5年累計民生支出262億元,占財政支出的74.9%;今年前7個月支出39億多元,高達78.9%。 (記者 李定宇 通訊員 安建軍 蘇文武)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