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wǎng)訊(記者 張定有)南陽市臥龍區(qū)安皋鎮(zhèn)太清觀村村民們搶挖的 “金子”是云母無疑,但打出的“金首飾”卻是銅鋅合金!專家稱,兩者風馬牛不相及,“金首飾”存在兩大懸疑。
春節(jié)前后,南陽市臥龍區(qū)安皋鎮(zhèn)太清觀村傳出消息,村民用在附近山上挖出的“老刮金”,居然打出了“金首飾”。一時間,周邊村民瘋狂到該村山坡上挖金子、打首飾,鬧劇持續(xù)了一個多月。記者向?qū)<仪笞C后,證實村民們搶挖的“金子”,實為金云母,他們手中所持的“金首飾”,也絕非黃金。
村民手中的首飾究竟是什么原料所制?昨天上午,記者帶著從現(xiàn)場買到的原材料和金手鐲,來到河南省地礦局第一地質(zhì)勘查院,進一步請專家分析鑒定。
經(jīng)過目測,省地礦局第一地質(zhì)勘查院一分隊隊長、高級工程師楊士輝說,初步看,原材料屬于云母類物質(zhì),盡管還沒有通過巖礦鑒定確定是什么云母,但應該是金云母,該物質(zhì)不含金屬,僅僅是顏色好看而已。
對于記者所購買的手鐲,楊士輝稱是合金類東西,但具體是什么東西,必須通過化驗分析才能知道。但對于村民們口中所說的“一捧土能打一個金手鐲”的說法,楊隊長認為絕沒有可能。“無論是什么云母,均屬于非金屬類礦物,而這個鐲子屬于金屬類東西,這兩樣東西不是一回事,石頭打成鐲子?不可能 !”
為了查明原料和金手鐲的具體成分,楊士輝帶著記者來到河南省南陽地質(zhì)測試研究中心,利用儀器作進一步化驗和分析。
王明軍是省地礦局第一地質(zhì)勘查院監(jiān)測中心主任,他這樣介紹了檢測的程序:手鐲樣品屬于金屬材質(zhì),要通過電鉆鉆成粉末后進行化學分析;礦石土壤類的樣品,要進行鄂破、對輥、縮分,然后再研磨到200目后,進行正常的光譜分析和化學分析。
當天晚上8點,化驗結果出來,省地礦局第一地質(zhì)勘查院監(jiān)測中心還出具了專門的鑒定報告:土樣的結果主要是硅鋁鐵,以云母為主;手鐲的主要成分以銅鋅為主,銅占58.97% ,鋅占34.68% 。從這兩種成分結果來看,土樣和手鐲的主要成分根本不符,土樣的成分做不出手鐲。
根據(jù)檢測結果,專家提出了兩大疑問:一,如果這些首飾確為云母礦所做,那么銀匠在加工時必然添加了其他原料,云母僅僅起到上色作用;二,既然云母做不出這類首飾,那么就存在調(diào)包的嫌疑,以銅鋅充黃金忽悠群眾。
2月10日,也就是本報報道的當天,當?shù)嘏沙鏊屯ㄖ稚系你y匠鋪,要求他立即停止加工這類首飾。附近群眾也證實,最近幾天,銀匠鋪一直處于歇業(yè)狀態(tài)。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