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除作風之弊、行為之垢,既要靠各單位黨委“動車組”、一把手“火車頭”的內生動力,也要靠各級督導組嚴格的檢查督促、精心指導來增加外在動力,達到紅紅臉、出出汗、排排毒的效果。
加強督導,是保證教育實踐活動善始善終、善做善成的要求。進入整改落實、建章立制的關鍵環節,某些單位是不是有“順著走、跟著走、看著走”、推推動動、應付敷衍現象?某些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有沒有做到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客觀上都需要強化督導落實。督導,就是既要督、又要導,督得嚴格,導得準確,就能褒揚先進、警醒落后、剎住不良苗頭、有效推進工作。
督促要嚴。要嚴格標準、嚴格紀律、嚴格措施,抓住問題不撒手,突出重點不放松。具體地說,就是要堅守底線,嚴格把關,把專項整治和制度建設作為整改落實的重要著力點。要看一看,問一問:對照檢查材料,問整改承諾兌現了沒有;看建章立制情況,問制度是否具有針對性、創新性和可操作性;看突出問題解決了沒有,問是否形成解決問題的機制。如果專項整治效果不明顯,群眾不滿意,就得“補課”、“返工”;如果制度建設大而化之、不疼不癢,該重搞的重搞,絕不能草草收場。
指導要準。“四風”問題普遍存在,各地各單位表現不同,沒有“萬應靈藥”,不能搞“一刀切”。對被督導單位的指導,要把中央和省委精神對接到具體實際,有針對性地提出意見建議,緊緊圍繞推動實際工作、推動事業發展,有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用什么辦法解決得力就用什么辦法,鼓勵改革創新,幫助克服痼疾頑癥,有針對性地建章立制。
井無壓力不出油,人無壓力輕飄飄。強化督導措施,嚴格督導過程,提高督導質量,才能有力保障活動成效,讓黨放心,讓群眾滿意。
(呂志雄)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