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鄭州段提前完成總干渠渠道襯砌工作,建管處為網友釋疑——
南水北調工程一直是網友們關注的熱點。今天,南水北調鄭州潮河段7標將完成渠道襯砌工作,這標志著該標段將全部完成總干渠渠道襯砌工程,提前40天實現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2013年底主體工程基本完工”的建設目標,為2014年汛后通水奠定了基礎。
該消息也引發了一些網友的好奇:網上有傳言說,通水后只有鄭州西區的人能喝到丹江水,是不是這樣?帶給鄭州的影響是什么……
11月20日上午9時,河南省南水北調建管局駐鄭州段建管處處長余洋,做客大河網直播間,現場為網友釋疑。
鄭州段各項工程已近尾聲
主持人:鄭州段工程進展如何?
嘉賓余洋:截至11月18日,鄭州段主體工程已接近尾聲,土方填筑、混凝土澆筑等工程均超額完成,渠道工程也進展順利,預計11月21日全部完成渠道襯砌任務。
具體來說,在14座河渠交叉建筑物中,13座已完成主體工程施工,1座正在施工中。33座左排建筑物均已完成主體工程,1座渠渠交叉的干渠倒虹吸已完工,3座鐵路交叉建筑物已完工2座,1座倒虹吸正在進行施工。129座橋梁工程已全部通車,13座控制性建筑物也全部完成混凝土主體施工,正進行金結機電設備安裝,17座抽排泵站全部完成主體工程。
鄭州東區、經開區市民暫時用不上丹江水
主持人:通水后,哪些鄭州人能吃上丹江水?
嘉賓余洋: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分配鄭州市總水量為5.4億立方米,輸水管線總長約97公里,在鄭州境內共設置7座分水口門,分別向新鄭市、中牟縣、鄭州航空港區、鄭州市區、滎陽市和上街區供水。
其中向新鄭城區供水量5000萬m,向中牟縣城供水量2740萬m,對鄭州航空港區供水量為9400萬m,鄭州市區的供水量為29520萬m,向滎陽城區供水量為5840萬m,向上街城區供水量為1500萬m。
按照鄭州市規劃,目前鄭州東區、經開區市民暫時用不到南水北調水。
鄭州將多一個“中型水庫”
主持人:南水北調工程將給鄭州帶來哪些好處?
嘉賓余洋:鄭州市是資源性缺水城市,南水北調工程通水后,每年為鄭州市提供5.4億立方米供水,市內供水環境條件將從根本上得到改善,解決用水緊缺問題。鄭州段渠道常年保有上千萬立方米水,相當于一個中型水庫的蓄水量,可以有效調節沿渠周邊小氣候環境,增加降水量,凈化空氣,并且沿渠兩岸還有防護林帶,市民周末休閑時將會多個清新、舒爽的去處。另外,工程建設期間,南水北調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員,每年可以解決鄭州及周邊上萬人員的勞動就業問題,緩解就業壓力。
延伸閱讀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為漢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庫,主要向輸水沿線的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的20多座大中城市提供生活和生產用水。中線工程,從南陽淅川縣陶岔渠首閘引水,在鄭州附近通過隧道穿過黃河北上,自流到北京頤和園的團城湖。
中線輸水干渠全長1277公里,向天津輸水干渠長154公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以解決中國北方地區的城市生活與工業用水為主,兼顧農業用水。一期工程2003年12月30日開工建設,計劃于2013年底建成,2014年10月通水,年調水量97億立方米,最終將達到每年130億立方米。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庫區共需搬遷淅川縣農村移民16.2萬人,截至2011年8月25日,河南在兩年時間內基本完成計劃4年完成的搬遷任務,移民遷安的難度和強度之大,在世界水利移民史上絕無僅有。(記者 賀心群)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