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鄭州市棉紡路與秦嶺路交叉口西北角,一處約二百米長的人行道被人用欄桿封了起來。附近居民稱,這給行人帶來不少麻煩
映象網訊(記者 葉煜/文 首席記者 張曉冬/圖)在鄭州市棉紡路與秦嶺路交叉口西側,路南熱鬧非凡,而與此不同的是,路北的人行道上卻行人寥寥。同是一條街道為何冰火兩重天呢?原來是路北多出了一段嶄新的護欄,將人行道“鎖”起來,行人要想從人行道通過,必須鉆過一個窄門。
【現場】
奇葩護欄“鎖”住人行道
“你見過這樣的奇葩路嗎?為了防止占道,用護欄將人行道‘鎖’住,不知這是誰出的怪招?”鄭州市民岳先生致電東方今報熱線稱。
昨日上午11時許,東方今報記者來到棉紡路與秦嶺路交叉口附近,看到該路口西北角處一段嶄新的護欄將人行道“保護”了起來,這段護欄有一米多高,長約200米。在該路口西北角入口處,有一個只能容一人通過的窄門,如果想從人行道通過,必須鉆過窄門。
此時,一位老人推著兒童推車想從人行道通過,可是,推車不能通過窄門,老人只好拐回來,走快車道。
東方今報記者注意到,這條路快車道約有6米寬,路北的人行道約有4米寬。沿著這條路向西走,里面有一家醫院和一個熱電廠,還有幾個家屬院,路南的人行道被賣菜和賣水果的攤販占據,自然形成一個市場,來此買菜的人絡繹不絕。
【聲音】
封住了人行道卻沒管住占道的
用護欄“鎖”人行道,是不是就鎖住了占道經營者呢?其實,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在護欄外,幾輛三輪車依次停放在快車道上,這樣使本就擁堵的道路更加雪上加霜。
“為了防止占道經營,將人行道‘鎖’住,大概有兩周了。這樣做,封住了人行道卻沒管住占道經營的。”附近的居民李先生指著護欄外停放的三輪車說,看著這不倫不類的做法,真讓人無法理解,出此怪招的人是不是腦子進水了?“本來這條路就不寬,把人行道‘鎖’住,讓行人走哪呀?”路過此地的盧女士說。
“路南的攤販長期占據人行道,是因為每個月交了200元錢,而路北沒有收費,所以才想出這個辦法。”在此做生意的劉女士一語道破天機。
“這樣做,不但是行人無路可走,在高峰期時,就連醫院的急救車都很難進去,不僅‘鎖’了人行道,還‘鎖’住了生命通道呀!”在附近居住的岳先生深有感觸。
【回應】
為防占道才出了這一招
護欄“鎖”住人行道,到底是為了什么?
昨天下午6點,鄭州市秦嶺路辦事處紀工委副書記閔輝回復稱,以前這里小商小販占道經營嚴重,不但破壞了環境,還堵了道路,鑒于此,根據群眾意見,他們要在被圍起來的人行道里建一條“健康文化長廊”。
該長廊既能將小商小販拒之門外,還能給周邊居民提供文化大餐。
而對于路南的商販為何可以占道經營,他解釋說,以前居民買菜要跑3公里,如果附近有個菜市場就好了,經過研究決定,在此建了一個“堵疏結合點”,既方便居民生活,又照顧外來人員生存。DF線索提供 岳先生
說法
建“健康文化長廊”防小販進入
“被圍起來的人行道正建‘健康文化長廊’,這條長廊有兩個作用,一是宣傳健康生活常識,二是防止非法攤販占道經營。”鄭州市秦嶺路辦事處紀工委副書記閔輝說,這條“長廊”于兩周前豎起,展板還在制作,并未擺放進去。“護欄留下的S門太窄了,殘疾人和童車都很難通過,這個該咋解決?”對于東方今報記者提出的問題,閔輝表示,他們將對這個門進行改造,讓殘疾人和童車通過,而小商小販的車進不去。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