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如何發展 制圖/王偉賓
4月底前,停運一年多的漢新歐班列將恢復運行。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包括鄭歐班列在內的中歐之間往返鐵路貨運班列將達6條之多,且有長距離線路重合。
是競爭還是合作?專家認為,中歐班列未來應謀求合作。
重啟
“漢新歐”突破四重門后重啟
從2013年起,河南人記住了一個名字——鄭歐班列。
自2013年7月18日首班班列開行至今,鄭歐國際鐵路貨運班列已開行21班。
而在鄰省湖北,停運一年半之久的漢新歐班列近期也將重啟。
2012年年中,富士康武漢園區有一批臺式電腦配件要運往該公司在捷克帕爾杜比采的基地組裝,富士康向武漢官方提出,這批貨能不能以海運的價格走鐵路?
隨后在2012年10月24日,首次開通漢新歐鐵路專列,承運武漢富士康生產并出口到歐洲的共計50個40英尺標準集裝箱的消費電子產品。
但首趟之后,漢新歐便陷入停運狀態。
湖北當地媒體曾這樣總結它面臨的四重門:
首先是通關麻煩,由于沒有本地通關口岸,“漢新歐”專列通關驗放就必須到新疆阿拉山口口岸,這難倒了出口企業。而比海運高一倍的費用,也是個難題。
除此之外,漢新歐試水時最大客戶是富士康,而冬季,這些產品難以抵擋中亞等地零下40℃的低溫,因此有半年時間,班列無法運行。
而同業競爭,也是當時漢新歐面臨的局面。
2010年首次試運行的“渝新歐”,以國內最早試水跨洲鐵路貨運班列的姿態出現。
而在“漢新歐”停擺半年后,成都于2013年4月開通了到波蘭的“蓉歐快鐵”。
借助重慶打造全球最大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的契機,“渝新歐”高峰期甚至達到一周開行三列,湖北不少出口貿易企業也選擇“渝新歐”。
“蓉歐快鐵”則針對電子產品耐寒性能差的情況推出了空調集裝箱。
也許,漢新歐目前已經成功破解了這“四重門”?因為,新近的消息顯示,漢新歐班列將于4月底恢復常態化運營。據初步方案,從7月起,每周開一班,并根據需求,專列還將適時延伸至德法等西歐國家。
同業
鄭州、武漢都在申報汽車整車進口口岸
如同“漢新歐”面對“渝新歐”與“蓉歐快鐵”的同業競爭,“漢新歐”重新起程后,會否與鄭歐班列形成競爭關系?
比如貨源,包括從歐洲回來的返程貨源。
返程貨源,一直是影響中歐貨運班列效果的重要問題,而相關方也一直在想辦法。
申報汽車整車進口口岸,就是辦法之一。
2013年我國累計進口汽車117.1萬輛,其中歐系車36.51萬輛,而河南及周邊六省進口汽車已經占到全國進口汽車消費量的20%左右。
但據記者了解,我國目前有14個獲得國務院批準的汽車整車進口口岸,沒有一個在中部,也只有一個在內陸,那就是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為內陸整車進口口岸。其余有10個沿海整車進口口岸,3個沿邊(陸路)進口口岸。
業內人士直指,國內汽車整車進口口岸區域分布不均衡。
根據計劃,武漢今年將申報汽車整車進口口岸,以便從歐洲進口汽車充實回程貨源。鄭州也在這樣做。
“全國兩會期間,我們去了海關總署、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部門。”鄭州國際陸港開發建設有限公司相關人士介紹。
他說,包括鄭州、武漢等城市在內的7個城市都在申報汽車整車進口口岸,國家由海關總署牽頭,針對7個申報城市逐項審查,并起草相關方案。
“7個城市當中可能會選3個。”他介紹,根據工作進度,最終同意哪幾個城市建設進口口岸,有可能到5月底才能確定。
此外,鄭州和武漢都希望申請加入“安智貿”試點城市。
“安智貿”的全稱是中歐安全智能貿易航線試點計劃,旨在通過中歐海關以及海關與企業的合作,建立安全便利智能化國際貿易運輸鏈而實施的試點計劃。
進入該計劃的企業如同VIP會員,會得到最大限度的快速通關。比如,企業可提前報關,貨物在出口國海關查驗后,可避免進口國海關重復查驗。
據記者了解,“渝新歐”已享受到這一政策的福利。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