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有的小區電梯內電線都裸露出來了 記者 邱曉峰/攝
城市在高速發展,電梯數量也在激增。根據業內劃定的15年為界,如今鄭州已有不少電梯邁入“高齡”,隱患開始顯現。
記者采訪中發現,老舊電梯維修保養和升級改造收費矛盾凸顯,導致老舊電梯陷入“久治不愈”怪圈。
監管部門認為,根源在于使用者對電梯的維護意識差。
現狀
鄭州電梯10年增10倍 安全維護卻很少
據鄭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處數據,目前鄭州市在用電梯共3.5萬部,其中乘客電梯2.9萬部,初步統計,使用年限超過15年的乘客電梯有500余部。而在10年前,鄭州在用電梯不過3000部左右,10年增加了10倍。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一般以15年為界,超過15年的電梯稱為“老舊電梯”。業內普遍認為, 維護保養不到位是電梯故障頻發的主要原因。
鄭州大上海城旁邊的西昌小區,是附近第一個裝電梯的小區,社區劉主任說,小區的電梯已經18歲“高齡”了,老化嚴重。業主們不滿物業管理,已經鬧過幾次,目前電梯由業主認可的個人維護。
同樣的問題出現在二七區一老小區里,“居民有訴求,但也怕掏錢,跟物業還有矛盾?!鄙鐓^工作人員說,他們協調時也很為難。
不光老舊電梯問題顯現,新建小區電梯也是事故連連。
中原區秦嶺路上一小區,剛進入交房期,裝修大潮隨之而來?!八?、大沙、家具,什么都往里面搬?!彪娞菥S護人員說,電梯被“破壞性使用”。
圍繞維修費出現三方“角力”
根據規定,電梯使用過程中,使用單位必須與安裝維修單位簽訂維保合同,每15天至少保養一次。
“能做到半月一保養(電梯)的單位很少。”曾在某物業公司工作過的安先生說,除非是一些客流量大的商場或住戶比較多的高層住宅區,電梯維護部門會派專業維護人員駐點,一部電梯每月維護費1000元左右。而在使用頻率低的小區,每部電梯月維護費用也要500元,“業主不會愿意每月都掏這個錢的?!?/p>
今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特種設備安全法》,明確規定如果業主委托物業管理小區的電梯,物業應依法履行安全管理義務,否則將承擔相應責任。但不少社區工作人員表示,對于一些無主小區和老舊小區,物業公司連物業費都收不上來,哪兒來的電梯維護費?
鄭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處崔副處長表示,如此一來,局面會演變成這樣:業主要用電梯,維保公司要錢,物業公司收不上錢,業主埋怨物業收費太高,最終電梯狀況越來越糟。
觀點
崔副處長說,各種電梯問題都指向一點:電梯相關責任方安全維護意識淡薄。
“物業和居民是實際使用者,但大家更關心的卻是經濟利益?!彼f,“現在問題不突出,但未來5到10年,老舊電梯問題會集中顯現出來?!?/p>
“作為電梯安全監察部門,只能從電梯安全角度作出管理要求。”崔副處長說,對業主與開發單位、物業單位的矛盾,及維修改造費用等實際問題,需要地方政府參與協調解決。
在她看來,這需要地方政府在財政上進行支持,“比如深圳和重慶,已經出臺了對老舊電梯補貼改造的文件。我省目前還沒有這方面的文件?!保ㄓ浾?王杰)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