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幾次連續而且嚴重的霧霾天氣,給許多人都留下了“陰”影。那么,過去三十年,我省哪些時段、地區最容易發生霧、霾?北中部地區為何容易出現比較嚴重的霧霾天氣?近些年,霧、霾多發頻發是由什么造成的?昨日,大河報記者獨家專訪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高級工程師蘇愛芳,以上問題將給您一一剖析。
統計顯示
我省12月出現霧霾概率最高
“12月本來就是最容易發生霧霾的月份”,蘇愛芳告訴記者,這個月,一般最容易發生大霧。
她介紹,從近30年的資料統計分析來看,河南省總體趨勢顯示10月、11月、12月、1月的出霧氣候概率均超過10%,12月的概率最高,達到17.4%。而霾的情況,10月到1月為多發季節,在8天以上;其次是2、3、4、6月,在6天以上。
這樣,12月份就是霧、霾交織最頻繁的月份。加上兩者可以相互作用,一旦有比較“有利”氣象條件,就會盤踞不走,長時間在一個地區逗留。
地形原因
北中部最容易發生重度“霧霾”
入冬以來,細心的人發現,在同樣氣象背景下,豫西、豫東相對受到影響較小,而北中部卻最容易發生嚴重“霧霾”。蘇愛芳解釋,這是受地形特點影響導致。
根據霾的統計顯示,我省每年霾平均日數在100天以上的區域集中在豫中和豫西北。“豫西北地區是典型的喇叭口地形,豫中地形也有點類似,非常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蘇愛芳說。如果把容易發生霧和霾的地區綜合起來看,今年北中部成為霧霾“重災區”,也就不難解釋了!
資料顯示
2002年后,全省平均霾日數明顯增長
“霧霾一天一變樣,以前沒記得是在這種天氣下長大呀”,針對近年來霧霾頻發、多發,許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感慨。
氣象資料的統計也印證了這一點,蘇愛芳介紹,我省平均霾天氣日數是在2002年以后有了明顯的增加。這其中,鄭州市表現比較明顯。她認為,出現霾快速增長的趨勢,表明霾的天氣日數變化不是單純的自然氣候變化。城市霾天氣日數的增多,可能更多的是來自城市擴大、經濟發展和生活方式變化帶來的影響。當然,她也表示,這不單單是一個城市問題,跟整個大的區域環境都有關系。(記者 劉學增 通訊員 李周)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