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是賀卡、明信片和中高檔臺掛歷銷售旺季,12月15日,記者走訪發現,今年明信片、賀卡和中高檔臺掛歷的銷售并不火爆,銷售訂單大幅下滑,下降六成以上。
12月15日上午,在鄭州市火車站地區小商品批發市場,銷售賀卡和中高檔臺掛歷的批發商王女士告訴記者,往年11月和12月,臺掛歷和賀卡銷量非常大,今年賀卡、臺歷、掛歷訂單比往年大幅下降,業務量減少六成以上,專做黨政機關單位、國有企業的代理商損失最大。
記者采訪發現,批發價在八九十元的木質高檔臺歷幾乎絕跡,30元以上的臺掛歷鮮有問津,中低端的賀卡也遭冷,目前私營企業訂單和零售成為主要銷售途徑。
“往年這個時候是郵寄明信片最高峰,購買賀卡相互送,今年全取消了。”省公安廳辦公室一位負責人說,“賀卡種類很多,我見過的就有紙片型、立體型、燙金型、綢緞型,便宜的兩三塊錢一張,貴的五六塊錢、三五十塊錢一張的都有。今年,到目前為止我沒收到一張賀卡,也沒寄出一張。”
采訪中,多家黨政機關單位表示,今年10月底中紀委下發的《關于嚴禁公款購買印制寄送賀年卡等物品的通知》,要求各級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和金融機構,嚴禁用公款購買、印制、郵寄、贈送賀年卡、明信片、年歷等物品。以往賀卡和明信片公款浪費嚴重,很多賀卡和明信片沒拆封就直接扔進了垃圾箱,這一禁令省下不少公款費用。
不少市民認為,最近幾年賀卡、明信片和臺歷掛歷等物品已經屬于過時物,不像前幾年那么流行了,一般都是放在桌子上當個擺設,真正用的人不多。隨著網絡和智能手機的快速發展,網絡、短信、微博、微信成為感謝問候的重要平臺。
省社科院法學與政治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祁雪瑞認為,賀卡上的公款浪費折射出的是追求形式、不講實效、鋪張浪費的作風,禁卡令體現了從簡節約、反對浪費的工作作風。(記者李鳳虎實習生王廣艷)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