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省一份調查顯示,參與傳銷的學生百分之百都有騙親誆友的舉動。是什么導致學生族成了“被騙”和“騙人”的高發人群?昨日河南省打擊傳銷工作會議召開,校園傳銷問題根源是什么得到與會的各界人士的關注。材料顯示,傳銷活動向校園滲透活躍,而且在誤入傳銷組織后,許多學生不知道拉下線是犯法行為,省教育廳分析認為,大學生和社會接觸較少,在脫離父母的監管后,很容易受到“高薪”、“暴富”等目標的誘惑而誤入傳銷泥潭。
昨日,河南省打擊傳銷工作會議召開,會上,省教育廳提供的材料顯示,當前,傳銷活動向校園滲透活躍,學生被困傳銷組織時有發生。省教育廳的匯報材料顯示,傳銷組織有自己特有的教育模式,打著勵志成才的幌子,給學生勾畫一幅成功的精神藍圖,誘惑大學生進入傳銷組織。參與傳銷的學生在接受錯誤的觀念教育后,人生追求的目標就是不擇手段地獲得金錢,人生價值的衡量標準就成了擁有金錢的多少。在他人的教唆下,希望通過拉攏同學和朋友入伙,賺取“人頭費”來彌補自己的損失,轉移自己受到的傷害,同時也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增加個人的經濟收入。
省教育廳分析認為,大學生和社會接觸較少,在脫離父母的監管后,出現盲目的自信感和自立感,對事物判斷缺乏合理性,對于生活的渴望值較高,很容易受到“高薪”、“暴富”等目標的誘惑。從陷入傳銷組織學生的表現可以看出,這些學生對于自己的人格和信譽不很在意,愿意用個人的人格價值換取經濟價值。
另外,會議上還指出,據調查,廣東、福建和浙江等地成我省學生誤入傳銷組織高發地,特別是每年寒暑假期,不少學生遠赴廣東、上海等經濟發達地區打工。很多傳銷組織打出“好工作、好福利、好待遇”的誘惑,以短期高薪工作為誘導,騙學生參與傳銷組織。(記者 張渝)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