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祿生命的最后時刻,是在咱醫院度過的,他在病情十分嚴重的情況下,依然惦念著蘭考的百姓,惦念著那里的生產,他一心想著人民、一心為了人民的精神實在感人!”4月28日,當年護理過焦裕祿的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退休職工樊鏡珍老人說。
鄭大一附院是焦裕祿生命中最后53天住院治療的地方。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鄭大一附院深入挖掘這一題材,拍攝了當年的醫護人員追憶焦裕祿住院時情況的紀錄片,組織全院黨員干部觀看學習,把學習焦裕祿精神與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結合起來,采取切實措施為患者搞好服務。
該院提出“三學三結合”作為教育實踐活動的立足點,即把學習焦裕祿精神與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蘭考重要講話精神相結合、把學習胡佩蘭事跡與提升醫療服務質量相結合、把學習身邊典型人物與做好本職工作相結合,組織全院干部黨員自上而下、從里到外反復“照鏡子”,深入查擺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質能力、作風形象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對征集到的意見建議立行立改。
今年1月,鄭大一附院設立了重癥病人轉運服務中心,24小時專人值班,配備了兩輛奔馳專用車,每輛車上配備的呼吸機、除顫儀、監護儀等設備,價值在百萬元以上。中心成立以來,已免費轉運200多名病人,最遠的行程到江蘇南京、湖南郴州。前不久,在我省工作的林某到南京出差,突發腦出血,在當地住院20多天,效果不佳,家屬撥打了鄭大一附院重癥病人轉運服務中心電話,醫院立刻派人和車輛奔赴南京,免費將林某接回了鄭州。
針對全院85%患者為農村病人的情況,醫院專門成立了農村患者服務中心,早上7:30上班,中午不休息。部分患者來之前沒有辦理轉診手續,中心就設立專人與地市農合辦進行聯系,按政策協助辦理轉診手續,3天之內把轉診手續辦好放到病人的床頭。據統計,中心每天窗口辦理手續及接待咨詢1000多人,每月辦理新農合直補出院病人12000例以上。
醫院還成立患者投訴中心和回訪中心,及時了解出院病人康復狀況,征求病人和家屬對醫院管理、醫療質量、服務、行風建設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讓病人滿意是醫院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目的,我們要從病人不滿意的地方改起,以實際行動提高患者就醫滿意度。”鄭大一附院院長闞全程表示。(記者李旭兵)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