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公交投資每增加1億元,就可產生3.72億元的GDP,提供5800個工作崗位,減少機動車油耗5317噸,減少污染物排放170噸,減少交通占地4.4億平方米……這份全國范圍內首次披露的公交“社會貢獻成績單”,是國家統計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題課題組在“鄭州樣本”中得出的結論。而鄭州公交以“考霸”身份出現,對社會總貢獻量比2005年翻倍。遠可期望,2016年,鄭州市公交分擔率將達到45%,中心城區居民500米內有公交;近在咫尺,三環快速B3將于月底前開通。
一輛公交車,能夠撬動多少經濟能量?能省出多少生活費?騰出多大停車場?少制造多少霾?昨日,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鄭州市公共交通對鄭州社會經濟發展貢獻的評價研究》課題組(以下簡稱“公交研究”),在鄭州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以鄭州為全國首個樣本,發布公交發展對于經濟增長、社會發展、環境資源貢獻量的成績。
“飯碗”增加了,房子升值了
公交與“飯碗”
買車、建場(場站)、加智能(信息化智能公交建設)等,是公交投資的三大塊。
據公交研究顯示,1億元買車,能帶來3.96倍的產出,1億元建場,能帶來3.48倍的產出,1億元加智能,能帶來3.1倍的產出;而這三大項,可以分別帶來5500、6000、5800個工作崗位。
6.9萬個“飯碗”
2006年至2013年,鄭州市公共交通共投入53.7億元,最終拉動200.4億元的GDP,給37.7萬人提供了飯碗。僅2013年一年,就增加了6.9萬人吃上“公交”這碗飯。
500元交通“紅包”
只要你選擇公交出行,意味著每年得到500元的公交補貼紅包。公交研究顯示,2013年,鄭州公交為乘客降低出行費用共計16.3億元,平均每人次出行支出比運營成本低1.58元,相當于給每位公交族年補貼約500元的交通費用。
公交與房子
在鄭州,不少人賣房子或出租房子,總不忘加一句廣告語:“出門就有公交。”
67.6元土地(每平方米)增加值
數據顯示,2006年至2013年,公交帶動土地價格每平方米上漲了67.6元。去年,公交行業實現的增加值為11.7億,帶動公交產業鏈實現增加值達47.3億元,產業鏈增加值占鄭州市區GDP比重達2.15%,比2005年提高0.96個百分點。
道路讓出來了大家都跑快了
公交與時間
2013年,鄭州公交客運量達10.3億人次,公交運營里程達到2.83億公里,分擔率由2005年的22.5%提升至2013年的30.8%。
58分鐘上下班耗時
2005年至2013年,鄭州市城市道路面積年均增長5%左右,但機動車保有量則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長。數據顯示,鄭州市民上下班耗時約為58分鐘,其中約有14分鐘是因為堵車而無辜“躺槍”。
但不妨換個方式來看——1輛滿載乘客的14米長的公共汽車,能夠替代以每小時40公里行駛排滿600米長的一條小汽車行車線;高峰時期,公交車載客量約100人,能夠替代40輛平均載客為2.5人的小汽車。這意味著,有20輛公交車相當于為鄭州增加了一條行車道。調查顯示,乘坐BRT的居民所實現節約出行時間5至20分鐘的占64%,節約30分鐘的占26%。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