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記者從許昌市文物局獲悉,近日許昌市文物局組織省、市勘探隊,在配合華豫樽置業廣場項目進行考古勘探中,發現一處面積48227平方米,文化層厚約3米的仰韶文化遺址。
新發現遺址處于許昌市東城區,天寶路與魏武路交叉口附近。經初步勘探,具體位置在華豫樽置業廣場項目西半部(規劃的西大門)、十里廟小區南部及小區以南地塊,緊靠一古河道的河灣分布。距地表深約1~3米,自北至南逐漸加深,掩藏于沖積土層之下。
從勘探出的加沙陶片、繩紋紅陶片等器物標本及土層包含物分析,該遺址應為距今7000~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且仰韶文化以后的堆積層明顯。
今年7月31日,省文物局副局長孫英民等領導、專家前往勘探現場進行實地查看,并就進一步做好新發現遺址的調查、保護、研究等問題進行座談。
孫英民認為,許昌新發現的這一處仰韶文化遺址,范圍大、時代早、文化連續性較強,對許昌乃至河南來講這是個重大發現,再次證明了早在距今7000~5000年前,許昌就是一處適宜人類居住的風水寶地,與靈井“許昌人”遺址遙相呼應,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他要求許昌市文物局盡快摸清遺址分布范圍及核心區位置等,拿出考古工作報告及圖紙,向許昌市政府匯報,提出遺址保護意見和建議。
目前,對新發現遺址的考古研究工作,仍在進行當中。
關鍵詞
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距今約7000~5000年前中國新石器時代的一種彩陶文化。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發現,故按照考古慣例,將此文化稱之為仰韶文化。主要分布于黃河中下游一帶、以秦晉豫三省為核心的中原地區,以陜西大部、河南西部和山西西南的狹長地帶為中心,東至河北中部,南達漢水中上游,西及甘肅洮河流域,北抵內蒙古河套地區。
(記者 杜文育 通訊員 李彩)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