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弘數碼公寓二樓的平臺上的暖氣管道漏水,在墻上形成冰柱。
閱讀提示 鄭州市供暖已滿40天,其間老百姓投訴不斷。昨天,大河報記者兵分兩路,探訪投訴最多的瑞龍城小區、數碼公寓小區等5個小區,發現小區內暖氣管質量問題頻發,是老百姓喊冷的共同原因。
小區暖氣管網在交給業主前,要經建委、熱力公司、房管局三部門“把關”。為何帶病的暖氣管道,一路綠燈送到購房者手里?如何才能保障咱家的暖氣管健健康康?請看大河報記者的調查。
[探訪]
5個居民喊冷的小區
暖氣管都病了
本應循環供應暖流的熱水,卻白白漏出,在業主家外墻凝結成冰柱。這是鄭州市文博西路與科源路交叉口東北角數碼公寓居民的悲催供暖故事。
12月26日下午1點,記者來到該小區。一住戶說,小區1號樓、2號樓大堂都在漏水,中間停過一次暖,但一直止不住。
記者來到2樓平臺,在大堂靠南的通道上,有數十個漏水點,地上濕了一片,由于天冷,樓上漏下的水都結成了冰,最長的冰柱有30厘米長。
記者隨后來到小區物業公司,一名工作人員正拿著單子統計漏水住戶。他介紹,這個小區供暖已經3年了,兩年采暖期一過,開發商就移交給熱力公司。今年供暖嚴重漏水,熱力公司也派人過來看過,發現不大好解決。管道埋在地底下,要維修需要把業主家的地面挖開,確實比較麻煩。
“現在準備結合熱力公司,先把暖氣斷了。暖氣費該退的退,該補的補,補貼點兒電費,到供暖結束后全面維修。”他說。
類似的問題,還出現在沙口路二環支路附近的瑞隆城小區、中原區工人路與汝河路交叉口的中原新城觀瀾小區、中原新城學府1號小區、文化路與紅旗路交叉口的廣廈城市之巔小區。
[追問]
三部門把關 竟管不好一根管
小區暖氣管道交付,要經建委、熱力公司、房管局三部門把關,為啥堂堂三個部門,竟沒管住一個暖氣管道?
第一關:建委
“我們只監督開發商組織驗收”
樓盤建設完成后,會經過鄭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驗收,這一關是如何通過的?
“我們只監督開發商組織驗收。”鄭州市建委有關人士說,小區建成后,房地產開發商會作為甲方,組織施工方、監理方、設計方等進行五方驗收。他強調,建委的職能是,監督開發商按照規定流程組織五方驗收,備案相關驗收資料。
第二關:熱力公司
“總不能挖開建好的路面查驗”
市熱力總公司并網驗收處負責人說,一般新小區建成后,開發商會到熱力公司經營處辦理相關手續,經營處會給并網驗收處下發驗收單。房產商隨后到并網驗收處提出驗收申請,驗收處才會派工作人員現場驗收。
“現在地埋式管網比較多,現場根本看不到,熱力公司總不能挖開建好的路面查驗。”他透露,即便驗收不合格,為了盡快供暖往往會試著供一年,發現問題再讓開發商整改,但一些開發商就是不整改。
第三關:房管局
“沒法把路挖開,咋能保證暖氣管網100%合格”
“我們要求小區內暖氣管網經熱力公司驗收后,開發商才能交房。”鄭州市房管局一位負責人說。
現實中,一些小區暖氣管網并沒有經過熱力公司驗收,開發商就強行交房。這位負責人說,鄭州市已出臺《辦法》,如果不具備交付使用條件強行交房或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的,由房管部門責令改正,并作為不良經營行為記錄在開發企業信用信息系統。這位負責人擔心,“熱力公司驗收都沒法把路挖開,我們咋能保證交房時小區暖氣管網100%合格?”
[提議]
驗收制度亟待改革
供暖條例亟待出臺
所有矛頭似乎一下子指向開發商。昨天下午,大河報記者聯系上一位鄭州房產開發商趙經理。
他說,根據供暖單位和開發商的協議,一般前兩年供暖管線的維護歸開發商負責,兩年期滿供暖公司驗收后,由供暖公司接管。因此,很多開發商抱著“兩年內不漏就算完成任務”的心態,鋪設小區管網。
鄭州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一位水暖方面的工程師曹先生說,一般小區供暖主管線的外壁,厚度要在5厘米左右。但是,他在現場勘查時發現,很多小區供暖管線外壁厚度不足3厘米。
“在地下埋了兩年后,很多管網只剩1厘米厚,很容易漏水。數碼公寓小區就是如此。”鄭州市熱力總公司有關負責人訴苦,“開發商等埋好暖氣管道后才申請驗收,如果試壓不漏水,開發商提供的資料也齊全,再拖下去居民就會說供熱公司不作為。”
河南仟問律師事務所主任羅新建說,鄭州暖氣管道驗收制度亟待改革。他建議,小區暖氣管網,在開發商施工的時候,主管部門就應該介入驗收。埋的管子質量合不合格,安裝工藝對不對,這些細節,要提早介入查驗。
根據現在鄭州市的規定,小區暖氣管道只有2年質保期。過了質保期,開發商也不負責。羅新建說,鄭州市有供水條例、供電條例,唯獨沒有供暖條例。外地如北京、哈爾濱等城市都有供暖條例,鄭州須盡快出臺供暖條例,明確小區內管網屬于全體業主,出了問題,要追究開發商的責任。
(記者 王磊 劉瑞朝 文 記者 白周峰 攝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