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驗——“做好作風建設這道題”系列評論之二】
作風建設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在指導蘭考縣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時,習近平總書記就強調,作風建設已經采取的措施、形成的機制要扎根落地,已經取得的成效要鞏固發展,關鍵是要在抓常、抓細、抓長上下功夫,其中在論及“抓長”時,總書記形象地給予解讀:“要反復抓,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集中抓的時候雷霆萬鈞,平時放任自流。”
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一明確的要求,揭示了轉變作風的重要方法論,無疑是破解作風問題頑固性與反復性的一把“利器”。
不能不承認,目前,干部作風轉變不到位不徹底的沉疴依舊存在。不少人風頭來了就收斂,風頭一過就故態復萌;表面上嚴守禁令,暗地里移花接木;形式上穿舊衣、吃簡餐,實際上惰政不改。這些現象,無疑是揣著“熬過這陣子”的念頭,把“改作風當做一陣風”。
這也正說明,作風建設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是伴生著各種反彈、變異、干擾。如果前熱后冷、前緊后松,就會功虧一簣。費了很大勁,最后沒抓成,何以取信于民、立信于全黨?
因此,整治不正之風,如同戒除癮癥,需要經常抓,深入抓、持久抓。只有不斷地“敲打”,才能“敲打”出氣正風清的政治生態。山西一名紀檢干部為父親大辦喪事違規收受禮金,陜西一政府官員公車私用醉酒駕車,這些在某些人看來寫個檢查做個檢討就能“糊弄”過去的事,現在不都是被立即免職嚴肅處理了嗎?通過這一樁樁一件件狠剎歪風的案例,體現出作風建設一錘接著一錘敲的恒心耐力,并警示官員:不良作風“潛伏”得再深也能被發現,“馬甲”再多也能被識辨。
“開弓沒有回頭箭”,改變作風必須成為常態。這也警戒我們各級領導干部,對改作風莫抱幻想,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行為要不得。
改作風必須認真改,鍥而不舍地改,改的力度不能減、溫度不能降,就像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在一篇文章中所說,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狠勁,把轉變作風落到實處、抓出實效。(金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