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世范在翻閱剪報
今年75歲的呂世范,在焦作礦業學院(河南理工大學前身)退休后,已編寫、出版《天下第一景觀》、《中州攬勝》、《河南特色旅游文化》、《河南特色餐飲文化》等4本熱銷書。
“很多人一退休就沒了精氣神,一連串的病就來了。”昨日,呂世范對記者說,人應該有個終生的愛好,才能讓精神充實,他從小就愛好剪報、摘抄資料,堅持了50多年,他把退休當成人生的新起點,集中精力干自己喜歡的事。
呂世范住在焦作市普濟路北段一棟臨街居民樓里,家中沒有高檔的家電和家具,但最不缺的是書籍和報紙,堆放在陽臺上的剪報有1米多高,臥室里擺放著一箱箱草稿、剪報、摘錄筆記。
從上世紀50年代起,呂世范幾乎每天都剪報、摘抄,持續至今。
1994年8月,呂世范申請退休的請求得到批準后,第二天就搬出自己搜集的剪報、摘抄本查看。看到這些資料,他仿佛遇到了老朋友。
地質專業畢業的呂世范發現,資料中有關名山大川的尤其多,進行分類、歸納,可以理出不同的主題。綜合自己的資料,再加上親自去北京、浙江、天津等地實地搜集素材,1998年,他編寫出了《天下第一景觀》。書稿寫好后,他來到河南人民出版社。“這個選題好啊!旅游書不少,但從這個角度寫的還是第一本。你留下來吧,給你出版!”出版社社長說。
呂世范的第一本書出版了,讓他沒想到的是,這本書后來還被評為省級優秀圖書。
搜集資料 走遍河南各地
1998年的一天,呂世范在鄭州逛一家旅游書店。“現在旅游業很火,不過系統介紹河南旅游的書還沒有,很多導游想買這方面的書。”書店老板說。
這句話觸動了呂世范,他把編寫一本介紹河南風光名勝專著的想法告訴了當時的省旅游協會副會長,得到認可后,他決定到河南各地走一走,實地搜集更多素材。
1998年夏天,呂世范只身來到鶴壁市搜集素材,碰巧遇到一名20多年前的學生。“您的學生遍布全國,何不跟他們聯系一下?”學生的提醒讓呂世范豁然開朗。從1960年到1984年,呂世范在焦作礦業學院(河南理工大學前身)工作20多年,桃李滿天下。在學生們的幫助下,呂世范幾乎走遍全省的每一個市地、縣城,搜集了大量資料。2002年,呂世范編成《中州攬勝》,出版社爭著要。“系統介紹河南旅游的書,這還是第一本。”業內人士評價。
然而,呂世范意猶未盡,他認為,還可以從歷史文化方面對河南旅游進行挖掘。他把想法列了一個目錄,從根文化與源文化、古都文化、圣賢文化、武術文化、節慶文化、花木文化、工藝文化、物產文化、餐飲文化等多方面,寫河南的特色旅游文化。他的想法得到中國旅游出版社的支持,2007年,《河南特色旅游文化》由該出版社出版。“這本書打破了傳統旅游書籍按地域分篇的習慣,另辟蹊徑。”專家評價。
受到激發 要寫河南飲食文化
在《河南特色旅游文化》這本書中,有一章專門介紹河南餐飲文化,不過內容卻被編輯刪去大半。“你們河南有啥餐飲文化可寫!”編輯的這句話,刺痛了愛較真兒的呂世范。
“河南是中國餐飲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可我們自己不知道宣傳自己,這方面的書籍太少,以至于很多人對河南餐飲文化一無所知。我下定決心,要寫出一部專門介紹河南餐飲文化的書。”呂世范說。
呂世范首先來到“中國廚師之鄉”——新鄉市長垣縣,之后走訪了鄭州、開封、洛陽、駐馬店等城市,采訪多名餐飲界名流,搜集了大量素材。
然而,就在這本書即將完成時,呂世范病倒了,接著姐姐、妹妹、要好的同學相繼去世,給他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呂世范不甘心就此停止著書,他配合醫生,養好自己的身體,繼續編寫。2012年,《河南特色餐飲文化》終于出版。
“編了這么幾本書,才用了我資料的百分之二三十。如果有精力,有好選題,我還要繼續編書!”呂世范說。(記者 郭長秀 通訊員 龍邦)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