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集聚區的雁陣效應
雁群在天空中飛翔,一般都是排成人字陣或一字斜陣,并定時交換左右位置,借助空氣動力學的作用,編隊飛行的大雁能夠飛得更遠。這一飛行陣勢是它們飛得最快最省力的方式。經濟發展中也存在著這種抱團取勢的現象,管理專家將其稱為“雁陣效應”。
雁陣效應給我們的啟示之一是:1+1>2,所謂微風聚在一起,便有臺風的力量。產業集聚區的特色產業鏈就是一個個具體化的雁陣,產業鏈上的上游、中游、下游企業相互扶持、相互補充,形成了遠遠大于單打獨斗的產業集群競爭力。
雁陣效應給我們的啟示之二是:領頭雁以一敵十。對于全省經濟發展而言,產業集聚區是領頭雁;對于產業集聚區的產業布局而言,特色主導產業是領頭雁;對于特色產業鏈而言,核心骨干企業是領頭雁。領頭雁飛多高飛多遠,雁群就能飛多高飛多遠。
2013年,河南在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中,實施了“四個一”產業集群培育工程。重點引進100個以上龍頭企業、打造100個特色產業鏈、實施1000個以上重點項目、形成100個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的特色產業集群。
產業集聚的雁陣越來越多,越來越大,富民強省的基礎越來越牢,中原崛起河南振興目標越來越近。
一個培育招商沃土的廣闊平臺
如果說,一個人能獲得多大的人生平臺,和他的朋友圈緊密相聯,那么,一個區域能獲得多大的發展平臺,也和它的“朋友圈”息息相關。
1983年,一個叫洛藝彩印中心的項目在河南落地,合同金額為5萬美元,這是河南歷史上第一個外資項目。也是在那一年,23歲的史蒂夫·喬布斯登上了《時代》雜志,他的蘋果公司實現收入近10億美元。沒有人想到,三十年后,年收入1740億美元的蘋果公司加入了河南的朋友圈,在鄭州生產的蘋果手機占到了全球產量的80%。把蘋果拉過來的是另一位重量級朋友,它的名字叫富士康。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從甲骨文到京東電商,從惠普到微軟云,遠方的朋友為什么來這里?2009年,河南省全面推進產業集聚區建設,針對工業園區“散、亂、少、弱”問題,在規范整合原有300多個園區基礎上,確定了全省180個產業集聚區。按照“競爭力最強、成長性最好、關聯度最高”原則,集中力量培育特色產業集群。每一個集群就是一個雁陣,雁陣效應生成了巨大的競爭優勢。
俗話說,多個朋友多條路。亞洲最大的可口可樂生產基地落戶漯河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后,另一家世界500強企業美國嘉吉公司隨即在隔壁建廠,一根管道穿墻而過,嘉吉公司的糖漿直接輸送到可口可樂的生產線上。在太康產業集聚區,神風鍋爐落戶后,引來了韓國斯大鍋爐;在臨潁產業集聚區,盼盼集團招來了嘉美集團……類似的老友帶新朋一撥接一撥。
如今,在河南投資的境外世界500強企業達到81家。
朋友來了,不是匆匆過客,而是在河南安家。咋當好東道主?河南各產業集聚區“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洛陽洛新產業集聚區通過招商,以項目開發權換取基礎設施投資,破解發展資金瓶頸;桐柏縣產業集聚區設有“馬上辦”辦公室,對產業集聚區內企業實施“零阻礙”服務,打造立說立行、馬上就辦的“金牌服務”品牌。各地創造性地推出了代理制、保姆式服務等好做法。
5年來,圍繞產業集聚區,一個又一個朋友圈在壯大。
滎陽產業集聚區以現代裝備制造和新材料為主導產業,打造兩大園區,它的朋友圈有少林汽車、長城機械、上海世邦等業界大咖;民權產業集聚區圍繞制冷產業,打造“全國制冷基地”,它的朋友圈有香雪海集團、華美電器、維雪制冷等行業巨頭;孟州產業集聚區圍繞交運裝備制造和生物化工產業,打造高科技產業鏈,它的朋友圈有重慶嘉陵、德國凱絲、富士康等行業翹楚。
河南,180個產業集聚區,其中,營業收入超百億的特色產業集群已達55個。每一個特色產業集群的背后,都有一個高大上的朋友圈。
2013年12月,馬云帶菜鳥物流網絡加入了鄭州航空港的朋友圈。
鄭州航空港,是河南最大的產業集聚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后,國內人氣和國際人氣都顯著上漲,最近,它的朋友圈里又增添了兩個國際范的“好友”:微軟云項目和谷歌電子商務項目。
再加上老朋友美國UPS、聯邦快遞、DHL和“四通一達”等物流巨頭,看看這樣豪華的“雁陣”,誰要想在河南物流領域分一塊蛋糕,不加入行嗎?
與巨人同行,才能攀登制高點;和高手合作,方能成就大事業。
郭庚茂書記形象地說,蓋一座高樓大廈,沒有幾根頂梁柱是支撐不了的,每個縣要有那么幾個百億級以上的產業,每個市要打造出千億級的產業,全省要抓幾個萬億級的產業,才能為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奠定長遠發展基礎。
三門峽產業集聚區重點打造黃金產業集群,中國黃金集團中原冶煉廠整體搬遷升級改造工程,就落戶于此,建成后這里將成為亞洲最大的黃金綜合回收基地,河南千億級產業集群之一。
河南大門常打開。
五年前,河南抓住了發展產業集聚區的重大機遇,以開放招商 “一舉求多效”,從思想觀念、組織保障和環境氛圍上,為河南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今天,我們和世界一起站在新的起跑線上,應當搶抓產業轉移和新型業態興起兩個機遇,讓產業集聚區的朋友圈更加強大,為中原崛起河南振興積累更大能量。
央媒評
2012年,河南180個產業集聚區完成投資突破1萬億元。2013年前10個月,集聚區完成投資10131億元,同比增長28.5%,占全省投資的比重為50.4%,有力支撐了全省工業較快增長。
——據新華社2013年12月1日電
見證者說
●我們企業在鶴壁市金山產業集聚區,不出園區就能備齊原材料,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生產成本,產業集聚區就得這樣“集”出規模,“聚”出效率。
——鶴壁美麗鳥車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吳寶濤
●希望政府層面做好規劃和引導,加強多個不同產業集聚區間的協作,畫點成圈、聯圈成面,真正讓產業集群形成“化學合力”。
——河南平棉紡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退休職工 田耀顯
●通過產業集聚區,縣里引來了不少大的工業企業,解決了不少農民的就業問題,下一步是不是可以再引來一些農業綜合開發企業,推動現代農業發展。
——許昌市襄城縣紫云鎮村民 張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