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鄭州市未來路上,一位市民帶著孩子在霧中騎行
映象網訊(記者 董彩紅 通訊員 劉江華/文 記者 沈翔/圖)霧霾持續,PM2.5指數居高不下。PM2.5的構成是什么?它對人體健康到底有何影響?昨日,記者獲悉,鄭州成為河南省首個霧霾健康影響監測的城市。記者探訪鄭州市疾控中心,為大家解開“逮”霾的秘密。
【關注】
52年來今年霧霾天最多
根據中國社科院和中國氣象局發布的《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3)》,今年以來全國平均霧霾天數為29.9天,較常年同期偏多10.3天,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由于我國缺乏系統的長期監測,目前無法揭示霧霾特征污染物對健康的危害,因此迫切需要開展霧霾健康影響監測,了解不同地區霧霾特征污染物的濃度變化規律及其對人群健康的危害,為進行健康風險評價提供數據支持。
【行動】
鄭州啟動“霧霾與健康監測”
昨日上午,在中原區和鄭東新區,鄭州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員正在查看PM2.5監測儀器安放位置,準備監測霧霾天氣對健康的影響。
鄭州市疾控中心公共衛生科高利華介紹,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今年選擇霧霾高發的16個省(直轄市)43個監測點,開展霧霾健康影響監測工作。
“中原區和鄭東新區是鄭州兩個監測點。”高利華介紹,疾控中心將通過對霧霾天里空氣成分的監測分析,了解霧霾天氣下PM2.5質量濃度與成分的變化。
【落實】
監控呼吸疾病就診量
據了解,疾控部門與環保部門監測霧霾天氣工作的最大區別是,疾控部門在監測霧霾天氣的同時,還要監控全市部分三甲醫院門診量、急救中心接診量以及全市死因等資料,并把環境暴露的監測結果對比疾病監測的結果,探索建立空氣質量與相關疾病發病的數據模型。然后將兩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掌握空氣污染暴露水平及人群健康影響變化趨勢。
高利華介紹,他們選擇了鄭州市兒童醫院、鄭州市中心醫院等五家醫療機構,在收集資料的基礎上,各監測點還將進行霧霾特征污染物監測和成分分析,每次連續采樣7天,每次采樣時間為24小時,遇到霧霾天氣時則進行連續采樣。
【范圍】
小學生為監測重點
據介紹,此次監測將以小學生為重點,覆蓋全部人群,將對人群的出行模式進行調查,包括不同人群每天的活動量、呼吸量,是在辦公室還是在家里等都將詳細記錄,“不同年齡的人群呼吸速率不同,最終我們將根據不同的活動模式計算出人群暴露水平,就是每天吸入多少PM2.5。”
高利華說,今年12月,還將在鄭州市每個監測點選擇1~2所小學,開展小學生健康影響調查,具體內容為隨機選擇600名三至五年級小學生進行健康影響問卷調查,其中300名開展肺功能及唾液溶菌酶測試。同月,在每個監測點隨機選擇一個社區開展人群出行模式調查工作,每個社區調查不少于400戶家庭,調查人數不少于1100人。
【探秘】
霾是這樣被“逮”住的
PM2.5是指空氣動力學直徑小于2.5微米的顆粒物,相當于人類頭發直徑的1/10,不易被阻擋,被吸入人體后會直接進入支氣管,干擾肺部的氣體交換,引發包括哮喘、支氣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這樣一個微小的細粒子顆粒物,應該怎么“逮”住它呢?
高利華說,他們在兩個監測點放置了6臺空氣采樣器來“捕捉”PM2.5。據介紹,高科技PM2.5監測設備上面有個呈圓柱錐體形狀的切割器,里面的采樣切割頭,可將粒徑大于2.5微米的顆粒物過濾掉。切割器的末端裝有一個直徑為9cm的專用濾膜,當空氣經過切割器后,濾膜就將PM2.5吸附在上面,根據濾膜在采樣前后的重量之差和采集的空氣體積,可以計算出空氣中PM2.5的準確含量。
高利華介紹,相對于人們熟知的PM2.5,大氣的后期分析更復雜,分析對象包括無機水溶性離子、金屬元素、多環芳烴等多種物質。
尤其多環芳烴,更是大家健康的兇手,它是國際癌癥研究中心公布的第一個被發現的環境化學致癌物,而且致癌性很強。
這樣一個監測工作,也正是抓住空氣中健康元兇的最有效辦法,為建立空氣污染(霧霾)健康影響監測網絡打了一個好基礎。
【成效】
將為采取預防對策提供依據
“監測工作正是以預防為主,全面做好人民健康和公共衛生事業發展的關鍵。”鄭州市疾控中心紀委書記郭亞玲介紹,監測數據將定時上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希望通過開展空氣污染(霧霾)特征污染物及人群健康影響監測,能夠掌握PM2.5污染特征及成分差異,了解霧霾事件對心腦血管及呼吸系統疾病的影響等,通過分析將用于傳染病的早期預警和健康提示,同時為政府公共衛生決策提供依據。
提醒
兒童、老人要減少戶外逗留時間
“霧霾天氣應該如何預防?”昨日,鄭州市疾控中心發布了健康提醒,專家建議,霧霾天時人們要減少在戶外逗留的時間,尤其是兒童、老年人及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等易感人群,在重度污染天氣情況下,要停止戶外運動;外出盡量佩戴防護口罩,回家后及時洗臉、漱口,清除面部、口腔、鼻腔內的有害顆粒。
要做好防范工作,當出現發熱、咳嗽、呼吸困難、氣短等一種或多種呼吸道癥狀時,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另外,霧霾天氣易造成呼吸道疾病病原菌的傳播,當感染呼吸道傳染病時,盡量不要去公共場所,應主動與健康人隔離,距離至少在2米以上,防止傳染他人。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