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隊員在給市民修車(資料圖片)
除了自行車,現在修得更多的是電動車
24年前,原解放軍測繪學院的一名學員,在“雷鋒日”當天,幫市民免費修自行車。當時,這項服務特別受歡迎。后來,他們成立了“大兵修車隊”,每周日都到鄭州街頭為市民免費修自行車。24年過去了,當初的發起人早已“不可考”,“大兵修車隊”卻保留下來,義務為市民修車,風雨無阻。
事件
24年來免費為市民修車
11月3日,鄭州市高新區愛因斯坦塑像廣場旁,“大兵修車隊”的七八個隊員正在給市民免費修電動車、自行車。
這個“大兵修車隊”成立于1989年3月,是原解放軍測繪學院(后合并組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測繪學院,2012年又更名為信息工程大學地理空間信息學院)學員發起的。
成立的緣由,是1989年3月5日“學雷鋒日”那天,學院組織學員上街開展學雷鋒活動,有學員幫人修自行車,這項服務受到了廣泛歡迎?;厝ズ螅趯W院支持下,學員自發成立了個修車隊,約定以后每周日上午,上街為市民義務修車。
如今,大家都已經不知道最初的發起人的名字了。不過,傳統卻延續了下來?,F在, “大兵修車隊”有70多名隊員。
為了增加親和力,他們每次上街修車,還專門帶一名女學員。
隊長石斌說,上世紀80年代末,不少人把當兵的叫“傻大兵”,認為雷鋒精神過時了,而他們取名“大兵修車隊”,就是甘做無私奉獻的“傻事”。
經歷
撿塑料瓶子賣錢當經費
別看事兒不大,做起來可沒那么容易。修車隊的隊員都是學生,沒有多余的錢,換個內胎都得幾十元,還得準備工具。這筆錢,他們得想辦法籌集。
于是他們收集廢報紙、舊瓶子賣錢,還收集牙膏皮、破木板、舊塑料作為修車材料,沒有錘子,就用“訓練手榴彈”代替,“現在用順手了,比錘子還好用。”
最初,遇到修不了的車,只好送到修車鋪。后來,他們跟著修車師傅學手藝,技術提高了,隊里還經常舉辦技能比賽,學員個個是修車能手。
2002年,“大兵修車隊”的事跡被雷鋒紀念館收錄。初步統計,24年來,他們先后出動1萬多人次,義務修車約16萬輛。
感受
做好事兒已成為習慣
在“大兵修車隊”的陳列室里,放著七八個留言本,都是市民留下的“謝謝”。對他們來說,一聲“謝謝”,就是最大的回報。
2011年9月,他們在綠城廣場修車。一位賣蔥的老大爺推著一車菜,鏈條斷了。幫他修好鏈條后,老大爺要給大家買水,他們說啥也不要。老大爺就從車上拿起一根蔥,在地上寫了幾個字:中國人民解放軍萬歲。
石斌說,當時的隊員趙明德回去講的時候哭了。趙明德當時將要被分配到一個非常艱苦的邊遠地區,他幾次打算轉業,但經歷這事后,他打消了轉業的念頭,現在還在邊疆,“前幾天他還在電話里說,要在那好好干。”
明年7月,這批大四的隊員要畢業了,但下一屆的學弟們會把這件好事繼續下去。
如今,“大兵修車隊”不光修車,還有義務幫扶殘疾人、定期免費理發等服務項目。隊員們覺得,做好事成習慣了,幫助了別人,自己心里也感覺越來越美好。(記者 李肖肖/文 楊東華/圖)
相關新聞
更多>>