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記者 孫玉鐲 劉天慶 馮曉玉 見習記者 李瀚)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0月30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建立健全社會救助制度,推進以法治方式織牢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安全網。專家認為,這對于促進社會公正、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意義重大。
農村低保作為施與農村困難群體的社會福利,是農村低收入群體的“保命錢”,也是社會救助的最后一道安全網,對于保障群眾生產生活,維護農村社會穩定有著重要的意義。
那么,新鄉農村低保的現狀是怎樣的?東方今報記者對輝縣趙固鄉、延津縣僧固鄉等進行了部分調查。接受采訪的群眾認為人情保、社會保現象依然存在。專家則認為,不透明仍然是農村低保亂象的最大原因。
村民反映:
農村低保很不透明
延津縣僧固鄉軍寨村13歲女孩陳玉梗的家庭很不幸,父親臥病在床,母親精神障礙,均無自理能力,陳玉梗還有嗷嗷待哺的4歲妹妹和1歲弟弟,如今,18歲的哥哥每月1000多元的工資,是這一家六口人的經濟來源。
“我們家現在兩個人有低保,每個月可以領到160元左右。”陳玉梗告訴記者,她正準備輟學,來減輕家里的負擔。“非常感謝政府給了我們家辦了低保,低保也是我們家不小的一筆收入”。
延津縣馬莊鄉低保戶馮師傅今年60歲,早年喪妻,家里只剩下他和80多歲的父親。因為他和父親身體都不好,兩人僅種了幾畝地糊口。因為是低保戶,他們家每月都能領到70多元補助。 “找了村干部好多次才給辦的。”在馮師傅看來,低保雖然錢不多,還是有關系的人低保辦得順利。
對于農村低保問題,群眾意見不小,也覺得不公平。“我們村有100多個低保名額,按規定低保名額給誰,需要村民投票決定,但我們村從來就沒有投過票。”韓師傅說,最后村民們認為窮的,沒得到低保,而條件不錯的,反而成了低保戶。
不僅沒有投票,最后的張榜公布也直接被省略。“最終這100多個低保名額給誰了,村民都不知道,從來沒對村民公布過。”韓師傅感嘆,“太不透明了。”
而輝縣市趙固鄉小羅召村的趙師傅也有同感,低保都是村委會主任說了算,誰找村委會主任才有可能申請到低保。從來沒有開過大會,沒有公示過名單,走人情才給辦低保。“該辦的不辦,不改辦的給辦了。”
基層干部:
農村存在人情保現象
對于群眾關于低保的意見,村干部又是另外一種看法。
延津縣僧固鄉軍寨村村支書裴明忠介紹,每到申請低保的時候,村民都很“積極”,甚至家里開有車的也申請,“條件明顯不符合的,也不會給名額”。
“村民自己申請,然后村干部討論,條件夠的報到鄉民政所。”裴明忠說, “現在報低保,村里都不當家。有關系的,通過上面找了人,低保名額都下來了,村里還不知道。”
交談中,記者了解到,有關系的沒關系的,到村里蓋章,村里都給蓋了,因為在農村,貧富差距不是很明顯,所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就過了。所以在農村也存在吃低保的比沒有吃低保的家庭條件好,“村里也左右不了這樣的情況”。
采訪中一位村民告訴記者,每年低保名單也有公示,“就算對誰不服氣,都是一個村里的,也不愿意去得罪人,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不想沒事找事。”
“2010年之前,人情保情況很嚴重,近幾年,縣里面一直管理很嚴,人情保現象得到很大改善。”延津縣民政局副局長鄭玉敏告訴記者,在延津縣,人情保問題不敢說絕對杜絕,但是只要發現不符合條件的都會立刻取消。
鄭玉敏介紹,在延津縣,約有1.9萬人吃低保。首先由個人申請,村委會代交,審查通過后,還要常年張榜公布。鄉民政所必須100%入戶調查,縣民政局30%入戶調查。
