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生是個承包食堂的生意人,但最近因為鄭州某高專學校的食堂承包續約問題,他和該校紀委書記鬧得不可開交。
張先生拿著一堆所謂的“把柄”找到商報,聲稱這位主管后勤的女紀委書記日常愛刁難人,吃飯也只刷1元錢,甚至“吃白食”。而這位女紀委書記覺得自己“中了圈套”。雙方已經為此爭執快半個月了。
講述
紀委書記食堂吃飯只刷1元
張先生和妻子徐女士是2012年4月進入鄭州某高專學校承包食堂的,一個學生食堂和一個教師餐廳,而該校紀委書記就是主管食堂的領導。張先生稱,“我們給他們供應的是自助餐,一頓10元,現在降到了8元。”
按照夫妻兩人的說法,這個紀委書記有點“不好伺候”,常要求餐廳整頓,“比如不準賣飲料,說是影響外面小賣部生意。”
“畢竟管著我們,和氣生財吧。”徐女士聲稱,為緩和關系,在該紀委書記去餐廳吃飯時,自己或員工會主動把卡機上的金額改成1元,“她稍微客氣下就接受了。”
張先生聲稱,這還是有她同事在場的時候,“不刷飯卡不好意思,如果是一個人,她吃完就走,卡也不刷。”
對質
吃白食論?
前天,張先生又找到該校紀委書記討說法。他說,真正決定“舉報”這位紀委書記,導火索是6月份的續約合同。
按慣例,該校食堂的承包合同是一年一簽。按合同,若張先生通過滿意度考核,且雙方都有續約意向,就能再續約一年。一年前的這個時候,張先生成功續約,雙方約定他可以干到今年的6月30日。他本想著今年能接著承包食堂,但6月中旬學校公布的一紙招標書讓他慌了神。
“他們也沒有提前通知一聲。”張先生說,按理說,沒有啥大錯,他應該會繼續承包下去,“但他們都沒有考核。”
早在半個月前,張先生就揚言要拿著紀委書記的消費卡賬單“讓她下臺”,他覺得遇到這樣的領導,再干下去也沒啥意思了,“但不蒸饅頭爭口氣,她吃白食是鐵定的。”
圈套論?
前天,接受河南商報記者采訪時,這位女紀委書記承認存在刷卡1元的事情,但強調自己當時不知情,“刷卡時沒看卡機”,“走得急沒看清金額”;至于吃白食,“更不可能”。
“上個月重新招標,他威脅我時我才知道。”她說,自己不可能貪圖小便宜,“現在打算把錢補到學校的總賬上,咋弄也不可能給他。”此外,女紀委書記和學校伙食科科長都否定了張先生的續約質疑。他們覺得,雖然合同約定有續簽條款,但校方認為張先生存在很多經營問題,而且拒絕服從監管,“所以我們有權利重新招標。”
記者采訪期間,這位紀委書記激動起來,指責“中傷”她的人“用心險惡”,自己“中了圈套”。爭執不下,張先生要求查看紀委書記的飯卡消費記錄,該紀委書記就默不作聲或岔開話題,對于“刷卡1元的次數”、“欠賬總額”等問題,也都三緘其口。
記者手記
何為“與人為善”?
這一幕,像極了傳說中應該私下進行的“潛規則”,如今赤裸裸地擺到臺面上,我還是第一次碰到。
張先生聲稱,他本不想與紀委書記撕破臉皮,畢竟“對誰都不光彩”,他求的是“踏踏實實做生意,和氣生財”,所以一直努力向主管的紀委書記示好:一是態度好,二要給實在的好處。
可如今,他認為紀委書記“砸”了自己的飯碗,當初的“示好”也就成了自己“維權”的武器。
對質現場,校長和紀委書記數次強調“與人為善”這個詞,他們不明白在招標結果已經無法更改的情況下,張先生為什么還“鬧這么大動靜”;他們也不理解記者為何對“這樣的小事”這么關心。
我能否換個角度想,如果大家都做到了“與人為善”:生意人誠信經營,不鉆營,不存惡意,以口碑贏得尊重,就算個別領導刁鉆,想必也難改變什么;主管領導嚴于律己,不占小便宜,不“刷卡1元”,也不至于落到“被人下套”的地步。多少官員因為剛開始的“1元錢”毀了前途、毀了名聲。這段文字不針對事件中的雙方,而是與所有生意人和“領導”共勉。(記者 王杰)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