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昉在接受河南商報記者專訪 記者 王春勝/攝
人口紅利已經消失,現有生育政策調整對經濟增長速度影響幾乎是零……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研究所所長蔡昉亮明他的觀點后建議,河南應該爭取先行先試,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在制度紅利上占得先機。
說法
中國人口紅利已經消失
一邊是民工荒,一邊是就業難,這種矛盾也讓人口紅利在中國是否“健在”的爭論,愈演愈烈。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研究所所長蔡昉在演講時,開篇就表明觀點:沒必要吞吞吐吐,人口紅利已經消失。
他隨即用數據說話,中國總生育率多年在1.4,處在全世界最低的生育水平上;預計2022年中國人口達到峰值13.8億;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15歲到59歲)則于三年前的9.4億后開始出現負增長。
蔡昉說,多年以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當然靠的是改革開放,但人口紅利是其中最重要一點。缺了傳統的人口紅利因素,經濟增長就要減速,這是一種必然趨勢。
潛力
戶籍制度改革
帶來政策紅利
在蔡昉看來,挖掘人口紅利,最終還需要通過改革來實現。
他說,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在具體思路上表現為創新人口管理,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等。
蔡昉表示,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是發揮人口紅利作用,促進我國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通過戶籍制度改革使農民工和市民一樣可以充分均等地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務,使農民工的勞動力供給更穩定一些,進城的預期更明確一些。
“如果做到這一點,那么全國的勞動參與率每年可以提高一個百分點。在勞動力人口增長速度下降的基礎上,我國經濟增長率可以提高0.88個百分點。這是立竿見影的效果。”
生育率
河南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經濟發展更具可持續性
河南作為人口大省,上億人口時常被看做一種壓力,河南是全國最后一個實施“雙獨”二胎政策的省份。而蔡昉則把此看做是河南的優勢。
他說,研究表明,生育率達到2.1才能實現世代正常更迭,而河南的生育率大概是1.63,雖然仍是一個低生育水平,但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在經濟發展中更加具有可持續性。
他更建議戶籍制度改革能在中原大地先行先試,這樣不僅召回本省外出的農民工,還能夠吸引更多人才,在制度紅利上占得先機。
“單獨”政策
政策調整不會帶來近期人口紅利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調整我國計生政策,“單獨”二胎放開正式被提上日程。
對此,蔡昉在演講時就表示,實行“單獨”二胎政策,對經濟增長速度的影響幾乎是零,既不會帶來近期人口紅利,也不會對人口造成壓力。
既然如此,為什么此次計生政策調整步子不能邁得更大一些呢?
蔡昉在會下接受河南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計生政策已經執行了30多年,大家需要有個認識改變的過程,而且這一步畢竟還不知道是什么結果,需要時間。
他說,希望通過觀察,計生政策能在走出“單獨”二胎放開這一步以后,積累一些經驗。
河南應該抓住“單獨”二胎放開的機遇
據悉,我省一項專題調研曾預測,河南實行“雙獨”夫妻生育第二個子兩年來,河南“雙獨”家庭申請二胎生育指標的只有600多例。
這組數據的差距蔡昉認為非常有說服力,他說,由此證明,從“雙獨”放開到“單獨”放開,這一步并沒有大多少。他認為河南應該抓住機遇,在“單獨”二胎政策出臺時間上別再落在后面了。
延遲退休
延遲退休不能“一刀切”
延遲退休同樣是近期關注熱點。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逐步實施延遲退休。
對此,蔡昉也有自己的觀點。
他說,一頭是應屆畢業生、農村年輕勞動力“人滿為患”,找不到工作;一頭是勞動者“老化”卻騰不出工作崗位給年輕人。要延遲退休,無疑給就業增大壓力。
“一些科技人員、教師等技術崗位,能積極發揮作用,需求也很強,可以晚點退休,但對于普通工人,技能跟不上,你讓他繼續工作干什么呢?”蔡昉說。
他認為,中央推行延遲退休,強調“逐步”,地方上不能簡單理解實行“一刀切”,“如果積極推進,五年內就會付出代價的”。
人口紅利
所謂“人口紅利”,是指一個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較大,撫養率比較低,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人口條件,整個國家的經濟呈高儲蓄、高投資和高增長的局面。 (記者 鄭筱倩)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