據鄭玉敏介紹,人情保問題一般都是村干部優先考慮自己親屬,但明顯的不公平現象很少。而且,近幾年已經沒有規定名額了,只要屬于“硬保”,都會拿到低保。
民政部門:
經過三級審核 要求比較嚴格
“我們剛進行了低保專項檢查,全市城市低保對象退出2人屬于關系保人情保,農村低保對象不存在關系保人情保。”新鄉市民政局社會救助科科長苗繼峰表示,新鄉市從2005年開始實施低保以來,低保工作有了極大的提高,農村低保對象從剛開始的8萬余人,增加到了近20萬人。
2005年至2010年省里每年下政策,要求各地低保人數必須達到一定比例,“2010年以后,農村低保已經全部放開了,市縣政府規定一個標準,只要經過三級審核批準了,原則上都可以享受低保政策。”苗繼峰說。
考慮到農村的特殊性,并且很多家庭都在低保線上下徘徊,為了更加公平, 農村低保實行的是“人保戶保相結合政策”。
針對有村民反映人情保、關系保的問題,苗繼峰解釋,村干部親屬吃低保必須經過縣級政府備案。并且從這次專項檢查來看,全新鄉市農村低保對象涉及村委會3543個,其中3541個村委會已建低保對象長期公示欄,其余2個村委會因正集體搬遷新農村社區而未建長期公示欄。
“農村低保按照4+2工作法開展,基本上不存在這種人情保、關系保現象。”苗繼峰介紹,農村村里低保評定要黨組織提議,兩委會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大會決議;決議公開、決議結果公開的方法,可以有效避免人情保現象。
“要求每個村委會都要公示低保名單,通過這次調查,發現這種現象是極少數的。”苗繼峰表示,對人情保現象懲罰很嚴厲,并且舉報一起,會嚴厲查處一起。2012年以來,新鄉市接到反映農村低保信訪件97件,已全部處理。
專家觀點:
公開不及時是最大原因
針對此事,河南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管理學教研室主任劉英基表示,農村出現人情保、關系保的現象,原因有三:首先是需要低保的群眾都是老弱病殘的,他們一般文化水平低,對政策了解不夠。其次,村干部也有很多親戚、朋友,他們一般都會先給自家親戚低保名額。再次,縣鎮政府對低保的宣傳力度不夠,不能及時告訴村民低保政策。
“最大的原因是不透明化、名單公開不及時,造成了信息不對稱,甚至很多困難村民根本不知道申請低保的程序。”
針對農村的這種低保亂象,劉英基表示,首先縣鎮政府的低保部門加大宣傳力度,讓所有村民能夠及時了解低保政策,最大力度便利于民。
其次,對村干部進行紀律和制度的約束,防止以權謀私的現象。
再次,每年定期對鄉鎮低保進行檢查,尤其是村民聽證會不能流于形式,要有實質性的內容。通過各種方式,讓村民知道低保的相關政策,盡可能讓低保實現公平。
記者手記
期待低保在陽光下運行
在農村,村干部官職不大,卻是農村基層政權的掌握者和執行者。村務不公開導致了權力的絕對性,而缺少對“絕對權力”監督,使得不少地方低保資金分配存在暗箱操作。
民政部相關工作人員說,在低保政策實施和低保服務工作中,發現確實存在著少量的關系保、人情保、錯保和騙保現象,當然要正視問題,看到差距,做好改進和加強的工作。
據了解,雖然中國的錯保率只有4%,這在全世界來說都是很先進的,但中國人基數大,沒有領到低保金的困難戶數量仍然很多。而“關系保”、“人情保”等現象的出現,除了村官絕對權力缺少監督外,對農村低保分配的公示不夠,監管不嚴。
日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討論建立健全社會救助制度,推進以法治方式織牢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安全網。
這也就意味著政府正在加大對社會救助的關注,而一個民族的發展,很大程度上,要看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力度。
據民政部門人員介紹,明年可能會出臺新的政策,社會救助制度的法治化進程將加快速度,我們期待著低保真正實現在陽光下運行。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