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立交橋的總規劃數量據稱已達152座,今后會有越來越多的立交橋走進市民生活。
閱讀提示 | 三環快速路和地鐵1號線將于本周六同時開通,隴海路高架正在建設中,西段高架、東段下穿的農業路明年將開工,金水路也將在明年被三條道路下穿……近年來,鄭州城市建設中,高架橋眾多,但細心市民卻發現,與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相比,鄭州建成的立交橋大多沒有名字,多以道路交叉的“坐標法”作為約定俗成的稱謂,存在名稱長、難找難記、交通指示牌不容易顯示等缺陷。
為此,有市民呼吁:“鄭州的立交橋能不能也有個名?”
市民建議
外地多有名稱,建議鄭州學習
“紫竹橋、蓮花橋、國貿橋、四通橋、航天橋、三元橋、四元橋、聯想橋……這些都是北京二環、三環等立交橋的名字,不但朗朗上口,而且有文化內涵,方位指示感強,方便記憶。可鄭州自從最初的‘四橋一路’工程中有了河醫立交橋、大石橋、新通橋、紫荊山立交橋后,新修的立交橋大都沒有名稱,很不方便。”常年出差的鄭州市民周先生建議說。
大河報記者了解到,目前,鄭州市區很多新修的立交多采用金水路-中州大道立交、北三環-花園路立交、北三環-南陽路立交這樣的稱謂。如果遇到幾條路交會,橋名更不好起,比如未來路-黃河路-中州大道交叉口的立交橋,雖然目前叫“黃河路立交橋”,但如果明年黃河路西延,再添高架橋后,就面臨命名的問題。
約定俗成的“定位法”稱謂很長,不但不方便說,更不利于在交通指示牌上標示。“我們也認為立交橋應該有個名字,能讓市民準確簡捷地確定方位。”鄭州市環快處辦公室副主任魯凱欣表示。
司機周師傅則說:“如果立交橋有名稱,行駛中可以根據道路標志牌選擇路線,可以提前知道前方的立交橋,減少迷路。”
記者調查
最初幾座橋,如今上百座
記者查詢顯示,鄭州的立交橋雖遠比不上北京等城市,但數量也在高速增長,已經規劃、即將開工和建成的有三四十座,不包括鐵路立交,總規劃數量已達到152座。除廣大市民已經熟知的橋之外,中原路、隴海路、科學大道、紫荊山路等市區主干道都將延伸,鄭州的城市高架橋正在踏上“快”節奏。
“城市建設這么快,如果沒有個名字,像紫荊山立交橋,只能叫‘金水路-花園路-紫荊山路-人民路’橋,我覺得鄭州也應該像北京、廣州、上海一樣給立交橋取個名。”市民史先生這樣說。
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一位教授說:“鄭州的立交橋的名字,無法充分體現歷史文化內涵和現代化城市發展內在素質特點,我覺得給立交橋命名值得借鑒。”
“鄭州太缺乏有寓意又好聽的地名!鄭州的公交站名就很難聽,我可不希望將來的鄭州地鐵報站時也這樣:下一站是建設路秦嶺路站……”網友“航天綠城”說。
不過,也有市民表達了不同意見。“我覺得現在這樣挺好的,方便找到,北京的橋多名稱也多,但對于外地人來說非常難找,以坐標定位,外地人更容易找到。”曾創作過《鄭州路名速查手冊》的趙國洲老人這樣說。
“雖然給立交橋命名會導致外地人不容易定位,但如果配上一張地圖,問題會迎刃而解。”市民周先生回復說。
官方說法
給立交橋命名,曾有行動后來暫停
“好的橋名,不僅方便記憶和指示交通,更是一個城市的地理名片。隨著鄭州立交橋的增多,為了提升和完善我市城市形象,建議盡快給鄭州的立交橋起個好名字。”周先生說。
省民政廳地名處副處長胡愛平表示:“給立交橋、人行天橋命名,是城市快速發展后逐步出現的,有其歷史原因。目前,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在這方面走在前面,對鄭州很有借鑒意義。”
記者了解到,其實為加強城市規劃命名管理,2010年9月,鄭州市民政局、鄭州市城鄉規劃局曾共同下發《關于加強城鎮道路廣場公園立交橋等命名管理的通知》。
“我們的確曾啟動過對鄭州立交橋的命名,可后來暫停了。”鄭州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暫停原因,他未詳細解釋。
鄭州的立交橋是否需要命名?您有什么意見或者建議?歡迎撥打本報新聞熱線0371-96211,來跟我們聊一聊。(記者 李一川 實習生 高崢 文 首席記者 陳曉東 攝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