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份高校漲學費 河南高校學費不漲
映象網訊(首席記者 李凌記者 張靜/文記者 邱琦/圖)臨近開學,江蘇、浙江、寧夏等多個省(區、市)近日陸續發布了普通高校學費上調信息,部分省份平均漲幅達到50%,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面對全國高校學費一片“漲”聲,記者從我省發改委了解到,今年,我省公辦高等院校學費仍維持原標準。那么,河南學子青睞的熱點省份學費漲幅如何?對于普通家庭的學子來說,該怎么面對?
【高校普漲】河南學子青睞的省份如何
繼媒體連續聚焦寧夏、江蘇等省份高校學費上漲后,21日,教育部正式做出回應,稱目前高校收費水平基本在城鄉居民可承受范圍之內。
據教育部統計,截至目前,調整高校收費標準的省份不到1/3,已有天津、江蘇、寧夏等9省份調整,另有浙江、廣東、山西等6省份正在啟動調整收費標準程序。各省不同專業的漲幅不同,多在20%至35%之間,但寧夏文史、理工、醫學類漲幅均超50%,醫學類更是增長了76%。
事實上,除了今年進行學費調整的幾個省份外,2013年,廣西、福建、山東、湖北、天津、貴州等地就先后完成了高校學費標準調整工作,其中,山東、福建、貴州上調后的學費標準從今年開始執行。
在已經確定學費漲價的省份中,湖北、山東等省份是在河南招生較多的省份。
湖北省去年就調整了高校學費標準,去年之前,湖北省屬普通高等學校一般本科專業學費標準為每學年4000元,部屬學校一般本科專業學費標準為每學年4500元。
2013年,該省本科一般專業學費標準為每學年5000元,省屬和部屬院校本科專業分別漲了1000和500元。藝術類專業學費可在一般專業學費基礎上上浮30%。
去年就已經確定學費調整標準的山東省,今年開始正式實行。該省文史類專業每學年由3400元調整為4100元,理工農類由3600元調整為4600元,醫學類醫學專業由4000元調整為5400元,非藝術院校藝術專業由6000元調整為8000元。
【有何依據】
高校學費調整權在省級政府
按照1996年出臺的《高等學校收費管理暫行辦法》規定,高校學費標準根據年生均教育培養成本的一定比例確定。在現階段,高校學費占年生均教育培養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過25%,具體比例必須根據經濟發展狀況和公眾承受能力分步調整到位。
高校學費的審批及調整權限,按照《辦法》的規定在省級人民政府,由省級教育部門提出意見,物價部門會同財政部門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辦學條件和居民經濟承受能力進行審核,三部門共同報省級人民政府批準后,由教育部門執行。
據了解,從2001年至2006年,教育部、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每年都下發通知,強調“高校的學費和住宿費標準要穩定在2000年的水平上,不得提高”。2007年,國務院發出的“限漲令”,要求5年內各類學校學費、住宿費標準不得高于2006年秋季的相關標準。
從2007年開始,教育部開始著手制定《高等學校生均培養成本核定辦法》。所謂“生均培養成本”,即高等學校培養一個標準學生的平均成本,但這個被教育界普遍認為是學費制定標準之一的重要數據,長期以來卻是一筆糊涂賬。如今,“限漲令”到期,但生均培養成本的核定辦法至今仍未出臺。
【喜大普奔】
我省公辦院校學費保持不變
在全國多個省(區、市)高校學費一片“漲”聲之中,昨日,記者從我省發改委了解到,我省高校的本科生學費已多年未變,今年依然維持原標準。
在河南省教育廳官方網站,記者也查詢到了我省高校收費標準,其中,本科學費依然按照《關于對我省普通高校學費標準進行結構性調整的通知(豫發改辦[2004]232號)》和《關于進一步規范普通高校收費管理的通知(豫教財〔2007〕74號)》執行。目前,我省普通本科每生每年學費標準為:文科類3400元,理工科3700元,醫學類4500元,藝術類5700元。
專家聲音
“教育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最偉大的工具’,而教育產業化留下的將是一個惡性循環。大學學費普漲,窮人的孩子會被更多排除在大學之外,會造成更多的社會不公平。”
——省社科院副院長谷建全認為,政府應該加大對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盡管高校漲學費的理由充足,但也應顧及民眾的感受,培養人才和提高國民素質的高校,不能成為賺錢的機器。
“高等教育不等于高消費,教育是百年樹人的民生工程,不能以盈利為目的,更不能產業化。把民生工程變成商業工程會讓社會詬病?!?/p>
——省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宋向清提醒,提高學費后,造成一部分貧困孩子上不起學,就得不償失。
追問
高校缺錢,該向誰伸手?
對于多省份高校學費漲價,教育部最新回應稱,目前高校收費水平基本在城鄉居民可承受范圍之內。然而,如何讓漲價地區的貧困學生上得起學,仍是公眾關注的焦點。據了解,國務院相關部門7月聯合發通知提高了助學貸款上限。
對于高校學費上漲,公眾怎么看?
由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發起的在線調查顯示,大多數受訪者認為當前高校學費較高。參與此次調查的受訪者中,接近八成的網民已經大學畢業。
物價水平上漲、辦學成本提高、還貸壓力增大……高校拿出的漲學費的理由各異?!拔飪r水平上漲”“辦學水平提高”,但對“一些學校還款付息壓力增大”“學費多年未變”等理由,受訪者的認可度明顯較低。
記者采訪的一些高校相關人士表示,目前我國多數省份的學費標準都是十幾年前制定的,這些年來,我國經濟情況和大學運行費用已經發生很大變化。
觀點
高校辦學“入不敷出”
靠“漲學費”來填惡性循環
靠“漲學費”來填補高校辦學的“入不敷出”恐怕會陷入惡性循環。
有知情人士透露,一些高校的辦學經費支出是一筆“糊涂賬”。
專家指出,高校辦學成本上升是不爭事實。盡管政府逐年增加教育財政支出,但客觀上仍不足以應對。當前,國內多數高校的辦學資金來源還比較單一。按照國際通行標準,一所成熟的大學除了政府撥款和收繳學費,還有來自企業、校友、公益人士的社會捐助。
中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有關專家指出,合理的教育成本核算機制、科學的獎助學金分配機制、公開透明的審計標準等,都是“漲學費”之后高校要著力探索和解決的問題。只有讓“漲學費”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并行,才能保障教育公平的底線。
要盡快制定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制度,完善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并保證其實施,上海東華大學校長徐明稚說:“當務之急要確定學費占培養成本的合理區間,上漲幅度要規范合理,莫讓學費上漲攀比?!?/p>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